港影:最后的倔强,《怒火·重案》登陆十亿级,与香港电影的荣光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2010年,好莱坞大片《阿凡达》首次将中国影市推高过十亿关口。

截止目前,总计有八十八部电影超过十亿票房,其中内陆占三十五部、香港有六部,好莱坞及其他外国电影合计三十四部,合拍片有十三部。

从类型来讲,内陆影片囊括动作、喜剧、动画、战争、科幻、剧情及爱情等几乎全题材类型,好莱坞则有动作、动画和科幻三种类型。而港片的六部,除去一部喜剧(《澳门风云Ⅲ》)、一部动作(《叶问4》),余者尽皆警匪题材。

可以眼见,港式喜剧已经完全边缘化,纯动作类型亦难以为继。

若以香港电影黄金年代题材的百花齐放为参照,确可称港式警匪题材为「最后的倔强」。

其他题材甚至就连获得投资都变成了一件难事。

四部十亿加的港式警匪电影分别是《无双》、《扫毒Ⅱ》、《拆弹专家Ⅱ》和《怒火·重案》,待映的是《风再起时》、《风林火山》和《金手指》,拍摄中的是《扫毒Ⅲ》,待拍的是《寒战Ⅲ》,这九部影片均是投资两亿至三亿级的重量级大制作,无一例外,全数为警匪类型。

《怒火·重案》以比预料中更快的速度冲向港片在内陆的票房冠军位置。

距离上任冠军《拆弹专家Ⅱ》已不到两千万的差距。

但这个问题并不是重点,各家粉丝也无谓去争执为何冠军易位,毕竟这四部警匪电影的票房数字本身就只是微差,并没有出现量级差距,所谓冠军也只是一个头衔和数字的些微增幅而已。

不讳言,港式警匪的商业节奏和娱乐惯性,是推动港片票房走高的主因,这也和好莱坞的特效与商业娱乐特性、内陆影片的合乎观众观影倾向的因素一个道理。

但这四部十亿警匪电影中,真正谈得上口碑和票房兼收的,仅《无双》一部,但不要误会这里的「口碑」概念,单论商业口碑,十亿量级的电影都很强。

这个「口碑」指商业之外的品质,不单题材、不单剧情,也不单由表演决定。

也绝非个人偏好问题。

庄导曾说,写好剧本之后发现,李问这个角色在演技上面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

这个问题其实要结合电影和表演本身去看。

因为之前谈论《无双》的时候遇到过各种各样的言论,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无非是导演对合作演员的一种商业上的吹捧手段,一个角色,换谁不能演?

下面进入认真看电影环节,以三个片段为例。

PART1:影片前奏。开篇的泰国监狱,押解途中及警局初审。

要求,「入戏和专注」,其他无。能换人吗?随便换,大小梁、学友、黎明、华神、张家辉、刘青云、吴镇宇或者林家栋,甚至古天乐,你能想到的熟面孔随便拉一个都可以,只是每个人都基于特质会有不一样的观感,以及入戏的深度不同,但技巧上不会有「谁比谁会高明许多」的差距。

PART2:再次提审,与回忆杀。

这部分就舍他无谁了,原因很简单。第一个是时光回溯,上面提到的人里面,张家辉、林家栋、黎明和古天乐都比郭富城年龄小,但这种跨度二十年的时光回溯,其他人还真做不到,因为郭富城不只是面容上的改变,甚至连眼神和气质都回去了从前。

而这部分剧情,如果从剧本角度来说,是只有主角李问一个人才知道的部分,根据后面的剧情回溯,这其实算他自我编织的一个真假交织的幻象片段。这个幻象在整个剧中还有诸多篇幅,郭富城的「沉浸」则是第二个原因,论入戏的深度和投入程度,他堪称能领衔整个香港影坛。

庄文强导演曾说,在拍李问和秀清闹矛盾的那几天,他甚至担心郭富城真的拿刀「捅」到张静初,虽是访谈时的戏言,却也足证郭富城在「入戏」这个环节上的程度之深。

这个阶段的郭富城已经抹去了他过往所有的惯性方式,甚至包括其下意识抿唇的微表情。这是第三个原因,也是他独一无二的地方,大多数人都在不断强化惯性,而他反向而行,这一点其实最难做到。

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青年画家的落魄与良善,及其与爱人之间的相濡以沫,郭富城的表达很有感染力并令人信服,随着情节的渐进,观众也随之沉浸,似乎忘记了这是一个犯罪题材类的故事。

PART3:幻象继续,编织自己进入黑色产业的合理借口,开脱罪责并自我煽情。

该章节表演将影片带入了艺术范畴。一个罪犯,如何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感动,郭富城的信手拈来和举重若轻,令人叹服,相比上一章节,这里的郭富城就完全化身为一个艺术家,在自我国度内挥洒自如。

抛开其他不谈,单讲一下「烧画」剧情。

这是郭富城从影以来的创作巅峰,而所谓「创作」与常规的「表演」其实并不相同。

这场戏在剧本里的描述可能并不复杂。

譬如剧本里面可能是这样写的:「阮小姐在和画商争执着,他们激烈地谈论着下午在展厅发生的事情,而李问站在门外,将一切都尽收耳底。落寞的李问踏进房间,一通自暴自弃的话之后他说,我不干了。阮小姐激动地说,难道你要继续回去画假画吗?李问被激怒了,他自嘲地笑着,眼神开始变冷,随后点燃了自己的画作,倒退着走出了房间。」

而将剧本变成一气呵成、无懈可击的创作,比我们想象中要难得多。

这个部分的郭富城,从一开始眼部皱纹的收缩,到抬头咬上一颗烟的自我舒缓和自嘲,再到转头后眼神过渡到冷冽和凌厉,到完全收敛笑容,然后落寞地点燃香烟、引燃画作,慢慢退行,最后缓缓转身,跑出房间、穿越街道。

这其中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思考,才呈递给了观众。

凭这段表演,郭富城就可以比肩周润发的「小马哥」、梁朝伟的「陈永仁」以及梁家辉的「李文彬」,这就是演员之间实力的硬比拼,没有任何花巧可言。

若再做深层推演,这是演员以自己的表演改变或者为作品增色的典型,以郭富城而论,以情绪张力将《三岔口》从警匪动作变成拷问生死话题,在《父子》中以原始的爆炸力牵动观众脉搏,于《最爱》中用一个镜头之外的眼神令章子怡入戏落泪,在《浮城岁月》中逆流时光,令史诗意味更加突出,以毫无瑕疵的正气赋予《寒战》与所有警匪电影都不相同的气质,已经无须再多例举。

很多人或会质疑于,郭富城怎么就能和前辈演员的周润发、大小梁相提并论了?这就是理由。

而郭富城和梁朝伟,或是香港影坛唯二能够在商业电影中应用艺术手段塑造人物的演员。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以表演深度而论,其他人或皆不可达。

以上文字,回答上文「李问」角色的技术要求问题。

电影当然也并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创作团队的集体荣誉。

而回到本文主题,真正的荣光是什么?

是在传统的场面刺激、节奏明快优势之外,需要有跳出「商业爆米花」类型片的内蕴。

这也是《扫毒Ⅱ》、《拆弹专家Ⅱ》和《怒火·重案》与《无双》这部影片的差异所在。

所以单谈商业娱乐概念,前三部影片其实都是合格甚至可以说优秀的,但若论及影片的思想性和表演上的出新求变,《无双》可谓一骑绝尘,亦给港式警匪片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本。

很多人可能会说,如果按豆瓣分来看,《扫毒Ⅱ》6.0,《拆弹专家Ⅱ》和《怒火·重案》都是7.5,而《无双》也就8.0,所以质量上的差异并不会太大。

分值仅作参考,其实稍作分析,就会知道这些观影评分的权重如何分布。

港式警匪的分值基本盘,在于故事流畅度和商业娱乐性,《扫毒Ⅱ》之外的三部影片都基本能获得接近满分的判定,但《无双》在剧情本身与思考深度上能大胜另外两部,所以它虽然场面上其实不及《拆弹专家Ⅱ》和《怒火·重案》激烈,却还能收获到更高的评分肯定,这就是原因。

香港警匪电影的「好看」属性,已得到多次证明。

疫情期间的《怒火·重案》在收官期的顽强走势,亦为这个概念再添注脚。

但在香港电影的「夕照」年代。

我们不止需要「好看」的商业口碑,更需要经典无双。

这也是最后的荣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