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见识!一张洗脾方,放出阳气来,巧治阳虚盗汗,请学习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治疗学》、《中医辨证学》
在我学习中医的道路上,总能遇上一些贵人相助。我感谢他们。
其中,最让我感激的,是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总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寥寥数语,点破我心中的疑惑。
有一次啊,我遇上一个盗汗的人。
这人呢,能有30多岁,身材较胖。他说他近些日子以来,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出汗。而且,他可以感受到,他出的是冷汗!摸上去发凉,四肢皮肤也不温热。当时我一看,他舌体胖嫩,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缓。我心中立刻就有主意了——
这显然是阳气虚弱啊。阳气虚弱,导致体表的阳卫之气不足,不能固摄肌表,所以到了晚上的时候,卫气更虚的时候,就出汗呗。他冒冷汗、肢体不温、舌胖苔腻,这不都是阳虚嘛!
于是,我用扶阳固表之法为其调治。
有没有效果?说实话,还真有。
但是呢,只要把药停了,肯定还犯病。也即是说,这没有治到根子上!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我没办法,去问我老师了。我老师嘱咐,把患者带到他那里去,现场教学。
我老师重新辩证,发现脉象濡缓,舌苔白腻,舌边有齿痕,舌体淡胖。与此同时,纳呆、不爱吃饭,身体困重,精神疲倦,常觉得头晕脑胀。
仔细询问,夜间确实是出冷汗。手脚不温。
我老师仔细触摸了患者的双手。回过头,他就说:“你看这个手啊,手腕子往上都热乎着呢”。
随后,他开了一张配伍。方见——
白术、苍术、佩兰、豆蔻各6克,厚朴、杏仁各10克,茯苓、陈皮各9克,薏苡仁30克,通草3克。
结果,患者用了三剂,晚上盗汗的现象几乎消失了。再用10剂,诸证悉平。
其实,我老师写的这个配伍,特别好理解。白术、苍术、陈皮、茯苓,这都是健脾除湿的。薏苡仁通利湿热。豆蔻和厚朴行气化湿。杏仁开肺气,通水道。通草利尿除湿。这没什么好说的,显然就是要健脾除湿。
那么,这个除湿之法,为什么能治疗盗汗呢?
事后,我老师对我进行了讲解。
原来,这个人的问题,的确在于阳气不足,导致体表阳卫之气无法固摄毛孔,所以出汗。不过,这里有个根本问题,这就是,他的阳气不足,真的是源于阳气亏虚吗?
这听起来像废话一样。但是,你仔细品,却能发现端倪。如果说,他确实属于阳气少,没有阳气可用,那他的尺脉当是弱的,他手脚不温应该很明显。但是这个人,脉象濡缓,尺部不弱,而且手脚虽然不温,但是也没到发凉的程度。更何况,人家没有腰膝酸软等现象。
这就说明,人家的根本问题,不是肾阳亏虚,而是在于阳气“发不出来”。你看,这个人苔腻,舌淡胖,有齿痕,纳呆,体倦,脉濡,这是不是脾虚有湿啊?脾湿,困阻了脾阳,令阳气发不出来,这才是根本啊!
你得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体表的卫气,那出自于脾胃啊。脾阳如果被湿气困遏,那体表卫气一定不充分。到了夜间,它就固摄不住,人就会出汗。由于脾阳不足,所以手脚欠温,而且容易出冷汗。
因此,这个时候,就得把脾湿去掉,把阳气放出来,这才能让体表阳卫之气充分起来,从而改善盗汗啊。
正因如此,我老师才用了上文中那么多化湿之品。目的,就是把脾洗干净,把阳气放出来,调治阳虚盗汗。
你看看,这一切,多精妙。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参考借鉴。
我觉得,这篇文说所表达的东西,是有现实意义的。很多人都觉得,人只有阴虚有热的状态下,才会盗汗。其实,据我临证观察,身体胖的人,晚上盗汗的不少。这里头,就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脾湿困阻脾阳,导致脾阳不得升发,卫气不能固表。这类情况,有些人就不会治了,或者说,治不到根上去。而我呢,由于早年受师父的教导,对此事算是明了一二,故而用健脾除湿、温阳固表之法,往往得到效果。这一切,都是拜老师所赐。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我承认,它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因此, 我不建议有此类问题的人,拿过来直接照搬配伍应用。正确的做法,是您了解本文意义的基础上,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文中的配伍。但是,我感觉,这篇文说肯定会让一些备受盗汗困扰的人,如梦初醒。尤其是体胖、纳呆、食欲不振、倦怠、苔腻、舌有齿痕的人,更要珍惜对照,认真反思。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