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30):玄武门之变1——定计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30)

李世民布下三张王牌。他仿佛又回到刀光剑影的战场,一切准备停当,只等他下达作战号令。然而,这时的他却一反常态,失掉战场上那种果断,变得犹豫不决。

正是这个时候,他的部下们加紧了劝说。他们搬出从前各种先进人物的事例,比方说周公迫不得已把两个兄弟干掉啊,舜发现老爹要杀他、该采取措施就采取措施啊,等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慷慨激昂、声泪俱下。

尉迟敬德说:“大家冒死辅佐大王,大王你还在这里犹豫。这活没法干了,我现在就辞别大王、从此浪迹江湖,反正留在这里也是个死。”

长孙无忌也在边上凑热闹:“散了散了,我也跟着敬德一块走算了!”李世民赶紧打圆场:“大家别急,再想想再想想,看看还有什么更妥当的办法?”

他为什么迟迟不肯松口呢?一个是谋反这种事,想成功必须搞‘闪电战’。你整点材料拉点人,这属于政治斗争的常规操作,说出去还有回旋的余地。真刀真枪搞政变,这属于核打击,暴露了必然遭至毁灭性报复,所以决策必须十二分的谨慎。第二个,他心里总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李世民能活到今天,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是李渊、李建成对他手下留情。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立了这么大的功、做了这么大的官,还四处树党、明里暗里跟皇上太子作对,十个脑袋也被砍了。

远的不说,眼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的老熟人李孝恭。

李孝恭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唯一能和李世民比比功劳的就是他。李渊起初叫他做扬州大都督,管着江淮、岭南大半个中国。李孝恭乐呵呵地在石头城里大搞工程建设,又是建办公大楼、又是盖豪华别墅。结果舒舒服服住了没几天,大祸临头。武德八年,也就是去年,有人告他谋反。大都督当不了了、别墅也住不成了,被勒令回长安交待问题。其实交不交待问题只是个形式,主要还是皇上不放心。问半天没问出什么名堂,江南是别想回去了,留在长安做了个闲职部长(宗正卿,皇家事务管理局局长)。从此喝酒不管事,一直喝到五十岁、醉驾身亡(‘与唐俭等聚宴,醉甚,夜卧街中树下,及旦而薨。’)一代英雄、落寞而死。

对李孝恭,李渊随随便便就下了手;对功劳权势更大的李世民,却迟迟没有动手。为什么?阻止李渊、李建成没有别的,就是父子兄弟间的骨肉亲情。同样,李世民要对老爹、老哥下手,他也要先过亲情这道关。

而且,李世民不是一般人。他所在的位置、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有一种使命感和历史感。他要活命,但又不仅仅为了活命。一个人要书写历史,总是会有所顾虑的。所以李世民和底下人商量:‘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

对声名和亲情的顾虑交织在一块,成了李世民一个心结。他的想法,最好太子党先发动,那我叫‘自卫反击’、或者叫‘正当防卫’,对自己、对历史,都算有个交待。

可是,底下人不这么看。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你还在这里纠结名声。大哥,留不留名是你的事,我们想要先活命!

在众人的反复劝说下,李世民叹口气,说:那好吧,咱们算个卦先(‘世民命卜之’)。把乌龟壳啊、小木棍啊什么拿出来。刚摆好,就有人进来捣乱。

幕僚张公谨自外来,取龟投地,曰:“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于是定计。

蓍草龟甲

张公谨是个武将,等下我们就会看到,他将以一个大力士的身份出场。他都能说出这样的话,李世民手下真是人才不嫌多啊!他能够赢,真的不是凭借侥幸。

求生的念头终于占据上风。李世民放下心结,正式下达政变号令:命长孙无忌把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秘密招来(‘令无忌密召房玄龄等’)。长孙无忌大概看李世民又是叹气、又是算卦的,态度还有点犹豫。怕他反悔,又串通房、杜二人搞了一出激将法,回来汇报说:“这俩小子不肯来,说皇上有旨,不能再和大王来往,发现了就是死罪。”

房、杜是李世民的头号智囊,他们如果跑路,这团队就等于散了,李世民也就彻底完蛋。所以听了这话李世民大怒,把尉迟敬德喊来:“你拿我的刀去,看他们什么态度。不听招呼,提头来见!”(‘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以来。’)

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屁颠屁颠又是一趟跑。其实他们还能有什么态度?这帮人要的是李世民的态度。

《资治通鉴》载:‘敬德往,与无忌共谕之:“王已决计,公宜速入共谋之。吾属四人,不可群行道中。”乃令玄龄、如晦着道士服,与无忌俱入,敬德自他道亦至。

这个是官方说法。要我看,真实的情况:房、杜二人早化好了装、穿着道袍在家等着呢。长孙无忌一上门,只需说两个字:“成了!”

李世民的班子重又聚集秦王府中,开始商讨行动的具体事宜。一出古老的剧目——皇位争夺战,就此正式上演。这一次,剧目的名字叫‘玄武门之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