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主体性是人才开发的强大动力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体性是人的根本性标志。人如果没有主体性,就意味着没有实现人生真正的自由,也是扭曲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看,主体性是人生发展与成才的强大动力。
一、主体性促进肉体生命的健美
众所周知,人的健康需要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健康,是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和谐统一。每个人只有实现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和谐统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有生命力和发展力的人,也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主体性,真正促进人才的发展。
人活着要面对两大主题:一是生存;二是发展。从生存主题的角度来看,一要学会生存;二要学会更好地生存。从社会分工来看,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需要劳动者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魄是每个人生存乃至生命的基石,如果没有健康,家庭和事业的一切都归于零。从体力劳动者来看,许多企业员工经常加班加点,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无法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从脑力劳动者来看,不少中青年知识分子积劳成疾,容易过劳死或者因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猝死。
从人生发展的主题来看,每个人都希望有光明的前程,要面对学习、生存、成家立业,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等,可谓征途漫漫,任重道远。只有体魄健康,才经得起各种压力考验,在千锤百炼中历练和成长;相反,一个人弱不禁风,就经不起大风大浪,就无法承担人生的各种压力和事业重担。但令人担忧的是,近些年受环境污染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健康得不到保障,甚至还存在严重的疾病隐患。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网站2019年1月17日报道,全国仅2018年12月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12581例,死亡2804人;其余21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89613例,死亡2788人;其余10种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422968例,死亡16人。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18年9月发布了2018年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全球癌症报告》,提供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36种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2018年全球有约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及960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亚洲在后者占近七成。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发布了我国最新癌症数据,其中新发现癌症患者380.4万人,平均每天新增1万多人,每分钟新增7人。根据我国的医疗水平,癌症患者存活率比较低,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可以设想,失去生命健康,就无法正常生存,也制约人才的发展。
为了我们肉体生命的健美,我们需要发扬主体性,一方面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改善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断增强体质,提高防病和治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健身健美,促使自己的身体充满生命活力,为生命拓展提供坚实的身体条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大力弘扬主体性,让主体性驾驭生命的航船,驶向理想健康的彼岸。
二、主体性促进精神生命的健康
人的生命需要肉体生命的健康,也需要精神生命的健康。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转型期诸多社会问题的严重困扰,很多人不知不觉丧失了人的主体性,影响人的生命健康权,也影响了人才的发展。
(一)主体性促进我们科学的思考问题
科学的思考问题,这是具有主体性的重要标志。在现实中,很多人失去主体性,缺乏思考问题的高度和深度,容易陷入思考的片面性,正如苏轼《题西林壁》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身在此山中”,就必然陷入管窥之见的遮蔽性,客观上就很难看到庐山的整体面貌。我们把主体性用于思考问题时,就能够以主体身份和视角,自觉克服各种利害关系的干扰,进入思考的澄明,才能真正具有高瞻远瞩的前瞻性。
(二)主体性坚定我们对未来的自信心
人生会遇到各种困难、竞争和挑战,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在困难面前低头,还是勇于进取,积极开拓,这是衡量和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主体性的重要尺度。一个人具有主体性,就能够以大无畏的气概,无所畏惧的坦然面对各种困难、竞争和挑战,“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唯有大浪淘沙,才能检验真金;唯有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由此可见,人才发展需要主体性做内在的精神支撑。
(三)主体性提升我们抵抗挫折的能力
人生在世,当遭遇天灾人祸、重大疾病和意想不到的灾难时,特别需要人的主体性提升抵抗挫折的能力。遇到困境时,我们需要“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自信;人生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需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辩证思维来自我激励;当感到怀才不遇的时候,我们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自信;主体性要求我们愈挫弥坚,百折不挠,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四)主体性增强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弘扬主体性,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愚公移山看似有点固执,但蕴含了改造自然的决心和自信心,反映了改变命运的雄心壮志。我们今天学习愚公移山,主要是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去积极改造世界。人类改造世界包括两个方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如果没有真正的主体性,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地改造两个世界。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和1966的“文化大革命”,我们都想改变主观世界,却犯了左的错误;1958年大跃进,我们想改变客观世界,想短期内超英赶美,也犯了左的错误。很多人失去主体性,没有科学思考和自主选择,其结果只能是违背人才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
此外,主体性还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灵魂。“最高尚的灵魂也一定比我们最富饶的财产和最健壮的躯体为更可珍贵。……一切明哲的人正应该为了灵魂而借助于外物,不要为了外物竟然使自己的灵魂处于屈从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41页)历史哲学证明,主体性能够使自然人真正成为社会人和文明人,能够促进人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