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反对放荡不羁、凶恶蛮横、欺诈和巧言令色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孔子非常注重做人,反对放荡不羁、凶恶蛮横、欺诈和巧言令色,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和提高情商,学会为人处世,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01

【原文】
17.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民众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
【评析】
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与上古时代有所区别,上古时期人们的“狂”“矜”“愚”虽然也是毛病,但并非不能让人接受,而今天人们的这三种毛病都变本加厉。从孔子时代到现在,又过去了两三千年了,这三种毛病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有增无已,愈益加重,到了令人无法理喻的地步。在现代社会,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不惜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一些网络骗子的伎俩无所不用其极;一些贪官污吏假话、空话欺上瞒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确实出现了一定的道德滑坡现象,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02

【原文】
17.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是缺少仁的表现。”
【评析】
本章已见于《学而篇》1.3,此处系重出。

03

【原文】
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
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俐齿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评析】
孔子这里以颜色比喻政治,认为紫色取代红色,就是以下犯上。在对待音乐的态度上,孔子推崇雅乐,认为郑声淫,体现了孔子对郑国乐曲的偏见。另外,孔子这里对那些伶牙俐齿、巧嘴利舌的小人也提出了批评。

04

【原文】
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评析】
孔子重视人道,也重视天道。他认为,天虽然不语,但四季照常运转,百物照常生长。但是,令孔子遗憾的是,世风日下,对于世风不古的大量社会现象,孔子简直就是“欲说还休”,所以此处用“予欲无言”表述最妙。
换言之,孔子这里以天自喻,天道与人道相通,既然天不语,“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那么,即使自己不言,孔子依然表达了对大道之行的坚信,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05

【原文】
17.20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就拿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评析】
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朱熹《论语集注》:“孺悲,鲁人,尝学士丧礼于孔子。当是时必有一得罪者,故辞以疾。”(朱振家:《论语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281页。)由此可见,孔子对孺悲不满,既“辞以疾”,托病不见,又在孺悲刚出门的时候,鼓瑟而歌,故意让孺悲知道孔子是不愿意见他。

责任编辑:张涛

新/书/推/荐

薛永武教授新著《论语译评》列入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出版。作者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把《论语》纳入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进行现代阐释,通过对《论语》的丰富思想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解读,力求对《论语》思想做出新的阐释,揭示其多维的现代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