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寒潮“出圈儿”!想保暖先打开这些“机关”。

这两天北方的寒潮频频上热搜,不少地方的冷,不能说跟北极类似,体验上简直是一模一样,据说是因为北极上空盘旋的极地涡旋真的“出圈”,直接我们吹懵了!
最冷的时候,除了要加衣服,尽量少在户外活动以外,还要注意起居饮食,不要熬夜,饮食要注意“少辛多酸”的原则。
适当吃酸性食物却对心血管很有益处。尤其大寒前后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均达到全年较高水平。而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发生。
除了外在的保暖以外,我们的身体自带的一套保暖“机关”,也需要先打开。

耳朵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季经常按摩双耳不但能预防冻疮,还有助于肾脏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拉耳垂:用两手拇指、食指揉搓耳垂至发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
提耳尖: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度提拉耳尖,提拉时拇指和食指顺便按揉耳尖,以微发热为度。
磨耳轮:拇指置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置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捏,以感到发热为度。

大椎穴

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是全身阳气的交汇之处,按摩大椎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暖气”的总开关。
低头时,颈部最明显的骨性突出处即是大椎。在家中淋浴时,可将淋浴头对着大椎用热水冲洗,能让您在寒冷季节感觉浑身温暖。一般淋浴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体弱或伴有心血管问题的人,应酌情考虑减少时间,水温在40度左右为宜。
平时也可以按摩大椎穴,尤其是感觉受了风寒的时候,按摩热这个地方可以预防感冒。

肩井穴

常做肩部按摩的朋友有这样的体会,不但感觉轻松而且还暖暖,这是因为按摩使得气血顺畅了。藏在我们颈部的“暖气”开关就是肩井穴,按摩肩井穴不但可以让肩部变暖和,还能缓解肩膀酸痛,头重脚轻,落枕等问题。
被按摩者取坐姿,按摩者站在其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自然搭在被按摩者的颈肩部。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拿捏的动作,力度不可过重,时间不宜过久。尤其有高血压、心脑血管问题的不可过度。

神阙穴

寒冷季节,人容易着凉腹泻,而腹部的“暖气”开关就是我们的肚脐——神阙穴。它是我们的长寿要穴。
每晚睡前要将双手搓热放在肚脐,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摩揉至发热,可使腹部温暖、面色红润,可以缓解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等问题。

劳宫穴

有朋友可能觉得只按阳池力度不够,我们手上还有另一个“取暖”开关,就在我们的掌心里,叫做劳宫穴,当曲直握拳时,中指指尖处即是。
劳宫穴五行属火,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逆时针按摩,每穴按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能够起到暖手助热、宁神养心、促进睡眠等作用。

足三里

上肢暖和了,下肢冰凉了,怎么办呢?《灵枢》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秋冬季节常按揉足三里,可补中益气,让下肢暖和。
按摩时一般用拇指指面用力于足三里,垂直用力,向下按压,缓缓揉动。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涌泉穴

不少人最怕冷的地方就是脚,穿棉鞋都暖不起来,其实,我们脚上也有个“暖气”开关,那就是涌泉穴。
涌泉位于足心前1/3凹陷处,是养身防病的要穴,尤其适合肾虚、体乏、怕冷、精神不振的老年人。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建议每天用双脚掌对搓,或用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坚持按摩,可使体质增强,提高御寒能力。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冬季补气升阳上品

红参 切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