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预期的诱惑

作者:刘建位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2013-02-02

即使是苹果这种市值曾经一度跃上全球第一宝座的公司,也会由于公告业绩低于市场预期而股价大跌。所以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对盈利预期极为重视

过了新年,上市公司开始披露年报。有些公司之前给出过盈利预期,很多券商也对公司做过盈利预期,所以市场最关注的是公司是否达到盈利预期。即使是苹果这种市值曾经一度跃上全球第一宝座的公司,也会由于公告业绩低于市场预期而股价大跌。所以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对盈利预期极为重视。

盈利预期真的值得我们如此重视吗?

巴菲特告诉我们,要高度怀疑盈利预期,不管是公司的还是券商的。因为准确的盈利预期,尤其是长期盈利预期,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是自己对本人所在的公司都无法预测,而且,那些年增长率高于15%的长期盈利预期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够达到

第一,巴菲特作为董事长对自己的公司下个季度的盈利也不知道

巴菲特2002年说:“对于那些自己大力宣扬收益预测及增长预期的公司要高度怀疑。企业很少能够在平稳安定毫无意外的环境下经营,收益根本也不会只是简单地平稳增长(除了投资银行制作的招股说明书上的盈利数据之外)。”

“我和芒格作为伯克希尔公司的正副董事长,都搞不清楚我们旗下的企业明年能赚多少钱,我们甚至连下个季度能赚多少钱都不知道。我们十分怀疑那些经常声称他们知道自己的公司未来盈利的CEO。如果他们总是能达到他们自己公开宣告的目标收益,我们会直截了当地认为其中肯定有假。那些总是保证能够'达到盈利预期’的CEO,总有一天难以拒绝诱惑而伪造盈利数据。”

第二,巴菲特质问券商预测别的上市公司几年、几十年盈利却为什么连自己公司下个月的盈利也预测不了

就像券商在研究报告中进行估值时对上市公司一样,投资银行会在并购建议书中对并购目标企业进行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盈利预测,巴菲特对此表示高度怀疑:

“我们并购业务的拓展往往也是来自于老客户的大力推荐。在其他公司,公司高管们会投入大量精力和投资银行一起寻求可能的并购,利用一种已经变得十分标准化的拍卖操作流程。在这种方式的并购活动中,投资银行家们会准备一份'并购建议书’,这让我想起了年少时看过的超人(Superman)连环漫画。在这种华尔街版的超人漫画中,一家原来普通平常的公司,从投资银行家的公用电话亭里走出来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企业超人,只要一跳就能大幅超越众多竞争对手,盈利增长比子弹飞得还要快。CEO们在他们很酷的外表之下隐藏着对收购如饥似渴的欲望,就像超人的女崇拜者洛伊斯·莱恩(Lois Lane)一样,看到投资银行家编制的并购建议书中对被收购者企业超人一般的竞争能力的描述后,马上神魂颠倒。”

“在这些并购建议书中,特别具有娱乐性的是对于未来很多年期间公司盈利的精确预测。然而,如果你问作出这些精确预测的作者也就是那些投资银行,他们自己所就职的公司下个月的盈利将会是多少,他马上会自我保护似的蜷缩身体,告诉你说,由于业务和市场具有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他根本无法冒险给出一个盈利预测数字。”

第三,每年收益预期增长率长期保持高于15%,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够达到

有些公司公开宣布未来长期盈利预期年收益增长率高于15%,甚至更高。巴菲特在2000年指出这种高预期绝大多数只是乐观广义,甚至是欺诈

我大声表述自己观点时的一个深层想法是:我和芒格认为,公司CEO们预测自己公司的增长率既很有欺骗性,又很有危险性。当然,他们常常是由于受到证券分析师们和自己公司投资关系部门的怂恿才这样做。可是,无论如何,他们应当顶住压力和诱惑,因为过多进行这种盈利预测就会招致祸患。”

“CEO本人有一个自己的盈利增长内部目标完全是正常的,而且在我们看来,CEO公开表示他对公司未来增长的一些期望,并在表达这些预期的同时也给出合理的警告和提醒,更是非常妥当的。但是一家大公司给出预测说每股收益未来长期将会保持每年15%的增长率,那就会有大问题了。”

这是真的,因为只有极少的大型企业才能长期保持高达15%的年增长率。你可以做一个测试:检查一下1970年或1980年年度盈利最高的前200家公司的历史业绩记录,把其中此后20年或30年长期保持每股收益年增长15%的公司列到一张表格上,数一数有多少家,你会发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公司能够持续保持每年15%的收益增长率。我敢和你打一个赌注相当大的赌,在2000年最赚钱的前200家公司中,未来20年能够保持每股收益年增长率15%的公司,肯定少于10家。”

这种过高的预测长期业绩引发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它们散播了没有根据的乐观主义,更加糟糕的事实是,它们腐蚀了公司CEO的行为。过去这些年来,我和芒格已经观察到许多实例,那些CEO运用种种不符合公司经济利益的经营操纵手段,以使他们能够达到自己之前对外公开公布的盈利目标(根据记载,用钢笔偷走的钱比用枪抢走的钱更多)。”

我和芒格总是高度怀疑那些CEO用梦幻般的盈利预期诱惑投资者的公司。其中只有极少数经理人事实证明像是一个先知——但是其他绝大多数经理人最终事实证明只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甚至是骗子。不幸的是,对于投资者们来说,非常难以事先知道他们在与之打交道的这家公司经理人究竟属于哪种类型。”

(作者为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投资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