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年轮 | ATX电源标准的变迁,聊聊Intel的ATX 12VO(下)

书接上文《ATX》(戳这里),修订兼容一脉传,其势雄霸数十载,或将乘风向云去。ATX 12V电源标准从1995年诞生起,已经过了26年,虽然还是主流规格,但2019年末,intel推出了全新的ATX 12VO规范。一字之差,差之甚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

最新的ATX 12VO电源

由于电脑中不用硬件需求的电压不同,电源需要输出±12V、 5V、 5Vsb、 3.3V好几组,变压就要考虑转换效率,会损失额外的电量。我知道80Plus电源认证,但一般转换效率最高的时候是50%左右的负载,

而空闲低负载下,往往是很低的,不够节能,更别提没认证的廉价电源,按照英特尔的说法,一般电源空闲下效率只有50%~60%,这意味着一半的电费都用来发热送温暖了。

同时由于加利福尼亚能源委员会2021年开始生效的新能效要求,intel很早着手设计一个新标准,结果就是现在的ATX 12VO。顾名思义,是12-Volt-Only的意思,整个电源只有12V输出。

(铭牌好简约,小白终于也能看懂了...)新标准主要针对准系统、OEM、DIY市场。但只有12V,各种硬件需要的电压怎么给呢?没错,3.3V和5V电压的DC-DC转换直接集成到主板上,

让主板去做以前电源做的任务...不过这并非第一次,早在2000年的ATX12V 1.0版本,就开始直接给CPU供 12V了(过去是 5V,等于是去掉了一个转换环节)。

从这段历史上看,方向是对的。谁又能知道未来各种硬件的用电需求会增加多少呢?未来会不会又引入新的硬件接口,增加更多的设备需求呢?这样一来,主板设计自由度变高、不再受电源规格的限制。

(以后主板供电天梯图,可更难做了...不仅要看CPU内存供电、还得看其他供电方案...)

还有个好处是电源成本降低,理论上讲会更便宜,尤其是垃圾廉价电源,他们只需要专注做好12V输出,同价位的表现可以比现在更好。(但严格达到标准的电源都不便宜,便宜的还是会缩水)

何况主板换代频率比电源高的多,以后硬件换代换规格,只要同代主板顺着改供电就行。电源基本不用变,使用寿命会更长。但对应的主板价格会上涨,所以平台更新成本其实是更高了,况且主板可没有10年保,供电坏么其实很难坏的,但要真坏了,电源还在保、主板肯定过保了。

接口方面,采用了一个全新的10pin主板供电,取代那个巨大难插又难拔的24pin,同时线材也会更细,走线更方便。这对装机体验来讲,确是加分的。

12V从以前的2根增加到了3根,用于开机的 5Vsb改为了 12Vsb。其中主板引脚(不是电源插头)承载电流能力从6A提升到了8A,原本2个 12V 6A针脚最大供电144W,现在3个 12V 8A最大供电能力达到了288W,直接翻了个倍。

还有一个额外的6pin辅助供电接口输入,虽然针脚定义和PCIe那个6pin一样,但有防呆设计(刚好上下排反了一下),不能混插...

提供3根 12V输入(和3根COM),要求使用不低于18AWG规格线材,提供216W~288W供电能力。也就是整个主板供电能力为504W、最高576W。

CPU供电、和显卡供电还是沿袭以前的接口不变。面对代代增长的插槽数量、越来越多的PCIe设备,这提升的供电能力可以说是战未来了,板载一张独显也不是问题...(文艺复兴?华硕宙斯表示生不逢时)

SATA电源线也不是用电源接硬盘的了,而是主板变压后连到硬盘(其实线没有变多)。其中给SATA硬盘的有4pin和6pin两种输出接口,4pin的可以带两块硬盘,6pin的可以带4块硬盘。

包含12V和5V输出(12V给马达,5V给PCB),但设计只是作为官方参考,每家主板接口和供电方案不同,按厂商设计决定。也就是说,以后主板盒子里不仅有SATA数据线,还会有SATA电源线...

另外大4pin(D型)还是由电源提供,接口没变,但只有 12V输出了,5 V针脚在、但没电。SATA供电线设计按照SATA V3.2规范,取消了 3.3V,其他不变。

电源整体电气性能要求不变,输出电压偏离度不超±5%,12V满载纹波不超120mV、不炸四方。通过主板来DC-DC转换,能更好监测并控制功耗,也能降低电源异常尖峰风险。

目前有没有产品?

主板方面,所谓“自古华擎出妖版”,有最早的华擎Z490 Phantom Gaming 4SR,也有后来的华硕 Prime Z490-S,都是中低端定位的板子,

不过目前主板的布局是没有什么变化的,看着仅仅是接口的地方不太一样,多了DC-DC直流变压电路。

PCworld对比了ATX和ATX12VO两种版本的同一块主板(-P和-S),其实也没什么明显区别...其实这点电路设计对板卡厂商来说小菜一碟。

其他地方集成度高的多。理论上增加东西会增加故障率,但其他地方的故障率远比供电部分高的多...担心的点不在这里。

根据目前的消息,ATX和M-ATXITX主板的空间没问题,但ITX有点紧张、可能不够用,需要新的方案(如扩展板)实现。

以前外围设备会收电源限制,现在变成受主板限制,比方说你想要主板带十几块SATA硬盘,但你的主板不支持,那就没辙了。也就是厂商现在主板很多是换皮产品,但以后就真的需要根据定位,细分出不同供电和接口的产品了。

比方说我的高端板子要配多少SATA供电口呢?是不是该出个多硬盘专用主板呢?或者电源厂出一个DC硬盘供电模块?这对厂商的成本控制、定价策略、产品细分、以及市场反应都是层层考验。

如果不改标准,就沿用现在的呢?参考华硕ROG Dominus Extreme,由于堆规格、有巨大的供电需求,

24pin都用了足足2个...别说其他接口了,主板被插的很难受,走线也相当痛苦,你说能不变嘛...

得变,但最好从高端产品线开始,先试点推广,让市场慢慢接受,而非一蹴而就。因为中低端产品没有这么高的硬件用电需求,老标准咱们还用不满呢,何况新规呢?

电源方面,应该和主板一样,在卖的是没有的,只有海韵等少数厂商牵头做了几个测试版。

其实大多传统电源,也是内部AC-DC出一个12V,然后DC-DC出3.3V、5V、12V。intel这代ATX 12VO大刀阔斧的改进,电源数据变好看嘛?毕竟转移到主板上的DC-DC也是有损耗的。实际效率按照Linus的实机测试结果来看,

传统ATX电源空载耗电60~80W(用的还是比较好的海韵Focus),换了同样额定650W的ATX12VO新电源和对应的主板后,空载耗电降低到了只有32W。

空载下确实省了一半的电。虽然从用户个人来说,其实无所谓,而且玩游戏的时候转换率和普通电源也一样,但放大到全国甚至全球的能源消耗上,单位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全部交由主板转换,能更好的平衡各个电压间的负载,统一高电压传输,也降低了线损。甚至还能让CPU、GPU以外的更多设备支持可变电压特性(如USB-C就支持),实现更好的节能表现。

如果能普及,应该也会推动未来主板设计布局的大幅改变,毕竟ATX规格用太久了,其实散热不是很理想化,机箱厂商设计风道也很费劲。

但这又会让人想起2004年intel针对奔4、奔D散热进行全面改革的BTX规格(平衡技术扩展),以前介绍过《主板是如何进化的?》(戳这里)就提到过它。

主板布局、机箱散热设计、电源全给改了,结局是注定的。最终没有成功,最终在2006年停止开发。

其实12VO方案的电源,现在类似的也能买到,有个海韵Connect,2019年的老产品了,现在是和机箱一起卖的整套方案,电源只输出12V,通过一个外置DC-DC模块转接板,

实现其他电压输出,走线理线也很方便,非常适合过渡期。但痛点并没有解决,比方说这样分成两部分、电源反而体积变大了,其他机箱装不了。接口和线材虽然是模组可定制的,但一样很粗,也不能和板载一样精准控制负载。

接口数量也是固定的,要是我要一个接口就能装一个接口模块,自己随意定制,那才是真·模块化。比起intel的ATX12VO反倒略显滑稽,有点画蛇添足的意味...

不过也是唯一能兼容老平台的手段,因为设计大改,ATX 12V和ATX 12VO完全不能互相兼容,一块主板上也不可能提供两种方案两套接口...兼容性成为了推广的最大阻碍。

这肯定是很痛苦的,要大改,得“先破后立”。像是臃肿的Win10,为了兼容大量老软件,革新总被牵制着,什么都得做两份儿,希望Win11成品不要这样。

另外12VO方案其实在CRPS服务器、工控领域已经用了很多年(如果真会增加故障率,服务器早就不会用了...),也有一些新的品牌机在用。但对于DIY领域来说,哪怕话语权在intel嘴上、不管玩家想不想要,决定权却在板卡电源厂商手里。

国外媒体大多说板卡厂商持乐观态度,国内媒体大多说厂商不乐意。谁真谁假不知道,但唯一可以知道的是,现在2年过去了,市面上确实没有ATX12VO选择。

对厂商来说,方案大改,得牵扯到库存、供应链,麻烦的很,不愿意跟进是自然的,很可能吃力不讨好,市场不接受、钱还赚少了。电源厂商可以省钱,能做肯定做,按照一些电源厂商的说法,都是主板厂商不配合、不乐意。(等于是市场风险转嫁给了主板厂商,谁不换谁多赚,先换的会试错)

同时,虽然你我早意识到“电源得买好的”,但低价垃圾电源依然是市场主流,intel的标准,他们依然很难达到,宁可吃老本,这是很现实的。

总结

虽然主流观点都是唱衰ATX 12VO,但老张觉得,intel ATX12VO是给未来十几年硬件发展空间设计的东西,短期弊大于利,长期利大于弊,目前过渡期肯定是不适应的。

但是从更大层面上讲,由于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不只是电源主板,大革新的好东西未必会得到普及,市场不接受就没辙,人们只会考虑当下,但很少会愿意为未来付出代价,因为我们承受不了这个不确定性,何况“省电”并不是我们首要需求。

不得说,供电变革是必要的。如今主板集成度愈发的高,硬件和通信接口也在换代升级的节点上(更大带宽),从PCIe3.0到4.0甚至5.0,内存从DDR4到DDR5甚至以后的DDR6,给予硬件更大的设计空间,是好事。

那么隔壁红厂呢?因为很多行业标准都是intel牵头制定的,AMD不跟也得跟,要换大家一起换。这里也会有一些阻力纠葛。如果不换,万一intel来一手大功率高性能的U,拉扯一下架构和制程差距,肯定也是不愿意看到的。(但可能性很小)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价格。你涨价,我不买账,你在差不多规格下降价,我还能考虑考虑。显然,电源降价,不足以弥补主板涨价带来的更新代价高。

需求方目前只有功耗巨大、需要降低用电成本、且不能停机的大规模机构,比方说数据中心、服务器、政府机构。DIY市场普及ATX12VO,还需时日。至少现在开来,这个新标准的代价是不得人心的,尤其是在硬件普遍涨价的今日。

喜欢我们的推送别忘了点一个

向亲朋好友推荐一下我们的文章

参考&引用:

www.fcpowerup.com/psudg

pcworld.com/article/3518831

www.expreview.com/69624.html

www.expreview.com/76321.html

www.fcpowerup.com/intel-atx12vo

youtube.com/watch?v=heyGtgdfN7A

en.wikipedia.org/wiki/ATX#Power_supply

zh.wikipedia.org/wiki/高级配置与电源接口

en.wikipedia.org/wiki/Energy_Star#Home_office

playtool.com/pages/psuconnectors/connectors.html

elecfans.com/article/83/116/2017/20170302490845.html

intel.com/content/dam/www/public/us/en/documents/guides/single-rail-power-supply-platform-atx12vo-design-guide.pdf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