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摄影(50) · 第五章 · 第四节 · 2 硬HDR

4-2 硬HDR

硬HDR的前期拍摄

硬HDR是使用两组或多组不同曝光时间的图像做混合,因此硬HDR的工作实际上从前期拍摄就开始了。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轻重缓急,应该多花时间拍长曝光影像还是短曝光影像——长曝光更易于展现暗弱的细节,而短曝光可以防止在高光处的过曝。

对于一个可能发生过曝的天体,例如M42[注5-4.2],应该仔细权衡利弊,是它的核心细节更重要还是画面整体的丰富度更重要。如果你的拍摄系统视场非常小,比如说一英寸CCD配大口径施密特·卡塞格林望远镜,视场可能就只有M42的核心这么大,拍不到周围的暗云气,那么显然应该全采用短曝光,防止过曝,来展现M42的核心细节。反过来如果你的系统视场足够大,除了M42本体还能包含旁边的NGC1977甚至更大的区域,那么显然是周围的暗云气更重要,应该以长曝光为主,另外拍摄少量的短曝光图像用于修复过曝的核心细节。短曝光影像不需要拍太多的另一个理由是,高亮度的天体不需要多长的曝光时间就能获得很高的信噪比,花太多时间去拍高亮度天体是不划算的。

我们现在已经确定,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以长曝光为主,短曝光为辅。那么长短曝光之间的差异应该多大呢?比如长曝光是单张30分钟,那么短曝光应该是5分钟吗?还是1分钟甚至更短?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因为是要做HDR,短曝光的图像似乎不应该有过曝区域,这是很容易想到的一点,但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当长曝光影像的过曝区域太大,大到涵盖了短曝光影像信噪比不佳的区域,那么做完HDR的图像就会有明显的分界,在高信噪比的核心区域(由短曝光图像提供)与高信噪比的外围云气(由长曝光影像提供)中间,会有一条噪声严重的界线。这告诉我们,短曝光的曝光时间不能太短,或者说长短曝光的差异不应该太大,否则就需要加一组曝光时间介于中间的图像作为过渡,或者增加短曝光照片的总曝光时间。

[图5-4-2.1]长短曝光时间差异太大可能出现的情况——高信噪比的核心与外围云气间出现一条噪声分界线。

长短曝光的差异,和个人所使用的系统、拍摄的天体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我并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公式。对于满井电荷数很大的CCD/CMOS,或者是长焦比的系统,可以采用更大的差异,而满井电荷数小的CCD/CMOS或者是短焦系统则不能把差异拉得太大。大家可以实际拍两张曝光时间不同的影像试做一次硬HDR合成,来判断这样的曝光时间差异是否可行。

硬HDR的后期处理

硬HDR的后期处理,也叫硬HDR的合成,曾经困扰过我很长一段时间。凡是涉及到两张图像的融合,都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影像匹配的问题。凡是涉及到图像匹配的问题,都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在线性下做还是非线性下做。

硬HDR合成如果亮度反差匹配有问题,结果几乎一定是灾难性的。最常见的情况是明亮的核心变成一块暗区,看上去像凹陷一样,或者是在合成的交界处出现亮度的突变。这样的问题在非线性合成下很容易避免,但是由于非线性拉伸的力度与曝光时间差异,亮星的光晕大小会有所不同,合成之后亮星非常容易出现“大圈套小圈”的情况,如[图5-4-2.1]。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光学系统的素质不佳是主要原因,但即使光学系统的光晕情况非常完美,非线性阶段的合成依旧可能出现类似ringing的结构。

[图5-4-2.2]非线性硬HDR合成时出现的大圈套小圈。

在线性下合成的话,我们只需要解决亮度反差匹配这一个问题,一劳永逸。匹配的方法在马赛克那一节里就已经谈到过,目的是让两张图像对天体亮度的响应直线一致。

在做亮度匹配前,我们要保证两张图像已经对齐。然后以短曝光图像为参考,让长曝光图像匹配短曝光影像。这个关系不能反过来,因为长曝光图像的亮度显然要亮得多,若以它为参考,短曝光要匹配上它需要乘一个很大的系数,很可能导致短曝光图像发生过曝。这样的匹配在PI付费版中有现成的工具,叫做LinearFit,它的原理是读取参考影像某像素的像素值,作为x,再读取另一张图像对应位置像素的像素值,作为y,在x-y坐标系下描出这个点。遍历过整张图像的所有像素之后,就得到了一张x-y的散点图,对它做线性回归计算以后,就得出了所需要的线性变换函数。因此,需要做LinearFit的两张图像,必须是经过对齐的,并且不能有黑边、杂边一类的东西存在[注5-4.3]

[图5-4-2.3]PI付费版Linear Fit窗口。

LinearFit窗口如[图5-4-2.3]所示。它只有两个参数可以调整,分别为Reject low和Reject high,意思是低于Reject low的像素和高于Reject high的像素将不加入线性回归运算中。一般Reject low是不需要调整的,Reject high需要稍微降低一点,大概取0.7~0.8左右的值(假设1为饱和值)。这样做的理由很容易理解,因为图像的过曝区域显然是不存在什么线性关系的,并且考虑到CCD/CMOS在接近饱和时会出现非线性效应。最后,Reference image选择短曝光图像,把它应用在长曝光图像上就行了。

不使用PI付费版的图像亮度反差匹配的具体方法在马赛克那一节就详述过,以短曝光影像为参考,采集一系列星点的亮度值,做线性回归计算得到线性变换函数的斜率,然后测量两张图像背景值的差异获得截距,再对长曝光图像做线性变换。其原理和LinearFit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LinearFit采集的数据更多,理论上要精确一些。不过根据我的实践,用MDL采集大约十个星点的亮度,并配合背景均值,得到的亮度反差匹配结果已经足够好,硬HDR合成以后看不出痕迹。

完成亮度与反差的匹配之后,就可以着手于两张图像的合成了。我们的目的是用短曝光图像的亮部“修复”长曝光图像,这实际上是在一个高光蒙版参与的情况下,把短曝光图像覆盖在长曝光图像上。

硬HDR合成所使用的高光蒙版的制作与普通的高光蒙版稍有不同。我们先要把长曝光影像复制一张,然后对复制出来的副本做一次二值化(方法参考第四章第四节中星点的分离与压制),二值化的阈值大概在0.8~0.9左右(假设1为饱和值),最后再做一个力度轻微的模糊就行了。

把HDR蒙版套用在长曝光图像上之后,让短曝光图像覆盖上去。PI付费版是在PixelMath中输入短曝光图像的名称,不勾选Rescale,把PixelMath应用到长曝光图像上;而用PILE则是使用PixelMath中的MOV模式,Operand选择短曝光图像,不勾选Rescale,应用到长曝光图像上。

[图5-4-2.4]硬HDR前后效果对比,以及HDR蒙版。为了更好的显示效果,图像经过了一定程度的非线性拉伸。

这样的硬HDR合成,只是修复了亮部丢失的信息,并不能解决非线性拉伸以后,亮部一片惨白,难以分辨细节的情况(如[图5-4-1.1]的a图)。这时,就需要软HDR出马了。


[注5-4.2]这一类核心极其明亮,而且周围还存在很多暗弱云气的目标,被称为高光比目标。常见的高光比目标有M42、M31、M81、M45等。

[注5-4.3]由LinearFit的原理,它显然不能用于马赛克图像的匹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