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练太极拳腰腿会受伤?

近几年来有媒体报导:太极拳不适合中老年人锻炼,练习者腰腿损伤率达百分之四十以上,此说欠妥!太极拳运动崇尚松静、“用意不用力”,举动柔和轻缓,呼吸深匀细长,无为自然,深合中医养生之道,故适合社会各类人群锻炼,尤适合中老年、知识分子修身养性。笔者以为:腰腿损伤不是太极拳本身的过错,而是太极拳练习者锻炼技术、方法有误所致。

俗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神不宁”。练拳不知“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利”、“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极柔软然后极坚硬,能粘依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为何意;推手不懂“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从人则活,由已则滞”、“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是何缘故。今天练太极拳的人,多为中老年、体弱多病人士,练太极拳配以轻音乐,美其名曰导引入静,实则干扰、破坏了“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宁神静练,物我两忘,心息两依,“吐唯细细,纳为绵绵”,“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练功意境。笔者教、练太极拳数十年,从末听到过、见到过放着音响练成的太极拳高手。

笔者以为,只有“心空似水、意冷如冰、神静如岳、气行如泉”才可能体验到老子所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精”的真义。练太极拳最终目的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健脑健体、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提高生活、生命质量。良药须对症,着衣须合身,练太极拳须形正、气顺、神宁,达到宁神静练,呼吸自然,只有形体松静、“呼开吸合”二者组(接)合的恰如其分、惟妙惟肖,才可能证实《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形体松静“呼开吸合是习练太极拳的要诀,是太极拳人入门、登堂、升阶的关键。离开了形体松静、“呼开吸合”的要求,形不正、气不顺、神不宁,非但学不好太极拳,反且会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流弊,焉能不发生问题。

太极拳习练者为何腰腿有碍?王宗岳拳论言:“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武禹襄《打手要言》更言:“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杨澄甫强调“松腰”、分虚实、用意不用力”,特别解释道:“腰为一身之方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曰命意源头在腰隙”;“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如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为实,右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是说告诫我们“腰活、(腿)分虚实、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最应注意事项。原因在于直立行走的人,大气压力,地球引力,肩挑、背负、手提,支撑、吃重全在腰腿,腰僵直不活,(两腿)虚实过度,用力强暴,腰腿受损在所难免,须时刻注意之。

前贤训诫:练太极拳须“无过不及”(王宗岳拳论语)。“无过不及”即练拳时阴阳、虚实、开合、曲伸、收放、进退、呼吸,须掌控一定的标准、火候和尺度,把握的恰如其分。“过”就是标准、火候、尺度过了头、过了位、超出(过)了标准;“不及”就是标准、火候、尺度不到家、不到位、达不到标准。“过”与“不及”,不仅练不出太极拳功夫,且易造成对腰腿的损害,只有“无及不及”,阴阳、虚实、开合、曲伸、收放、进退、呼吸把握、掌控的恰如其分,才益于腰腿锻炼和太极拳功夫的长进。哲理语“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缺乏良师正确指导与自以为是的盲目瞎练,都是学练太极拳的大碍。如果太极拳人重论论、勤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太极拳要求的阴阳、虚实、开合、曲伸、收放、进退、呼吸皆掌控、把握的恰如其分,则不会有腰腿损伤之害,不愁练不出真正的太极拳功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