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来信|时代的焦虑
源流兄:
吾兄台鉴。得汝来信见示良久,未能及时回馈。顿觉有些许惭愧。一直以来,我都是視你为忘年交的存在。今日复见汝信,倍感辈份相差开来。甚至有了“家祭不忘告乃翁”之感。实在是你有得我便宜还卖乖之嫌呐。既然信中你也巧言欲为月娘之线,我也在这封信中跟你“汇报下”一件小事吧。这之后,我再说您提到的家国情怀。
那是在我去故乡采风的事儿了。前几日,我到张家堡寻找杨悌故居。一开始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找埋儿的杨公墩,另一个是在杨先生故地寻踪觅古。当然啦,这又是我这阵子看《刘绍宽日记》的毛病:读千字文,探书中万里实路。这一趟下来倒是不虚此行。既找到了杨氏两个门台,又在史海钩沉中寻到了一些细枝末节。足可以为我计划中的《白沙河往事》添砖加瓦。尤其值得一说的是现存的两个门台,其中一个还算保留完整。而门台边的水榭遗址及保证保留的河埠头更是让我欣喜。与村民攀谈也受益匪浅。不但摸着了整个杨氏当时一万多平方的豪宅规模,也捋清了门台的位置和官道所在。甚至还八卦出当年宜山建电影院将杨氏宅邸的围墙强行征用补为砌砖的历史渊源。更重要的是,无意间摸索到已故苍南文史大咖杨奔师故宅亦在号为“九间”的地基上。生也恨晚,今日了解到的杨师文史故情皆只能在他的文章中追寻。而张东张西二村的老三退故间亦只能剩下脚下磐石为证。当年刘绍宽来母舅家学习和住宿的峥嵘岁月,也只能是在这些个有岁月的石头底下吟唱杨公地名吟了。
说起这个地名吟,我还做了记录,稍作摘抄,聊作为你这个老师股评点:
“鳌江南面小村庄,金斗河流世泽长。龙镇一湾桃浪暖,鲤潭两岸稻花香。波澄银沼欣垂钓,桥锁月池喜泛觴。五百年来思祖德,杨家墩在水中央”。
小诗倒是把当地人文历史地理景观都包括进去了。也足可见这位清朝的奉直大夫对地名文化的超前预见性。甚至于张家堡这个地名的保留,我都觉得需归功于杨氏一族的长远见地。
诗中的杨家墩就是我上文提到的我的第二个目的地:后来被称为东墩的河中小坟包。今天我寻着它时已经美丽不可艳收。逢着夕阳西下,余辉不尽与水波脉漾。着实一幅山水田园的孤寂感。可又有谁能晓得这样一个美丽的后物,竟是婴孩的埋骨之地呢?它的北岸边两座孤单遥望百年的牌坊今天开始了公园化的道路,省宝碑被丢弃在乱泥之中,也不知道未来会变成怎么样。毕竟,一纸规模只是一种不明就里的绩效表达,完工后怕还是突兀的略显尴尬吧。
说了这么多,怕是你该云里雾里说我扯东扯西了。回应您信中玩笑般的媒介,我来告诉你我回去后发生的事情。
从张家堡双牌坊的这条小路再往下直走是一条小路,夜里路灯显现出尴尬的暗淡,像是要配合这条“死亡小路”一般。在过了张东村的交界地。我“胆大包天”的问了一位阿姨这个村里同样的历史疑案。也就是我这次寻找杨公墩的另一发现:弃女坟。
一路下来本以为这个所谓的弃女坟也在杨公墩这条路下来的河边。阿姨告知原来刚好在她家屋后的隔壁村田里,距离我们交谈地点大概300米的韩家垟地方上。所谓弃女坟,是旧时恶俗的毁人性行为。由于长期的重男轻女现象(甚至保留至今),当年有大批女婴因为家庭观念的封建糟粕也遭到丢弃,甚至掩埋。掩埋地就在我要寻的弃女坟处。而丢弃生婴处则在更前方今天刘西村接近菜场的地方。旧时,上代人行走此间小路,张家堡到刘西的这个地段总伴有磷火,倒是留下不少几代人共同的教育故事。
可我要跟你说的不是这些。这位回答我坟地位置的阿姨已经让我吃惊,因为忌讳一般不予告知,尽管我用微妙的话语术提前掌握节奏。仍然惊讶于她的直言相告。在阿姨身旁还有一位姑娘,她听到了我们的谈话。把话匣子打开了,在得知我的目的和行为动机后。意外的,这位姑娘也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旨在历史,而不是我所寻之诡异。我们谈了有两个小时。姑娘倒是人静,在这样一个黯淡寂静又缺少人气的地方,能有一个如此世故又视野开阔的女子是很不多见的。谈话中我后来知道她去过宁波一年,而且那些人精一般的道理都是老人们扣扣传颂,声入耳鬓,形成的自己的观点。不过也可以看出,此女子未婚配。后面的事颇多传奇,女子的母亲,就是那位为我指路的母亲在唤她回去呷碗热粥的档口。顺道安利其女儿给我来。这当中颇有些古今传奇的味道。甚至于回来后辗转,颇感聊斋先生滋味,写下一小文来,就是附在此信后的拙作一篇,请君阅赏。不论您看着像是聊斋志异或是阅微草堂笔记。都希望阅后即焚。
其实提及这件小事,我说的过于轻描淡写。但和您的家国情怀多少沾点边儿。信中您嘱我多说一说故土的流行形式和年轻常态。最近国内的网络上倒是流行了“躺平”一词。它和今天我国门年轻人的不婚主义及略有风向的不育主义颇有关联。躺平,大体是今天在面对大范围失去机遇和“即是努力付出也不能对等收获”的“劳力-获得不均感”的消极怠工生活态度。而不孕或不育主义更多的是一种群体无意识的从善如流。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姑娘约莫为93年人,大致亦为不婚主义者。然,所不婚者,更多是不满者。今天的年轻一辈,责任有,却略显尴尬的逊长辈不知几筹;口难对心,责任感难副责任心。离婚率的数字只是离婚的家常便饭。一方面是物质需求的难以满足,另一方面是精神生活的不对等。在失去标准引领的今天,踌躇满志满天飞,理想却是一地鸡毛。躺平,是自嘲,也是无奈。是缺乏责任,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追随。但我从没有找到那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历史沧桑感。毕竟,在最艰难的历史时期,也从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匮乏无力。这或许就是这个时代隐形的焦虑吧?也是我能告诉您的我的一点发现。
以上,
诚以为引。
小友:读下课。
20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