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归来还是少年——老少皆宜的童书推荐
前段时间参加了地方上组织的儿童文学推介会,和熬江的一位朋友一起邀请谈一谈儿童文学作品和推荐书目,就现场临时想了一个书单。不过特别指出的是我的榜单上没有曹文轩和杨红樱。我是在高中二年级学校文学社设立才知道曹文轩(墨)这个人的。不是出于鄙视链,但多少是因为太过于抵触童话大王郑渊洁提到过的“为了卖书进校园”的行为;(郑渊洁的书我们小时候也是必看的,但没有列入,就知识性来说还不如看叶永烈(“小灵通”一词算是叶的发明,尽管这个“手机”存世时间相当短暂)。因为总觉得不是一直以来成人向为主的童书意愿,就综合出了下面想要分享的这些书。
读童书,既要有儿童的思维又要有成人的思维。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看待童书。如今,大众绘本馆的兴起则更多的是家长们“被洗脑”的选择他人的原则帮助儿童阅读。
以下是我在会场想到的几本书,一般情况下第一反应的都是偏向性比较强的,所以觉得还是默认不错的书:
1.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很多人特别是青春少女迷妹是看了韩国哦巴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才知道这本书的,在这点上确实要给平时没什么营养的韩剧一个大大的赞。但整本书的营养确实很高。高出很多心灵鸡汤多倍。如果说心灵鸡汤无甚作用,那都是误区。只不过你的免疫力太强,但是煲鸡汤换了一种喂养你的方式,就立马变样了。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给那些有病的成年人喂一口一只叫爱德华的兔子的故事这样的鸡汤。有时候,你会发现,这种立竿见影的药到病除就是这么奇妙。
2. 《快乐王子》小库版,巴金译作。
《快乐王子》是2018年的王尔德传记纪录片,拍的还算唯美。服装点赞👍
王尔德这个传奇的人物被世人所不齿,但掩盖不了他的才华。正如他超前的接受自己性取向一般,他的作品也太超前。因此流传至今,而他的童话却反映出内心的纯真。王尔德的童话留有九篇真传。这当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篇《快乐王子》。江湖上还留有林徽因的译本,不过从口碑来说江湖地位没有巴老头子的高。(肖毛说:“有人找我翻译《杨柳风》,也有人找我翻译《王尔德童话》,我全部谢绝了,因为我觉得杨静远先生和巴金先生的那两部译文是不可超越的。”)
3.《窗边的小豆豆》&《佐贺的超级阿嚒》
日本黑柳彻子写的自传性童书《窗边的小豆豆》之所以成功塑造小豆豆这个角色,只要是因为真实和天真烂漫。它的文学性有很大的真情实感充斥其间,日本人很擅长这种感情戏码,读者也很买这种账。而《佐贺的超级阿嚒》真是同套路的复制却不是直接的粘贴。因为感动的人是一致的,套路也是一致的,但那些娓娓动听的故事确实另外一些真实的存在。一个妞一个仔,打造了日本真实的小故事,却感动着全球的大小读者。
4. 《大林和小林》
新中国风格,漫画大师华君武、童话大王郑渊洁和中国的童话前辈张天翼、科普作家叶永烈是8090的童年大咖
张天翼著,他是《宝葫芦的秘密》的作者。这本《大林和小林》虽然年代久远而且有意识形态的内容,但是里面开篇就见到“困难”和“贫穷”概念处理的很好,现在的儿童生活条件过于优渥,很多已经不知道“贫”、“穷”、“苦”的概念,读这本书可以培养小孩子责任意识。自发的在阅读中明白什么叫“幸福来之不易”。
5. 《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绿野仙踪》
我收藏的爱丽丝,现在买不到了。当时余下的另一本没买回来,觉得要留点爱丽丝的味道给另一个人。小V现在不知会不会出生,念给小侄子听不合适,最终还是压了百宝箱。
爱丽丝的仙境梦游其实代表了很多女孩子乌托邦的梦想。
个人认为前者偏女孩子,男孩子不推荐读(但是要在成长中了解和女孩子相处的话还是要读的)。这本书的故事性并非特别优秀,她只是故事性强而已。但是她是西方文学的根基之一,在他之后的文学作品多多少少会有她的影子或者提到他。所以要了解,而且由于故事性强,当作睡前故事也很吸引小朋友。后者比起前者受众面更广,这俩本书是西方世界童话必读。
6. 《彼得潘》
所有会飞的小矮子“海盗”老祖宗 彼得潘
有三个译本。没有一定好坏之分,但名气都不小。第一个是鼎鼎大名的梁实秋译本。1929年新月书店出版;接着是杨静远先生1991年三联书店版,杨静远先生是专职翻译出名的翻译家。第三版是任溶溶2001浙江文艺出版社版。任溶溶先生是现在炙手可热的童话作家,各大书店特别是新华书店必定有他醒目的童书亮相。彼得潘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甚至医学上为了那些“长不大的孩子”专门命名了“彼得潘综合症”。
7.《彼得兔的故事》
彼得兔家喻户晓 衍生品也卖的一流。动不动就上限量版
我反对绘本不是因为绘本本身,而是现在绘本泛滥、价格高昂,家长总是被误导和被市场化的宣传语洗脑,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绘本“良莠不齐”,家长们难辨雌雄,往往老师说看什么就是什么。实际上,绘本也是书,也有经典,而且比起那些大部头的经典要好多了——因为字少啊!而这本,哦不对,应该是这套《彼得兔的故事》堪称是儿童绘本的鼻祖!
8. 《把我寄出去》古清生 著
这本书有点不合时宜,但也掷地有声。因为我认为他是“邮政官方宣传书”,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小朋友读了这本书就能在故事中学会爱的同时了解到邮政体系。我说他不合时宜是现在的小孩子是不可能写信了,但也正是这样,亲子阅读显得很合适。父母还知道写信和寄邮政包裹的历史情趣,那种慢下来的等待是在快节奏的时代里小朋友不知道却有必要学会安静下来、慢下来的“须知”。
9. 《小淘气尼古拉》
法国绘本大师 桑贝配图的《小淘气尼古拉》
20世纪60年代的经典儿童幽默文学作品,雅克·桑贝大师绘图,勒内·戈西尼创作。戈西尼创作的人物几乎各个都是经典,连《丁丁历险记》作者埃尔热都曾赞誉“丁丁’在'阿斯特里克’面前无足轻重。”《小淘气尼古拉》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小学生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校内校外的生活、家里家外的故事。在书中,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与形形色色的大人们展开了淘气的“角逐”:老师、督学、学监、校长、部长……一个个“权威”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似乎有一千个应该变得规规矩矩的理由,但孩子们还是把一切“严肃”的场面变成了好玩的“游戏”。勒内·戈西尼轻松活泼的文字、雅克·桑贝的插画,在这两位法国国宝级文化代表笔下,小淘气尼古拉成为传世的儿童文学经典人物。
10. 《亲爱的汉修先生》
推荐说是7-12岁读物,但我认为小孩子学会写字和开始作文指导后,他就可以读了。当然,识字后如果他的感情细腻,也能明白书中传递的情感。很早又很巧妙的通过故事告诉小孩子离婚和写作都代表着什么意思,委婉,又很励志。这也是春蕾出版社童书计划中国际大奖小说里不可多得的精品。
11. 《小王子》
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小王子》,法国里昂“白来过”广场(白莱果)。
几代人家喻户晓的作品,这就不用多介绍了。圣埃克絮佩里的作品其实都值得一读。在小王子的故事外,我也爱他的《沙漠中的一口井》。这位飞行员为大小孩子讲了一堆的童话,自己也消失在了童话里。上次在里昂瞻仰其容,觉得这个雕像比他本人照片那种胖大叔飞行员更有文学大师的味道。
12.《夏洛的网》
以动物形象讲述友谊故事的作品里 这本书绝对排的上号,佩服于作者能把农场里一只小小的蜘蛛和小猪搭配出友谊故事。委婉的表达了死亡和拯救,又凸显了友谊互助,满满的迪斯尼味道。
13. 《森林报》系列,前苏联
书中的俄式自然风情很适合小朋友去憧憬,你很难想象这是当时的儿童科普作家以报纸的方式为小孩子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当现在的小朋友享受着电子阅读的快感的时候,体会不到8090年代的小朋友守着比《沙乡年鉴》和《瓦尔登湖》更朴素的春夏秋冬四季森林报的美感。可以说这本书是好几代人对自然美的美学启蒙读物。
14.《父与子》德国。埃·奥·卜劳恩
充满着上世纪笑点的父子之乐,有着卓别林的味道,又有张乐平和丰子恺的黑白风,生活小事的点滴总能让人觉得憨厚父子欢乐多,可能那个年代的画风都是如此:线条加墨色,如同美国同期的《大力水手》。现在有一些出版社在电脑技术改良后还推出了彩色版。但还是原来黑白明显的复古风更配得上书中的笑点,绝对是亲子阅读的好帮手。
15.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宫泽贤治童话》
宫泽贤治童话 插画 ,复古欧风
这几个童话代表着东西方两个世界,别有风味。安徒生的西北欧风格在原著中凸显,格林童话反而比较偏腹黑,但代表着整个欧洲童话的巅峰。而宫泽贤治的童话就融合了东西方的全部精髓,既有古希腊的遗风又有传统西欧童话的影子,最后加点东方中日的神话元素。既有寓言性质,又有天方夜谭的天马行空,故事性较强。后来的动画大师宫崎骏可以看到很多理念来源于这位童话大师。
16.《黑塞童话集》
把书读了三遍,又不知道把它甩哪去了。原本不想推荐这本书,因为他的精神层次太高,不适合年纪较低的小朋友读。但如果纯粹当作童话读,也无伤大雅。为什么这么说?了解黑塞何其人以及他的作品就一目了然了。比较担心的是小孩子是否会在读完他的童话故事后潜移默化的埋藏一种抑郁向。黑塞的童话集在国内出版的很晚,书中也有中国背景的故事2篇。但是几乎所有的故事读的都特别“压抑”,这种压抑是相对的,比起安徒生这类的童话故事,总觉得故事节奏很慢,以成年向解读又总能读出很多精神向的东西来。
我接触黑塞童话最初源于Carin自己的备读书单。一个知识分子或者“读书人”他的阅读方向的养成也是指引性的,潜移默化的跟随着你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导向。黑塞的童话有很多刻意的成分,大部分都能追溯到精神分析和文学写法的结合上。如同书中后记所记载的,也是它最大的新颖点就是
“没有非理性的任意虚构,表现的是潜藏在现实中、似有魔力的“巧合”和变化的力量。困于日常生活时,这些力量无法发挥,除非它们在个人痛苦的压力或外界的作用下被解放出来,创造“奇迹”。不同于以前的浪漫主义作家”中的“个人痛苦的压力/外界的作用”即指严格遵循“激励事件—鸿沟—高潮”。
看过这本书才发现Carin会把它列入备选书单的可能理由。确实,黑塞+抑郁+深沉,多么符合一个爱读书的人应该读书的倾向(读的越深入越孤独,精神层次爬的越高,就好像搞研究)。尽管黑塞童话的非虚构理念很完美,也最终指向了“世界更美好,人类更美好”的指向,但无法否定它过于成人化的刻意造作写法,还有时不时提醒你世界总有“恶”的潜台词(完全与其他童话相反)。这也许是他感性的体现,也只有这样的巨蟹男才能把童话写的那么深沉又深层。
最后,把黑塞的童话强迫症一般读了三遍的我是要提一下哪几篇有味道:
《矮人》:也是第一篇,更像是来自民间故事集,很传统民间故事。甚至有点《十日谈》的味道。
《爱丽丝》:全书最有精神分析味道的一篇,也想刻意解读的请绕道,有种越读越迷糊的味道。《连环梦》会稍微淡一些。这两篇会是Carin这种神经病理学科人士喜欢无限解读的故事。
读了第二遍的时候,我觉得一个简单的判断是否归纳为精神分析属性的因素就是:如果在读他的童话时,哪一篇让你觉得他不知所言,那就是深挖了。
其他的故事大体是讽刺纳粹、批判种族主义、纯教育性等等指向性的故事,甚至寓言大过童话。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推荐了这本“故事性不强,思想性过强;寓言不够,童话不足”的书。建议只当是读故事了,不要过分解读。那个2018和2019的黑塞与李娟,就在2020年的黑鼠年里忘却了追忆。也许今年会因为《鼠疫》重新燃起加缪和萨特吧。然而,现世安好,如同那一股偶尔涌现出来的思念一般。回望这些童书,会暂时忘记当下的苦恼,一起和童年喊一声:愿世界和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