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棕竹、散尾葵

1998年家逢喜事——在临近退休时,搬进了集资建房的新居,宽敞明亮,改善了住房条件。

为美化家居环境,为纪念乔迁之喜,如何给新家“锦上添花”呢?

充分发扬家庭民主,选择什么花草,四口之家每人一票,各自推荐一种。

我知道花草中的兰、菊、水仙、菖蒲是雅,但花盛叶茂又谈何易;我也知道盆景中的松、竹、梅是岁寒三友,但空、透、瘦、秀又谈何易。最后一致通过——添置一株高大的、常绿的、观叶类植物。(家人认为这样的植物,我照料起来方便些)

四月八日的的中午,刚领了工资,准备和同事去大十字商场转转,下楼看到明德路大银行的台阶旁,有小贩推着板车卖花卉,只见品种繁多,花团锦簇,我相中了只有两片绿叶的散尾葵。但见它:叶如凤尾,油壁生辉,迎风摇摆,潇洒韵致。那时散尾葵还不多见。(龟背竹为多)

问起花贩散尾葵要怎么培育?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为能否养活它而犹豫不决。在初春午后的微风中,婆娑之姿的它,向我招手,独特又雅丽,深深打动了我,花费40元买回了家。至于怎样施肥浇水,怎样整枝修剪,怎样光照换土,准备在星期天休息时,向西公园花市的园艺师求教。

周日,和女儿在华凌花市,又花费了30元选了棵小小的棕竹,可和散尾葵做伴。但见它:身披棕毛,错综如织,茎秆如竹,叶如掌状分裂。正巧遇上花市的技术员,咨询了有关培育它俩的问题,他一一作答,强调它们都喜欢温暖、阴湿、通风。回家的路上,我已经很有信心了。

阳台宽敞,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右边放散尾葵,左边放棕竹。至今还一左一右的站立着。今非昔比,小树苗成大树了。

十二年来,每周给它们浇水一次,以浇透为准,因担心肥料的异味和花土生虫,从未施过肥。每年春季给它们换新土,用的是花市的袋装营养土。(2公斤/袋)盛夏季节,时而在叶面上喷洒些水。年复一年,始终如一。

散尾葵和棕竹,茁壮成长,它俩比着添枝、加叶、长个,花盆不断地向更大号的替换。

2003年的春天,又到了换盆换土的时候,始所未料,乌鲁木齐市的花市再也买不到装得下它们的盆了,灵机一动,我买了两个白色的那种装垃圾用的的大塑料桶(直径55公分,高度60公分)从此,只要换土而不用换花盆了。这些年来,特别是最初的5年,换盆换土所用的钱币,早已是购买散尾葵和棕竹成本的数倍以上。

多年的精心照料,它们不负众望,气势雄伟,株高越顶,凤尾垂摆,阿娜多姿,那是散尾葵;高大挺拔,棕毛密布,叶如圆扇,色如碧玉,那是棕竹;它们早已成为家中电视机后的,颇有南国风情的,别具一格的,绿色环保背景墙。当然,也是每年春节照合家欢的特定景点。

明洁如洗的阳台,我又添置了摇椅。

在散尾葵的“垂荫”下,我惬意地坐在摇椅上,腿搁脚凳,面对棕竹,读书看报,可谓——逍遥自在!若遇雨天,窗外淅淅沥沥,室内棕竹、“芭蕉”,手持好书一本,别无所求,自喻——胜似天仙。

常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长久之计,绝非易事。

棕竹、散尾葵是上一轮的虎年来我们家的,落地生根十二载,也算应了——树木成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