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教育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将来更容易成才

【父母必读】

教育孩子要“两不管三不惯”,将来更容易成才
    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正是应该玩的时候,不着急教育,但是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样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李玫瑾教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在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过程中发现,成年人的很多行为都和接受的早期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过:有些父母他在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了起来。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遇到问题总是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对待发生的问题总是想着打完就老实了,这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反映出了当代教育孩子出现的问题。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甚至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但是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呢?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这档节目中提出了“两不管,三不惯”这一定论,父母可以学习借鉴,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人才,爸妈也会很省心。
    “两不管”
    “不管”不是指什么都不管,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做,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做,家长在一旁鼓励指导。
    1.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不管
    在孩子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大约是2岁左右,家长就应该教会孩子日常的一些事情,比如穿衣服,洗袜子,装书包,系鞋带等。
    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适当奖励孩子,比如今天做家务就可以带你出去玩,让孩子体会到付出就会有回报,让孩子知道想干什么就得靠自己的努力。孩子总有离开父母的一天,我们不能每分每秒的关注着孩子,所以要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这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很有利。
    2.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管
    现在很多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玩具自己弄坏了哭,和朋友闹得不愉快了也哭。这时候家长就要明确的告诉孩子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要教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去解决。孩子习惯了父母帮忙处理任何事情,遇到问题和家长撒个娇,哭一通就解决了,而自己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
    如果孩子可以解决问题家长就不要插手,多去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锻炼孩子的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孩子在未来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三不惯”
    1.孩子不尊重别人不能惯
    孩子小时候磕到碰到家长就去打桌子,和孩子说都是桌子不好是桌子的错,这导致了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认为别人永远是错的。在学校和同学玩闹受伤了就开始欺负别人。
    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家长一定要重视,人和人的相处首先是尊重,不能遇到事情就动手去解决。
    如果这件事情不和孩子好好沟通正确解决,就会导致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遇到事情就动手打人,认为什么事情自己都是对的,最后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
    2.对于触碰原则的问题不能惯
    父母要给孩子提前立好规矩,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违反法律的,哪些事情是一定不能做的,从小就要让孩子树立良好的法律观念。
    有很多触犯法律的青少年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都后悔不已,并且感叹如果一开始有人及时制止这种行为也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面对问题家长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3.孩子对事情没有责任感不能惯
    自己做错的事情要勇于承担,不能推卸给其他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一些关心少一些责骂,孩子没有责任感,大多数是因为怕家长责罚不敢承担责任。
家长要明白一件事,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有责任担当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