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刘永鸽:【搅团】(散文)

搅   团

文/刘永鸽

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在这国庆假期的悠闲时光里,我带着孩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并感受农家小院的悠闲,品尝农家搅团的美味。

昨天,母亲打电话说:“新玉米糁子已经磨好了,来给你们拿些,还有新玉米面,有空了过来,妈给你们打搅团。”多暖心的话呀!每次有什么好东西,或者做什么好吃的了,母亲都会给我打电话。我也便毫不客气地一脚油门就来到了娘家。

我们到家时,母亲正在蒸馒头,蒸好的馒头白白胖胖,圆嘟嘟的,特别可爱。知道我女儿来,母亲还特意做了一个兔子馍,把女儿高兴地,拿起兔子馍就吃开了。母亲把蒸好的馒头收拾停当后,又重新给大锅添水,准备打搅团。锅底架上柴,回风灶就呼呼呼地烧起来。

母亲在盆子里放适量玉米面粉,加入凉水,来回搅拌,直到搅得没有疙瘩,面水就和好了。锅里水烧开后,把和好的面水倒进沸水里,用勺子搅匀,先倒一半,等烧开后,再倒另一半。母亲说这样分开来倒面水,锅容易烧开,面水就不会沉淀成疙瘩。等锅里的面水再次烧开后,就该撒玉米面粉了。只见母亲左手抓起玉米面粉撒在锅里,右手用勺子不停地搅拌,然后再撒面粉,再搅,再撒,再搅,如此反复,直到稀稠合适后,便不再撒面粉了。接下来就要集中力量搅拌了。农村有句俗语:要得搅团好,必须七十二搅。搅搅团可是个体力活,腿得站稳,腰要带劲,胳膊和手必须握紧勺把(也可用擀面杖搅),要使劲地搅,顺一个方向转圈地搅,金黄的搅团在勺子的搅拌下,和锅边碰撞,发出啪啪啪的声音,怪不得人们把做搅团饭叫“打搅团”。看着母亲在锅边娴熟的忙活着,我也得配合好,控制好火候。母亲说:“火不能太大,太大搅团就烧焦了;火也不能太小,太小搅团烧不熟,就有疙瘩了。搭柴火时要撒开,让锅底四处都能受热,这样搅团才好吃。”我按照母亲的要求,尽量把火候控制好,把火拨开,我可不能坏了母亲的好手艺啊!母亲搅一会,就直一下腰,接着再搅。我赶紧说:“妈,让我来搅,你歇一会。”于是,我俩互换角色,母亲烧火,我来搅。天啦,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搅团这么难搅啊,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我就搅不到母亲那么快,更搅不出那种啪啪的声音,感觉勺子只是在锅里缓慢的画圈。于是,我两手齐上,握紧勺把,这下才能用上劲,勺子在锅里才有节奏的搅动起来,也才有了啪啪的声音了。可刚搅了一会,我就感觉胳膊发酸。母亲起身又搅了一会,说:“可以了,再烧一会,搅团就熟了,你去歇着。”母亲用铲子把锅边和勺子上粘的饭往下铲好,盖上锅盖,又烧起火来。

出了厨房,外面阳光正好,我赶紧把躺椅搬到门口,舒舒服服地躺在躺椅上,让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休息片刻。女儿骑着滑板车,和爷爷玩得正欢。

门口两边的小菜园,整整齐齐的蒜苗,绿绿的,还有几棵白菜也在自由地长着。最漂亮的要数那一排丝瓜了。丝瓜秧顺着母亲绑的绳子一直长到平房上面了。那叶片像手掌一样,一片片叶子连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在阳光下,摇摇曳曳,绿得发亮。黄色的丝瓜花点缀其中,还有那长长的丝瓜悬挂在绿叶之间,形成了农家小院特有的恬淡自然的风光。丝瓜作用还挺大的。嫩的丝瓜可以炒菜吃,可以煲汤喝,老丝瓜可以去籽晒干当锅刷子用。

休息片刻,我又回到厨房,母亲还在忙碌着。搅团已经做好了。她正在煮绿菜,煤气灶上还在熬西红柿汤,我赶紧帮忙剥蒜砸蒜,菜准备停当后,母亲开始抡鱼鱼。把搅团舀到特制的漏勺里,长长的鱼鱼滑入水中,很快一盆黄亮亮的鱼鱼就做好了。母亲又给盆里、盘子里舀了好多热搅团,说晾凉了让我端回家吃。

一家人围坐一起开始吃饭。油香的汤汁,红红的辣椒,喷香的油泼蒜,黄亮筋道的搅团,再放些绿菜,哇,那真是美味可口啊!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吃法叫做“水围城”。我吃了两碗“水围城”,虽然肚子已经饱了。但还是不肯放碗,还想再尝尝凉鱼的味道。于是又去厨房捞了半碗凉鱼,浇上汤汁,放些油泼辣子和蒜,再配上绿菜,呼噜呼噜吃进嘴里,不用咀嚼,美味的凉鱼就从喉咙里滑进胃里,那凉滑、那清爽,真是美味极了,吃得我肚子圆鼓鼓的。女儿也吃了两碗凉鱼,一直喊着:“好吃,好吃。”

听父亲说,他们以前生活贫困,粮食紧缺,没有白米细面,只能天天吃搅团。早晨吃玉米糁子,中午吃搅团,晚上烩搅团。一天三顿都是粗粮,只有到逢年过节时才能吃顿面条,就这顿面还是玉米榛子和面条合在一起做的“和和面”。搅团吃了肚子容易发胀,但却不耐饥,一会儿肚子就饿了。那时他们还要去上工,庄稼活又累又重,搅团肚子不一会儿就饿得咕咕叫,饥肠辘辘的也只能忍着,活还要继续干。又累又饿地干了一晌活,回家一看,饭还是搅团,心顿时就不好了。唉,这就是那困苦的年代,这就是我们父辈们曾经的日子。正是因为他们是从困难时期成长过来的,所以他们更懂得珍惜如今美好的生活,更懂得节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白米细面,大鱼大肉,都成了家常便饭。吃得人对满桌的美食都没有多大兴趣,越来越不知道吃啥了。加上身体的肥胖,身体出现“三高”,也就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种亚健康的身体驱使人们不得不吃杂粮、粗粮、野菜等天然健康的食物。于是,搅团,当年那个让人吃了肚子发胀胃发酸、让人厌恶的搅团,那个曾经的农家饭,如今又被人们记起,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餐桌上。街道上的农家搅团店又一家家开起来了,来吃搅团的人也慢慢多起来了,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啊。现在的搅团也有所改良,做法更加精细,用掺了白面的玉米面打搅团,有的直接用白面打搅团。热吃,凉调,都非常入味。搅团逐渐成为了风味小吃,人们总喜欢隔三差五地去吃一次搅团,回味一下乡愁,但我还是最喜欢吃母亲做的搅团,它是有独特的妈妈的味道,它充满着浓浓的爱的味道。

母亲忙碌了一上午,收拾完厨房,又忙着找袋子给我们装新玉米榛,给我们装蒸好的大圆馒头,给我们拿晾好的搅团……一袋袋东西,一句句叮咛,都是母亲对子女沉甸甸的爱啊!父母在,家就在,爱永远都在!

刘永鸽,女,笔名莫愁,1981年出生,武功县大庄镇人,本科学历,武功县作家协会会员,武功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文学爱好者,业余时间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多篇散文、诗歌在《咸阳校园美文》《有邰文苑》《武功书院》《家乡记忆之富美武功》《三秦文学》等报刊媒体及网络公众平台上发表。

关于开通《三秦文学》公众平台

热点话题栏目及作品征集的通知

各位老师、各位文友:

自2018年10月起,平台将推出热点话题栏目,大家可在本通知后留言你最关心的话题,平台将选出关注最多的话题作为下一期话题。被选中的话题,将作为同题征集作品,大家可在不违反国家政策及相关管理规定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尽情发挥,文体不限,主题鲜明即可。

《三秦文学作家群》所有成员可对同题作品发表评论,每期选出一篇优秀作品,平台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奖金50元,获奖者稿费正常发放。提出话题并被选中者,奖励10元。

平台第一期话题为《当我们老了……》,投稿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请大家踊跃投稿。

特此通知!

三秦文学公众号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严禁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 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唐桂英

       李华磊    王发茂     谢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水云天  毕廷娟     刘马陵

       张云峰  王敬军     心    语

春不风度

本期编辑:春不风度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