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童年拉麦的记忆

赵宏制(河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端午节前后,家乡平原一望无垠的麦田一片焦黄,收获的季节到了。

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海里破浪前行,张开大嘴将成熟的麦子连穗带杆吞进腹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金光灿灿籽粒饱满的麦粒脱壳去糠后纳入仓中,粉碎后的麦秆混合着麦糠飘洒在田间。三五亩麦,不到一个时辰就割完收尽颗粒归仓。

无法想象,在三四十年前,经过镰割、架子车拉、石磙碾,摊场碾场翻场起场扬场等繁琐辛苦工序的收麦季节,打仗似的紧张忙碌也得半个多月的收麦季节,就这样三几天的功夫不慌不忙的把麦就给收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拉麦车的情景浮现在了我眼前。当时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三轮手扶和小四轮是一种奢侈品般的存在,一个村里也难会有几辆,麦收季节主要靠人力和牲畜。拉麦的交通工具是两轮带辕的架子车。为了多装些麦子,农户们往往找两根长棍摽在车上,使架子车加长,前后斜放着栅栏门式的方形羊角子。我家的麦车后面很少放羊角子,父亲常常用绳捆一大捆麦放在车尾并用绳固定牢靠作为堵头。

装麦车是讲究一定方法的。经验丰富的老把式,麦车装的大又棱正;把式不铁的新手,稍有不慎装的少又容易翻车。

装麦车是有口诀的,首先需将车厢填平装实,然后按照一挂角、二耳窝、三填门、四压心的程序,一杈一杈的往上装。挂角很关键,角要大,位置要适中。肯里,角出不来,装不多;肯外,会向外补挤,容易掉。耳窝要一杈挨一杈,须压紧。门要根据两角的大小,填平为准。心要压实。先前再后、再前再后,按照这个顺序,一层一层往上装。装好后,用绳刹紧。

装车这样的重活,小孩们是干不了的,我的任务就是扶车把。刹车时钻到麦车底边,将刹车绳拌过车钩拽着绳头,父亲在上面使出全力拉下绳来,就赶紧绕车钩拉出以防还劲。

通常情况下,装车还需一个人踩车,踩车人要站在中间的位置。踩车人如果站偏了,装着装着车就会装歪了,一下子秃噜下来。一歇子的功夫白费了,汗白流了,还得重新装车。

拉麦时,父亲背部紧紧靠着坚硬刺挠的麦秆前架着只露出一小截的车把,在车轴上绑根长绳出来套上家里那头唯一最值钱的大黑牛,童年的我带着草帽在前面牵牛,沉重的麦车在麦地里碾出两道深深地车辙。那头大黑牛有时还很不听话,有一回不小心,它那坚硬的蹄夹结结实实地踩到了我的脚面上,我那嫩和的小脚哪能经的起他那一踩,顿时就皮开肉绽血流不止,到药铺包扎后肿的老高。脚受伤了,不能帮忙干活了,那年的麦季免了一段苦力,享了一段福。

田间的路上过往着一辆接一辆装满麦子的架子车,人们小心翼翼的拉着车,走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

有时,走着走着走不动了。前面不知谁家的麦车翻在中间,堵住了路,不大一会,路上就排起了长队。有的帮忙卸车,以尽快疏开通道;有的为能跑四趟因堵车只能跑三趟而叹息。

有时,走着走着麦车歪了。母亲急忙用杈支撑着,慢慢的一步一步向场面挪动着。谢天谢地,总算勉强到了地方,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有时,走着走着麦车翻了。麦车翻我们这有个通俗的名字叫“盘包”。烈日炎炎下,特别是临近中午,又渴有饿、疲惫不堪的家人,气得真想将麦子豁到路边的沟里。气归气,没有办法,只好将刹车绳解开,重新装。车只要一盘包,再装就不好装了,需装三四小车才能拉完。

自参加工作后,我也逐渐脱离了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如今,高度的农业机械化替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刈麦苦累场景,在我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艰辛繁重的体力劳动,让我真实体验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意内涵。

作者简介赵宏制,河南上蔡人,教育工作者,爱好写作,偶有文章在杂志报纸刊发。

(0)

相关推荐

  • 絮语︱苗阿庆:收麦

    收麦 又传来"算黄算割"鸟的叫声,又是一年小麦覆陇黄. 虽然不种麦子多年,但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于麦子的情结无法割舍.年年到麦收时节,总关心天气变化情况."虎口夺食&q ...

  • 党克荣 | 记忆中的收麦

    记忆中的收麦 文/党克荣 又是一年麦子黄,收麦就要开始了,收麦是农民收获的季节.现在农民收麦,开着车或骑上车,地头一坐,等联合收割机一到,一会工夫就收完了,有车的麦子地头装袋,没有车的麦子直接就送到家 ...

  • 宋红娟 | 算黄~算割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母亲以及和我他们一样辛苦又勤劳的乡亲们! 小时候,我们一家人热火朝天收割麦子的情形通常是从布谷鸟"算黄~算割"的叫声开始的. 那会儿的节令总是那么分明,春暖夏热 ...

  • 风轻云淡 | 乡野漫步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连绵十多天的秋雨终于停了.清晨,久违的太阳羞答答地从云缝里透出光亮.眼望着似乎一不小心,刚刚冒出云头的朝阳,还要被周围的云团团给罩回去. 早饭过后,刺眼的暖阳已高挂苍穹.团 ...

  • 五谷香·麦子熟了

    五谷香·麦子熟了 凌云树/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观刈麦> 记得小时候听过的一首很好听的歌<北国之春>,其中有一句歌词:城里不知季节已变换 ...

  • 瓜瓜斋 | 记忆中的体力劳动

    我记忆中的体力劳动,几乎全是苦. 在我五岁时,我家从秦岭山梁上搬家到山下平原,但爷爷奶奶仍旧住在山上老家.那是怎样的山?我在地图上搜了一下,长这样: 请横屏 这是典型的关中一带地貌.南边是秦岭梁,北边 ...

  • 那年那事儿:交公粮

    天还没亮,母亲就叫我起床,说今天要去交公粮. 我磨叽着想再睡会儿,母亲说,不中,去晚了排不上队. 我不情愿地爬起床,用凉水洗了把脸,胡乱吃了几口母亲做好的早饭. 公粮昨天晚上就已经收拾好,全家四口人共 ...

  • 交 公 粮 那 些 事

    交公粮那些事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说,好好拾麦穗,交了公粮给你吃梨瓜,给你买塑料凉鞋.我就是在那种诱惑下戴着草帽在东坡一二三四段地里像个觅食的蚂蚁一样认真穿梭着,仔细地寻找着那些被家人遗漏的麦穗. ...

  • 【094】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美味营养餐 赵宏制(河南) 现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酥脆的盼盼干蛋糕,绵软的达利园夹心糕点,筋道可口的双汇火腿肠和刚加过温暖暖的蒙牛饮用奶,就发到了家乡小学生的手中.看到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国 ...

  • 【076】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那年牛事 赵宏制(河南) 豫南老家打破大集体分田到户后,家家户户喂养了牛.马.骡等牲畜,犁地耕田.拉麦碾场等笨重农活,全靠它们呢!那时,它们可真是咱农户人家的宝贝! 牛,老实听话好使唤,个大健壮有力气 ...

  • 【068】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那盏煤油灯 赵宏制(河南) 随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号角的吹响,家乡中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现已成为全村最美最漂亮的地方.每班教室都按照9+2的标准(9个节能电棒和2个黑板灯)安装了照明设备.早晚 ...

  • 【039】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秋收记忆 赵宏制(河南) 俗话说:"麦忙不算忙,就怕豆叶黄".中秋节前后,家乡的豆叶黄了,玉米.大豆.芝麻.花生等秋作物相继成熟了,豫南农村老家处处呈现出一派收获的喜悦景像.脱离农 ...

  • 【013】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又是一年高招填报志愿时 赵宏制(河南) 儿子是去年参加的高考.查询分数前的忐忑,填报志愿时的迷茫,等待录取时的焦虑,调剂专业后的懊悔,其中心酸,个中滋味,让我终生难忘. 高考结束,等待成绩是一段煎熬的 ...

  • 【160】“早6点半”杯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那远去的叫卖声 赵宏制(河南) 我的家乡在豫南平原一个叫下地韩的小村庄,村后的小洪河滋润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在3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家乡的市场经济逐渐复苏,推车担挑.走街串巷.兜售商品的小商小贩日渐 ...

  • 【120】“早6点半”杯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童年打麦的记忆 赵宏制(河南) 在老家有句俗话:芒种忙,三两场.30年前的家乡,芒种节气前后,到处会呈现出一派摊.碾.翻.起.扬等繁忙的打麦景象. 我的家乡位于豫南平原的一个小村.一眼望不到边的冬小麦 ...

  • 【012】“早6点半”杯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赵宏制作品

    春节放鞭炮的记忆 赵宏制(河南) "爆竹声中一岁除".童年的记忆里,每年大年初一的清晨我总是在一片爆竹声中惊醒的,兴奋地穿上睡觉前就已叠放在枕旁边的新衣服,匆忙地加入到拾炮的小伙伴 ...

  • 【060】首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陈宏宾作品

    字(散文诗) 陈宏宾(河南) 从结绳,八卦,到仓颉的第一个想法. 便有了一种记载的符号,一点一横刻画出历史的哭和笑,让龟甲和兽骨承载时间的厚重. 当字会说话的时候,岁月有了依附的灵魂. 最初的字没有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