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6 :日本为何全面侵华

常思勇 感悟常识 今天

日本对华的基本方针

日本占领东三省和内蒙后,面积超过日本了本土面积4倍,关东军已经是心满意足。那为什么在6年后的1937年,日本又要全面侵华呢?

当时,因为拿下满洲后已经心满意足,日本就致力于回归国际社会,并没有全面侵华的行动。日本向列强解释说,中国兵荒马乱的,不如由日本出面,充当各国在华利益的保护人。

与此同时,日本试图将新外交拓展到太平洋及海军事务上。深信美国可以接受反映日本东亚地位之提升的太平洋新均势,日美可以各自称雄西东太平洋,划分明确彼此的势力范围,保证互不侵犯。美国坚决反对这样的双边安排,视之为对华盛顿体系的又一打击。

日本坚持日美英三国海军“对等”,日本海军首脑断言,为保护在大陆上新近赢得的地位,日本拥有一支至少和美囯平起平坐的海军是至关重要的。认为美日海军10:7的比例对日本不公平,要求改成1:1,美国当然拒绝。结果日本于1934年底废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

面对回归国际社会受阻,日本军部产生了两条路线之争。一个是北上派,主张北上打苏联。这一派坚持一切应服从于有效建立对付苏联的军事力量。这一派在意识形态上极端反共,对共产国际新一轮攻势和苏联在西伯利亚军力增强的影响尤感不安,认为使国家做好预计在数年内,爆发的对苏战争的军事准备,是压倒一切的考虑。

另一派是总体派,认为即使打垮苏联也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国联、《九国公约》《华盛顿海军条约》,这些东西不是苏联搞的,而是美英法搞的。日本要么屈服于美英法的秩序,永远成为仰人鼻息的二流国家。要么奋力一战,把美英法和苏联这些白鬼子赶出亚洲。既然在巴黎和会上你们不把我们黄种人当人看,那你们也别来亚洲了。

但不管是北上派还是总体派,都认为全面占领中国不是目的。日本是要代表亚洲,把美英法俄这些白人赶出亚洲,而且,这种做法会得到中国人的支持。毕竟中日都是儒教文化圈。这是日本人一厢情愿的想法。

本来,北上派有胜出机会。但是这一派的年轻军官心急,发动了政变,打算一举占领军部大本营,把总体派清洗掉。结果做事不周密,阴谋败露后,反而成了清洗对象。这么着,总体派就获得了全面胜利。

1936年,日本文官内阁与军部共同确定三个基本目标:保持日本亚洲大陆优势;抵抗苏联;向南洋扩张。也就是说,既要北上打苏联,又要南下打英美。但是先打谁后打谁,陆海军却产生了分歧,无法形成统一意见。不过总的共识是,陆军负责向北搞定苏联,海军负责挡住英美。

另外,为了不刺激中国,放弃华北,全力保东北,也成为日本对华的基本方针。因为,一旦陷入对华的全面战争,宝贵的战争资源就会被浪费。这是日本军部的想法。

误判导致事态升级和失控

那么,为什么又会发生1937年的七七事变呢?这实在是各种偶然因素都凑了巧。

日本方面,1937年6月,近卫文麿第一次出任首相。这个近卫实在是个愚蠢透顶的首相。他出身顶级贵族,眼高手低。号称日本修正主义理论家,他声称,世界上存在“富有”国家(“have” nations)和

“一无所有”国家(“have not”nations)的冲突,美国和英国是现有国际秩序下“富有”的国家,自然不支持改变当下根本不公的自然资源占有状态,日本身为“一无所有”的国家,必须为自己取得“生存权”,推动全球的资源和土地的重新分配。

当上首相之后,近卫显然就不能满足于当个傀儡。可是,他又没有能力对抗军部,怎么办呢?他就比军部还激进,用这个办法造成大权在握的假象,以满足自己可怜的虚荣心。

七七事变之后,近卫异常积极,唱高调,极力煽动气氛,声称“与中国打持久战也再所不惜”。7月11日立即批准了日本军部从本土调三个师团开往华北的部署。

刚好在同一天,日本天津驻屯军和北平“自治”政府的代表们商定停火。

中国这边呢?1936年底,发生了西安事变,这样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就没有了戒急用忍的选项。所以他命令北平自治政府不许谈判,从南京调动大量军队开进华北。同时向九国公约的签约国求援。蒋介石在7月17日发表公开声明,号召中国人民誓死抗击日本的侵凌。蒋介石显然期望这样能吓退日军,在北平地区重树自己及政府的权威,以成为全中国(东北除外)无可争议的政府。

蒋介石的勇略能否成功,取决于日本和列强的反应。他赌的是日本不愿冒险和南京的部队兵戎相见,以及列强会向日本施压,迫其撤军。

在这点上,蒋介石失算了,他哪里想到,他在日本的对头,是一个月前刚上台的近卫。这么着,双方大部队在华北一摆开阵势,大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