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
好的心理学书籍要品读,通常一句话要读两遍才能有一点感受。最近都沉浸在《未来简史》的客观现实的世界中,让我对生活的意义有了动摇,所有的意义都是自我的心理感受,所以对这个世界有一种看淡了的感觉。
今天读的是《儿童教育心理学》,作者是心理学大师阿德勒。仅仅是序言就把我从宏观拉向了微观,从思考未来到思考当下的心理。本以为看淡了一切,又回到心理的微观层面去思考万事万物的意义。
人独有的能力是抽象化思考,所以我们可以把客观存在的事物,用我们主观的意志去定义。当然神奇的是个体对客观事实的看法,绝不是事实的本身,只取决于看事物的角度。一个圆柱有的人从上面看它就是一个圆,有的人从侧面看那就是一个方形。
在现实的社会中人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件事就有不同的描述,最经典的就是律师了吧,“没有立场只有利益”。所以当有一个人至死不渝的说一头驴是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他的动机了,要么是真的蠢,要么是有难言之隐。
事实并不重要,立场才重要。因为人的思想绝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与他的目标和生活方式相一致的,所以自出生之日起就不断的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美好前景,这种前景无处不在却是无意识形成的。
正是这种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学都在描述或回忆小时候受到的影响,通过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去疗愈这个人的心理疾病。
小时候是心理发展的成型期,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基本决定了人的一生,特别是遇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定的创伤,也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正是与周围人不同才会让他心理产生问题,和他聊童年时期的经历往往是很有效的疗愈方式之一。即使知道童年是哪件事产生了伤害,也无法穿越回去改变他,但知道问题的根源之后,就会对当下的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加以控制。
在儿童教育上不仅仅是教科学文化类的客观知识,更重要的是健康心理的塑造。这个阶段不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让他知道对错的原因,保持对客观事物的敏感辨识度。
儿童天生有自卑感,正是这种感觉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变自己的处境来缓解或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这在心理学被称之为心理补偿。
明显有心理补偿性格的特征有三类:
1.生来就衰弱或器官缺陷。
2.从小受严厉教育或没有受到父母教育。
3.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如果儿童时期不施加干预的话,长大后就会形成性格缺陷,沉浸在自我的虚拟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