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穴位贴敷消鼓散——肝硬化腹水患者疗效好
转自:西安市中医医院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属于中医鼓胀范畴。许多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等)后期都有可能出现此种情况。肝硬化腹水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5年病死率为70—80%,医疗支出极大。
肝病科自2000年开始,在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中,根据全国名老中医黄保中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研究经验,配制消鼓散,又名敷脐散(由大戟、商陆、芫花、牵牛子、冰片、硫磺等多种药物组成)敷脐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极佳,由此该项中医特色治疗在肝病科延续下来,应用至今。
消鼓散具体用法:取消鼓散1.5g-2g用纱布包裹,肚脐消毒后上敷神阙穴(肚脐眼),胶布固定,贴敷约6小时,每日换药1次,10日为1疗程,如条件允许,连续用5个疗程效果更佳。配合鼓胀汤加减口服、给予低盐饮食、常规药物保肝和利尿等对症治疗,每周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10~20g,连续应用两周以上,经临床研究对比发现:患者腹水及肢体浮肿消退明显,腹胀尿少减轻,肝功能异常情况较前明显改善,主要症状基本消失,食纳及一般状况改善,平脐腹围缩小3-8cm以上,叩诊移动性浊音消失,B超无液性暗区或提示腹水量明显减少,有的甚至脾脏缩小,腹水消退天数减少,为(16.7±8.24)日,平均提前10-13天左右等。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鼓胀范畴,常因湿热疫毒之邪久伏体内,或因酒食不节情志不畅及它病迁延等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腹中而成。故治以攻补兼施为原则,宜行气消胀、化瘀利水与扶正补虚并举。消鼓散方中大戟、商陆、芫花、牵牛子行气消胀,峻下逐水;硫磺温肾助阳;冰片辛香走窜、穿透性好,可协助药物吸收,诸药合用利于胀气除、腹水消。肚脐名神阙,脐部给药有利于引药归经,得以较长时间存效,药物循环后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同时脐部给药可减轻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可免除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且经皮给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可提高生物利用度。此法操作简单、无创,对患者无痛苦又疗效明显,易于被患者接受,在使治疗效果提高的同时又充分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及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受到了患者的一致肯定。
温馨提示:
由于疫情影响,肝病科住院部现临时搬迁至二号住院楼(医院东门南侧)2楼。
肝病科最新门诊地点变更如下:
肝病科专家门诊:门急诊大楼三楼A区国医馆东3诊室。
肝病科普通门诊/脂肪肝门诊:门急诊大楼三楼A区国医馆东2诊室。
地 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69号
来源:肝病科 吕文哲 田文娟
编辑:宣传科 张峦
审核:肝病科 吴文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