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自毁长城:自己坑害的那位将军不是卖国贼,而是抗清英雄

明朝崇祯登帝位时,辽东几乎已经成了清兵随意驱驰的世界。清朝的崛起,清军的屡战屡胜,令明朝官兵闻风丧胆,士无斗志,只能恃长城约束一下清兵的铁骑。

在文武官员中,真正有心经略辽东,而且毕生都在计划和实施辽东守备和对清作战的,只有广东人袁崇焕。

袁崇焕还在当邵武知县时,虽远隔关山万里,他就已经注意研究辽东山川形势,凡遇到来自辽东的军人,总要详细询问当地山川要塞和历次作战的情况。

后来,他得偿所愿,弃文从武,调升到兵部任主事之职。在广宁战役明军大败之后,他竟然悄悄地单人独骑出山海关实地考察,回朝时便能成套成套地说出在辽东的攻守战略。

像这样以国事为己任,甘愿到最吃紧的疆场上作战的官员,在一个吏治废弛的朝廷里,已经是凤毛麟角,十分难得的了。当他终于到辽东任职时,便力主修筑宁远城,把这个城变成了新的防线赖以支撑的战略据点。

不久,清军大举入侵,上司下令全线撤退,放弃锦右诸城及沿线大片疆土,躲入关内防御。袁崇焕不怕以下犯上,力谏不可撤退,上司就是不听。袁崇焕坚决地说:“我任职宁前道,在此做官,死也要在这里,宁死不撤!”上司不得已,任由他留下,自生自灭。朝廷中也认为宁远城必定守不住,多少年没有打过胜仗,人们对胜利已经全无信心了。

袁崇焕与部下将士刺血为书,立誓死守,加上准备工作做得好,部署得当,竟然挡住了努尔哈赤亲率的常胜军,城上的红衣大炮使清军伤亡惨重,据说连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这位清太祖恨恨连声,说:“自起兵来战无不胜,从来未有人挡得住我的军队,这个袁崇焕是什么人?居然令我吃败仗!”

明清两朝史书都承认,自与清朝交锋,明朝屡战屡败,诸将已经不敢言战守,敢议战守的,是自袁崇焕始。

清兵被击败,大军后撤,清太祖不久就死了。当初,明朝廷都认为宁远必定失守,袁崇焕的上司拥兵关内,决心不作任何支援。及至袁军在宁远独力抗击,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满朝大喜,士气为之一振,对袁崇焕委以重任,对辽东防御开始有了信心。

本来,这是明清对垒中的一大转机,以明朝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以明朝的经济实力,只要用人得当,采取袁崇焕的战略,构筑系列的城堡,相互呼应,使战事一步步推向关外,以明军之长攻清军之短,是有可能使游牧民族的铁骑被堡垒战略所遏制的。

崇祯也曾抱这样的希望,他显得很破格地任用袁崇焕,授权渐多,奖赐日厚,倚之为长城。袁崇焕深知战胜清兵不易,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以前两任督师都因朝中有人进谗而失败。他诚恳地对崇祯说:“以我的能力,可以统率全辽军事,却不能使人们不毁谤我。我一旦出关,与陛下远隔万里。朝中怎会没人中伤我呢?即使不以权力掣肘。亦可以用各种议论扰乱我的作战计划实施。”

崇被坚决地表示:“你别担心,有我为你做主。”赐以尚方宝剑,一时间,仿佛君臣相知,共襄大业。

可惜,袁崇焕为人倔强,考虑问题往往与众不同,不善与人合作,却又敢作敢为;偏偏崇祯又自负聪明,多思也多疑,急于求治,为人多变。这样一对君臣,正是敌方施行反间计的好对象。

不久,清军大举进犯,来势迅疾,一下子竟然闯到北京附近来了。崇祯急调袁军回援,袁崇焕也亲自带兵赶到,让皇帝松了一口气。

老百姓却不领袁军的情,京城多少年来没有经过战乱,这回竟要面临两军对垒,未免骚扰了正常生活。于是百姓们便把怨气发泄在袁军身上,他们可不管你是辽东守军还是京城守军,总之是军队无能。于是怨言、谣言纷起,告状更是真假难分。

朝臣听到民意,加以清谈揣测,便渐渐形成一股舆论,袁崇焕纵敌拥兵,似乎还通敌。

清军首脑趁这机会施行反间计,说袁崇焕已同清军有秘密协议。清军故意放跑了一个被俘的明廷宦官,让他把消息带入宫中。

百姓的怨言,朝臣的弹劾,宦官的告密,怀疑气氛包围了崇祯,使这位前两天还对袁崇焕赐御馔,赠貂裘,慰勉有加的君王,一下子反了脸,把袁崇焕逮了下狱,作通敌罪论处。

袁崇焕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百口莫辩,尽管一片忠心,却只有引颈就戮,想不到,他竟要受残酷的磔刑,在百姓面前,一刀一刀地割死,以平民愤。

谁也不知袁崇焕在“汉奸”“卖国贼”的骂声中忍受酷刑是怎样的心情。但正在前线的袁军将士却绝对明自他们统帅的天大冤枉。临阵易帅,兵家大忌,何况这是一支对抗清军最有经验和最有战斗力的队伍,这是最后一个有能力有胆识能打败清军的统帅。

袁崇焕血洒北京街头,袁军勇将祖大寿率军哗变于北京郊外前线。从此,清军拔去眼中钉,取得明朝天下只是迟早的事了。

崇祯自毁长城,自败军心。此后,尽管砖砌的长城还在,却无人再为他效死疆场了。北京的百姓,也只是在当了亡国之民之后,才得以从清朝宫廷传出的消息中,知道若干年前,自己坑害的那一位将军,不是卖国贼,而是抗清英雄,一切已经晚了。

(0)

相关推荐

  • 清朝无法招降的五位明军将领,第三位差点活捉皇太极

    皇太极时期,清军五次绕道入寇中原,前锋居然直抵黄河沿岸,深入山东境内,而明军却丝毫不敢抵抗,简直是得了"恐清"症.如此一来,诸如李永芳.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洪承畴明将等纷纷向清 ...

  • 袁崇焕保国有功,本可以不死,是榆木脑袋崇祯自毁长城

    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对于后金及其首领皇太极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皇太极的克星老对手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死在了自己的皇帝崇祯之手,由此后金国的"恐袁症" ...

  • 名将的凋落

    末代皇帝崇祯手下的将领优秀而且众多,不比乃祖朱元璋的军事班底差,为什么就打输了呢? 先盘点崇祯手下的将领有哪些?各将领的用兵特点. 孙承宗,他是崇祯的老师,他是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他德高望重,为辽东带 ...

  • 抗清名将袁崇焕,连败后金大汗威震辽东,却因骄横而自毁长城

    一个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绝对不能骄傲自满,甚至以此为由去做出出格的事情来,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的.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就是上述情况的典型代表,他 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连败后金 ...

  • 崇祯帝除掉魏忠贤,却导致明朝覆灭,魏忠贤究竟是奸臣还是能臣?

    引言: 崇祯皇帝登基以后,外有强敌纷纷入侵,内有国库空虚流民无数,大明王朝的内政是相当混乱的.待到崇祯执政后期,明朝溃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即便有明君出世亦不能力挽狂澜. 而且,对于此时的崇祯帝来说,& ...

  • 宋太宗自毁长城火烧晋阳三年,亡宋自此开始,贻害子孙祸及后世

    晋阳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之一,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古城营村.东城角村.南城角村.南北瓦窑村.罗城村以及附近区域一带.秦汉以来,晋阳是太原郡郡城和后来太原府府城,从此晋阳也就兼称太原了,如 ...

  • 朱棣死前给大明留下一后路,能保大明不灭,可惜被崇祯帝给忘了!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朝代,没什么文化的朱元璋建立的,但是国力还是发给非常强盛的,毕竟他是很多手段的,就是继承皇位的没有选好,竟然跳过了儿子,选了孙子. 本来是没什么的,可是朱允炆竟然削藩,导致激 ...

  • 崇祯帝自杀时身边为何只剩一个太监?

    1644年3月11日到16日,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大顺军主力不战而下宣府(今河北宣化).居庸关.昌平,17日包围北京,18日攻占外城,19日攻破内城. 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状态下召集官兵勤王 ...

  • 自毁长城:李牧 岳飞 袁崇焕之死

    李牧之死李牧,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是赵惠文王时期李兑的后代.战国末期,李牧是缓解赵国危局的唯一将领,自古以来都有"李牧死,赵国亡"的称号.李牧一生的功绩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 ...

  • 崇祯帝自尽后太子去哪了?像建文帝消失成谜,清朝:我们不背祸!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打到北京城下,此时明朝内部已经乱成一团,大臣们各自保命,而崇祯又不甘心向李自成投降,更不想封李自成为王.据史料记载,崇祯皇帝抱着为大明王朝殉国的念头,对后事进行了安排.1644 ...

  • 蓟州兵变:戚家军惨遭屠杀,江河日下的大明自毁长城

    历史上著名的"戚家军"大家想必都有所耳闻,戚家军因组建者为戚继光而得名,严明的军纪.先进的装备.傲人的战绩使得这支军队在明朝时期扬名天下,甚至被誉为当时东亚最强的军队. 戚家军无疑 ...

  • 阿若/自毁长城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自毁长城 自 毁 长 城 阿    若       战国赵北长城遗址 2001年7月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段段城墙迤逦于大青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