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李海莹:【王大帅盖房记】(小说)
王大帅盖房记
作者:李海莹
一 王老汉的柴火
王老汉,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性格倔强,耿直,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因此高中毕业后几乎一直在家务农,用他自己的话说叫省去了不少与人交往的麻烦。
他一辈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将自己的庄稼地侍弄得井井有条,不见半根杂草;果园也打理得精精神神,朝气蓬勃。日子虽不宽裕,倒也自给自足。
时光茬苒,在二十多年的晨光与夕阳的交错里,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在城市里安了家,邀请老两口去城里帮忙看娃,王老汉虽然很是舍不得自己的几亩庄稼地和正当壮年的果园,可为了儿孙还是毅然地进城了。
城市生活一晃又是十年,这些年王老汉还是经常会梦到自己的田地,还有家里的老宅,那里毕竟是他的根,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啊。
王老汉的儿子,三十出头,年轻气盛,有想法,有干劲。有一日去逛了回人挤人车堵车的民俗村,突然想到为何不把自己老家的宅子好好拾掇下,岂不比凑这热闹强多了。于是回家宣布了要在老家盖房这个重大决定。王老汉根本没往心里去,心想“房子是好盖的?说盖就盖?”结果没过几天就被儿子拉回了老家,同时到的还有来建房子的工头。
王老汉这才傻了眼,霎时才明白这房是真的要盖了,坐在门口的石墩上半天没说话。就在他愣神的功夫,儿子已经领着工头里里外外,前前后后比划丈量了一番。
别的王老汉没怎么听,但是当儿子说到两孔窑的时候,他听得很清楚,儿子要重新装修这两孔窑。对于王老汉来说,装修窑是其次,窑里的柴火才是重点,左边这孔长十五米,宽六米,高五米的窑里满满一窑洞的柴火可是他的宝贝啊。儿子现在说是要把这些柴火全腾出来烧掉,他立马站起来撂下一句“我不同意!”后,转身而去。
五月初,阳光温暖,和风拂面,而此时,王老汉圪蹴在自家门口的老槐树下,却喉头哽咽,老泪纵横。时光似乎一下子回到了二三十年前,那些年里,无论春夏与秋冬,他没有睡过一个懒觉,特别是寒冷的冬天里,他总是四五点就起床背着背篓扛着竹耙一个人去果园里搂树叶,他一直坚信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他起的越早搂的也就越多,有时他已经背了两三背篓回家了,有的乡亲才去第一趟,每当这个时候一种发自心底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总是能给他更大的鼓舞。
修剪下来的苹果树枝经过王老汉的细心整理、斩劈后也整齐地码放在窑洞里,还有麦秸草,以及能收集到的所有柴火,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在这孔窑洞里堆得越来越多,几乎快堆放到窑洞门口了。老两口看着这一窑洞柴火,就如同看着金山银山一样,觉得自己无比富有。生火做饭的柴火烧不完,烧炕的柴火烧不完,心里始终是踏实的,王老汉甚至想过就算自己老得干不动活儿了,柴火还是有的,总不至于饿着冻着,没人给他弄把柴火。
可是现如今,儿子却要把他这一窑洞的柴火一把火烧掉,这他怎么可以答应!
儿子见老父亲心里不痛快,也不硬来,动员母亲和姊妹一起给父亲做工作,在老伴儿和儿女们连番劝说下,王老汉妥协了。同意烧掉树叶等杂草柴火,但要保留树枝等木质柴火(先腾出来暂时放在门口)。
于是终于要动工了,院子中间的三间旧平房四五个人拆了两天时间,挖掘机又来挖了一天,就已经夷为平地了,而窑洞里的柴火两个儿子一个女婿加王老汉四个人三辆农用蹦蹦车运了整整三天才运了不到一半,周内孩子们去上班,老两口又用架子车运了一个礼拜,孩子们放周末后又干了一天才总算把窑洞腾空。
经年的柴火像老旧的棉絮一样慢慢燃烧,没有熊熊的火苗,却胜似烈火,一点点燃烧的是王老汉的青春,是经年累月的起早贪黑,是一辈子积攒的财富,然而谁会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做饭可以用煤气灶、天然气,取暖不用再烧炕……
二 王大帅盖房火
王大帅是王老汉的儿子,他像所有经过寒窗苦读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的农村青年一样,渴望在城市里安居乐业,成为不用像父母一样在泥土里刨食的城里人。很幸运,王大帅通过个人努力,几年以后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有房有车,还接了父母来城里住。
农村走出来的人很容易对城市生活产生腻烦,虽然有那么多社会活动等着你去参与,有那么多精彩纷呈给你看,你对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忙得应接不暇。但如果你想静一静停下来歇会儿的时候,楼层里的单元房却不能给你归属感,你依然怀念老家大院里的土炕和窑洞,想念满天繁星的夜晚和田野里的风声。有多少次王大帅在梦里回到这个叫做老家的地方,他心里也悄悄滋生了一个梦想——在老家盖一院像样的房子。
有些事情是要说干就干的,要不然时间一久就会被搁置。王大帅的做事风格就是这样,既然想要盖房子,而且这念头与日俱增,那么马上就盖。
五月初,大地早已复苏,一年中所有事情都开始有了头绪。要盖新房子就得拆除旧房子,院子里靠北边的三间平房和门口的大房是王大帅的父亲王老汉在他四十岁时用了半生积蓄所盖,一砖一瓦都是从柴米油盐里节省出来的,对老两口来说除了几个儿女,这房子就是他们一生的成就。二十多年来,风霜雨雪,大房牢固挺立,但几间平房却因为和邻居家的花园毗邻而常年潮湿(平房的墙体是用自家打的土坯而建),时间一久有倒塌的风险,王大帅这次要拆的就是这几间平房,本来王老汉为了柴火的事情已经很难过了,虽然说除旧才能迎新,在三间平房被推倒之前他还是一宿未睡,两眼通红。
一个家庭中的儿子是怎么代替父亲成为一家之主的?就是靠他年轻的魄力和睿智的眼光。王老汉在想明白了这一点后,就悄悄退居其后完全听从儿子的安排了。
王大帅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就是土木工程,所以盖房子这事儿他是比较懂的。建筑队是在当地请的队伍,这支队伍常年在附近一带给村民们盖房,王大帅无非也是要盖一院民房,因此出不了大样儿,请这样的队伍还节省费用。设计图是专门请了在省建筑设计院的朋友做的,根据家里的地形条件再结合将来的人员住宿以及王大帅一些紧跟时代潮流的想法而设计,院子北边依然是要盖一排平房(在城里楼房住多了,在农村就想接接地气),一共五间,其中一个卫生间,一个客房,其余三间分属姊妹三家人。院子南边先留出一小块地做花园,然后依次往进盖三间平房,分别是厨房、餐厅和储物间。这两排平房往里再伸两三米的距离就是原来的那两孔窑洞了,窑洞将来是要装修成民俗风格的,也做住宿用。再加上门口的大房,这一院房子规划起来就是一个四合院了。
王大帅给工头看了图纸,也说了自己的想法,工头一开始有点犯难觉得这事情干起来有难度,但又不愿意到手的鸭子给飞了(这年头农村人有钱都到城里买房去了,建筑队在农村能揽到的活儿越来越少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把活儿接下来了。
王大帅对盖新房是花了心思的,砖块儿要用蓝色的砖,空心的,实心的,什么样的砖砌着好看,什么样的能承重,都做了安排。
这年头人脉就是金钱,王大帅很懂这一点,室内瓷砖是从初中同学那里弄来的,室外铺设的透水砖也是姐夫通过熟人从西安买的,不但质量好,而且便宜又好看。
院子里仿照市政管网设置了砖混0.6*0.8米地下综合管沟,用于给排水管道及线路布设,排水管道采用雨污分流方案,管径是经过计算选择的。给水系统可以说是王大帅本次盖房中最得意的杰作,也是一项最难的工程。由于家乡水资源匮乏,自来水供应不足且时常停水,原来家里有蓄水窖,由于时间较长存在安全隐患,这次施工期间也进行了回填。王大帅经过实际调研确定采用蓄水罐方案,蓄水罐首先考虑蓄水量要满足全家人一周正常生活用水,再考虑蓄水罐加水的便利性,最后要考虑蓄水罐中的水压能使热水器正常运行,经过两周的反复思考,王大帅最终确定利用地形把蓄水罐放置于高处与自来水系统联通,通过水阀分别控制的方案,满足了所有的必要因素,结果证明这是最优方案。
整个盖房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小细节,王大帅都反复思考,多方咨询,力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夏季里,骄阳似火,但是王大帅一家人建设新家园的热情并没有被烈日击退。
八月底,历经四个月的辛苦建设,王大帅的新房终于竣工了,看着这一院新房,一家人更加热爱农村老家了,他们还要一天天把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孩子们都在这里体验到祖辈对这片乡土的热爱和眷恋,并且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李海莹,陕西咸阳人,喜爱文学,热爱一切美的事物。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邓汉章
路 庆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观云听涛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吴亚妮 唐桂英 谢 雷
水云天 余 晨 米兰花
心 语 毕廷娟 刘马陵
凤尾竹 张巧莉 吴远红
大漠孤雁 秋日私语
张小鱼 柳 絮 谭文群
刘旭平
本期编辑:凤尾竹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