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到底是谁的公司
中兴通讯到底是谁的公司
可以说毫不夸张的说,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一家公司像中兴通讯吸引如此多人的关注,上到国家元首,下至黎民百姓,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美国人要对中兴通讯痛下杀手。
中兴通讯应该感到庆幸,连中美两国元首都为中兴通讯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中国政府甚至为解禁中兴通讯做了艰苦的努力和巨大的让步。
围绕中兴通讯的问题,许多人对芯片产业发展、中美经贸磋商,甚至国家前途命运展开了大讨论。
不过到今天,大家对中兴通讯到底是国企还是民企,是中信还是中兴,是通讯还是通信还不太清楚,今天小建带大家看看中兴通讯到底是家什么公司,又是谁的公司。
1.中兴创始人侯为贵其人
谈到中兴,不能不提及其创始人侯为贵。
4月18日晚,中兴创始人侯为贵拖着行李箱现身机场的照片在到处疯传,为了中兴的前途命运,已年届76岁的侯为贵重新出山。
再次出山的侯为贵,说不清是他的荣耀,还是他的悲哀!
中兴通讯的全称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与大名鼎鼎的中信不是一个公司。中兴与华为一样是属于通信行业,而中信则属于金融产业集团。
1985年,曾做过老师、在航天691厂任职技术科长的侯为贵发现了通信设备的商机,于是来到深圳,创办了中兴通讯前身中兴半导体公司。这一年侯为贵43岁。
在此之前的1984年,柳传志创立了联想公司的前身。这一年柳传志40岁。
两年之后的1987年,任正非创立了华为。这一年任正非43岁。
所谓的中年危机并没挡住这三人前进的脚步,同为40后的这三人后来都成为中国企业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不过中兴通讯的侯为贵最为低调,也最不为人知,如果不是这一次的中兴危机,相信很多业外人士从来没听说过侯为贵。
经过30年多年的发展,中兴通讯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这之中,创始人侯为贵的功劳居首。
2015年度,中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净利润为37.78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2016年,执掌中兴30年的创始人侯为贵选择退休,不再担任中兴董事长。
虽然近几年,中兴经常被拿出来与华为相比较。起步早两年,曾经领先于华为的中兴已被华为远远抛下。
2008年,华为的营业已经突破千亿元,而中兴直到2015年才达到这一目标。
华为净利润在2009年就超过百亿元了,而中兴直到今天也还没有达到这一目标。
到2017年度,中兴的营收为1088亿元,仅为华为6036亿元的16%,净利润45.7亿元,仅为华为475亿元的10%。
正如同我们不能用第一名来要求所有的孩子一样,我们也不能过于苛求中兴,毕竟在行业内排到老二也是非常成功的企业了。
所以我们可以自豪的说,通信行业不仅有华为,还有中兴,这样的企业我们还是应该报以应有的敬意。
正如侯为贵的名字一样——以和为贵,据接近过侯为贵的人都认为,侯为贵“儒雅,谦逊,踏实,书卷气较重,有长者的和蔼可亲”,“他的为人非常大度,不斤斤计较”,“比较仁慈、和蔼可亲”。
而任正非的名字则显得有些霸气——任尔东西南北风,也要辨正是非。
正是因为创始人不同的性格以及处理事情方式造成中兴与华为不同的文化,也是形成今天不同的格局重要原因。
2.中兴通讯前传1——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
1985年, 43岁的侯为贵来到深圳,创办了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80万),由691厂(航天科技系)、运兴香港电子企业、长城工业深圳分公司(航天科工系)三家联合投资,这就是中兴通讯的前身。
创立初期的中兴,和大多数中国公司一样,经营着“三来一补”业务。
侯为贵也在摸索尝试中发现了通信设备的商机,1986年,侯为贵用做贸易挣来的钱成立研发小组,专攻交换机领域。
1989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中兴也随之转型为通信设备制造商。到1992年,中兴合同销售额已经突破1亿元。
后来香港投资方退出,中兴开始谋求改制。
3.中兴通讯前传2——中兴新通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此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自此以后,国有、集体企业掀起了改制大浪潮。
正是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侯为贵推动了中兴第一次产权改革。
1992年10月,侯为贵等39名元老组建了民营企业中兴维先通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维先通”)与691厂、深圳广宇工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中兴新”)。这里的“新“明显是要区别以前的公司。
股权方面:中兴维先通49%,691厂占34%、深圳广宇占17%,侯为贵出任总经理。
691厂是侯为贵的老东家,后并入先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而深圳航天光宇工业公司则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两大航天集团出资人为国资委,合计控股51%。因此,新组建的公司属于国有控股企业。
但公司实际经营委托管理层经营,这一举措开创了国内“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混合经济模式,也奠定了中兴以后的发展基础。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公司经营权都在以侯为贵为首的创业元老和高管手上。
1993年中兴新的股权结构图
4.中兴通讯时代到来——创立上市
1997年初,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股票发行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确定新股发行采取“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管理办法,重点是国家确定的1000家特别是其中的300家重点企业,以及100家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56家试点企业集团在产业政策方面,将重点支持农业、能源、交通、通讯、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中兴新是国务院确认的全国300户重点国有企业之一, 是国家科委确认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公司又在深圳,所以重组上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兴通讯的时代才真正到来。
1997年5月,中兴新联合中国精密等九家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募集方式设立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并申请发行人民币A股。
中兴通讯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5,000 万元,其中中兴新以资产注入方式将其属下与生产经营程控交换机相关的主要经营性资产(含康讯公司90%的权益)投入中兴通讯,占15700万股,其他发起人占 2800万股。社会公众发行6500万股社会公众股,其中向公司职工发行650万股。
1997年5月5日,9家股东单位签订《发起人协议》;1997年7月9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本;中国证监会1997 年9 月11 日批准上市, 1997 年 10 月 6 日,上网发行5,850 万股; 1997 年11 月11 日,取得工商执照,正式成立;1997 年11 月18 日,发行的5,850 万股上市挂牌交易。
中兴通讯成立上市过程图
这时候的中兴通讯已经成为一家上市的公众公司,不过仍是中兴新公司控股的企业。不过管理层间接持股49%*62.8%+直接持股2.6%,总共持股33.37%,已然超过1/3,基本上实施了控制。
上市之后的中兴通讯开启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1997年首发上市时,2.5亿股,中兴新占62.8%。
2003 年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总股本6.7亿股,中兴新占52.85%。
2004年H股上市后,总股本9.5亿股,中兴新持股44.1%,已不再控股,但仍是大股东。
2017年底,总股本为41.9亿股,中兴新持股30.34%。
5.中兴通讯到底是谁的公司
中兴通讯从成立之日起,在股权方面设计十分巧妙,一方面保证了国有控股,但在企业层面,管理层出资并控制的中兴维先通属于中兴通讯控股股东的大股东,并由后者承担经营责任。
中兴通讯股东控股股东结构图
虽然中兴通讯在每年的年报当中这样说明“中兴新现有董事9 名,其中西安微电子推荐3 名,航天广宇推荐2 名,中兴维先通推荐4 名,分别占中兴新董事会的33.33%、22.22%及44.45%。因此,无论在股权比例上或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上,中兴新的任何股东均无法控制发行人的财务及经营决策,故发行人不存在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实际控制人通过信托或其他资产管理方式控制发行人的情况”。
关于实际控制人,证监会等相关部委的有关文件有这样两个表述“能够决定一个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有关部门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断某一主体事实上能对公司的行为实施控制的其他情形”,其中之一就可认定为实际控制人。
从中兴通讯这么多年来的发展过程来看,侯为贵等高管团队无疑是中兴通讯的实际控制人,因此中兴通讯的声明是存在瑕疵的。
如果查阅中兴通讯的大股东——中兴新的大股东——中兴维先通(有点饶舌)的39名股东名单,不难发现这些股东基本都是中兴通讯的元老。其中1人持股18%,2人持股5%,9人持股3%,2人持股2.1%,7人持股14%,17人持股1.5%,1人持股1%。
创始人侯为贵占股18%,长期担任中兴的董事长、总经理。
殷一民占5%,现任中兴董事长。
朱金文占5%,曾任中兴高级副总裁。
魏兴民占3%,曾任中兴副总裁。
韦在胜占3%。
史立荣、史立荣、诸为民、唐细等人都中兴现任或曾任高管。
其他持股人基本都是中兴创业元老。
中兴通讯自1997年上市之后,经过多次增股、配股、增发、H股上市以及股权激励,总股本已从首次上市的2.5亿股扩张至目前的41.93亿股,市值也从不到20亿元,增至停牌前的1300多亿元,创始人及管理层持股市值也已达到200亿元左右。
而创始人侯为贵通过中兴新间接持有中兴通讯1.122亿股,直接持股155.7万股,总市值35.6亿股。但中兴市值是否能保住,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2017年4月,航天广宇向国兴睿科公开转让持有的中兴新2.5%股权,股权交割完成后西安微电子、航天广宇、中兴维先通及国兴睿科分别持有中兴新34%、14.5%、49%和2.5%的股权。
查阅国兴睿科的合伙人以及相关出资人不难发现,几名合伙人或股东都曾在中兴通讯担任重要职务。
李广勇:国兴睿科合伙人,曾任中兴通讯动力产品部总经理。
王喜瑜:国兴睿科合伙人,中兴通讯无线研究院院长。
李 光:国兴睿科合伙人,中兴通讯有线研究院院长。
邱生富:合伙人股东,曾任中兴通讯副总裁。
胡焰龙:合伙人股东,曾任中兴通讯销售总监和研究所所长等职位。
此次转让后,中兴通讯的控股股东实质上已经是民营企业了,实际控制人已经是中兴高管团队无疑。
当然中兴通讯业可以说这些高管团队并非一个人,也并未将表决权交由一个人。
就在2018年4月16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被制裁的第二天,其大股东——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改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
到2017年底,中兴通讯74773人,如果因此次事件造成中兴破产甚至倒闭,影响的有上下游的企业,是我们的通信产业,最直接的是7万多名员工,但损失最大的将是高管团队。
因此,国家出手,虽然挽救的是中兴通讯这个公司、通信产业,最直接的是7万多名员工,但收益最大的也是高管团队。
无论是过去的组建、经营、上市,以及今天遭遇危机后举国相助,中兴通讯取得今天的成绩当然要归功于其自身的努力,归功于创始人侯为贵,归功于一些创业元老和高管们,归功于几万名中兴人,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中兴通讯取得的成功与国家力量息息相关!
所以在这里要说一句任何时候对中兴对不为过的话,中兴通讯取得今天的成就,有了未来,得感谢党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