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古民居】郑家老屋
相关链接:
△郑家老屋所在的朱津滩,图中圆形带尾小山包为狮子包,因形似狮子而得名。(向家舟摄)
郑家老屋,位于湖北长阳龙舟坪镇朱津滩村,清江南岸边的狮子包,迄今近200年历史。经文物部门考证,是目前已知清江流域保存最完好、历史最古老的汉族民居。
据2002年《郑氏族谱》记载,郑氏先祖郑万荣、郑万邦二公原籍江西南昌,明代早期迁居湖广荆州府宜都县长安乡境内,今长阳朱津滩、宜都鄢家沱一带。传至第十世郑大富,以在清江驾船为业,组建运输船队,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他的儿子郑如印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建造了这座老屋。
△郑家老屋正面(向家舟摄)
郑家老屋,由正屋,以及左右不同形式的围屋组成。形成由正屋大天井为主导,围屋小天井为辅的方正规整布局形式。
老屋屋顶,以“回”字形与凹”字形组合嵌套。屋面铺设小青瓦,屋脊中部饰以“钱”字纹,屋脊尾部饰以鱼尾图案。屋脊上兽头栩栩如生,飞檐翘角上的游龙画凤振翅欲飞。
△老屋正屋大门(向家舟摄)
老屋面阔6间,进深3间。以正屋前厅、天井、堂屋为中轴线,以围屋前厅、天井、厨房为辅轴线,向东西方向延伸。正屋两边,辅以厢房,左右对称。围屋,南北向自成厅堂。老屋四周围墙具有封闭性,面向稻场开有两个大门,其他设有小门方便出入。
老屋因地制宜选择建筑材料。基座采用的是本地板岩。墙体,采用本地窑厂烧制的灰砖,中间用白沙接缝。
△老屋大门右侧的图案(向家舟摄)
老屋大门为退进式样。退进的左右两侧墙面上,绘有飞龙的图案,也摆放了石质的雕刻。用石拱砌成的大门门洞左右,立有石墩。石拱顶部内侧,绘有太极的图案,表达了主人期盼阴阳五行调和、顺风顺水的愿望。大门门板为木质,上面嵌有紧致的门环。左侧围屋大门尺寸,稍小于正屋。
△老屋木雕(向家舟摄)
推开大门,即是前厅。门厅左右为木质隔断,板壁、屏风和窗棂雕花精致华美,窗花上的莲花的图案,表达了主人高洁的志趣。
前厅与堂屋隔天井相望。天井的下凹设计,是为了承接和排出屋檐的雨水。长阳民间称这种设计,为“四水归池”,有聚集财富的美好寓意。
△由堂屋望前厅和左右厢房及阁楼(向家舟摄)
左右厢房窗花精美,有菱形、圆环、蝙蝠等多种图案。蝙蝠图案象征着大福大贵。藤果,象征着年年的丰收景象。花草果实的图案形态舒展,生机勃勃,因此统称为“卷草纹”。
△左侧厢房及前厅(向家舟摄)
左侧厢房,被现在的主人设作为茶室。茶室中,还有一层木质隔断,有如鱼得水的雕刻图案和精致的边缘雕花,是该屋里面保留比较完整的木雕构件。
位于门厅和厢房上方的是二层阁楼,从而形成了三周可以回转的回楼。阁楼栏杆雕花精致,由万字雕花和花瓣雕花相间而成。这种“万”字格,在长阳传统民居的窗棂装饰图案中运用较多。
△右侧厢房及通往围屋小天井的过道(向家舟摄)
由前厅穿过天井,直达堂屋。堂屋板壁的雕花也很精美,有三到四个图案的组合。堂屋中,仍保存了当年的家具,有飞鸟的图案,雕刻精美。
堂屋中最显眼的物件,是当年清代朝廷赐给郑氏后代的“候选儒学正堂”木牌。所谓儒学正堂,是明清时对府州县儒学长官的称呼,具体来说,府为教授,州县为学正、教谕或训导。而候选,则是指暂时没有官缺,为候补,待实授。
△“候选儒学正堂”木牌(向家舟摄)
堂屋为穿斗式结构,通高直通屋顶,非常开阔。红色的柱子格外显眼,梁、枋、柱之间的穿插关系一目了然。堂屋左右,有两间正房。
△老屋的雕花木窗(向家舟摄)
站在堂屋门口回望大门,大门两侧的两间正房映入眼帘。古代以右为尊,大门右侧的是当年房主人的住宅。里面保存着一张称为“百灵床”的木床。床体采用榫卯结构,四角采用床柱撑起顶架,所以又称为“架子床”。外部的围栏,以小木块做榫拼接成各式几何图案。几何形的格子内部,又有精致的雕花图案,通常以花鸟,鱼虫为主要图案,象征着美好的寓意。从木床顶部雕刻的囍字可以看出,这是为郑家人新婚时置办的传统家具。木床雕花中的百灵鸟,嘴衔花枝的两端,寓意夫妇结为连理,百年好合。床边柱头雕攥莲花,反映了那时人们对忠贞婚姻的憧憬。
△老屋的雕花木窗(向家舟摄)
而左侧卧房中,也保留有一件颇有年头的架子床。床的外侧,是一些由小木块拼接成的长方形方格,方格内侧由不同图案的木牌组成。木牌以蓝底为主,绘有各色草木,雕刻有花鸟。
△连接正屋与围屋的走廊(向家舟摄)
两条走廊连接了正屋和围屋。从正屋大天井走过来,围屋小天井的右边是分别是火塘和厨房。过去,火塘是山区居民取暖必不可少的设施。通过在火塘中的“地火垄”烧柴生火来增加屋子的温度,同时也可以烧水和熏烤腊肉。厨房,则位于火塘的后方。
△围屋大门(向家舟摄)
围屋的大门,也是整座老宅的侧门。侧门上方,由木板架起了一间不大的阁楼,被称为“钱库”。据说,过去房主人把钱物储藏在这里。
△围屋小天井(向家舟摄)
围屋正中,有一间较小的堂屋,两间稍小的卧房,以堂屋为中心,左右对称。
△“钱库”下方拍摄的围屋小天井(向家舟摄)
郑家老屋,是一座小巧精致的古民居,建筑构造上采用着砖木混合的构造形式,屋架上采用穿斗式结构。一道道的柱枋以榫卯相连接,支撑着这座建筑。
△围屋小天井(向家舟摄)
这座老屋,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郑家人。而老屋背后的故事,真实而沧桑。这是一段段郑氏家族先辈乐善好施、深明大义的往事。
据郑氏后裔郑秀本老人(女)讲述,郑氏家族是书香门第,历来重视教育。清末民国时期,郑家在老屋里开办过学堂。老屋附近的儿童,不管家境贫富,都可以免费到这里读书。另据当地老人陈光明讲述,1943年秋,江北日军渡江南犯,清江两岸燃起战火。深明大义的郑家人为支持抗日,将郑家老屋正屋腾出来,作为国军后方医院,自己挤住偏房,睡地铺。
近年来,郑家老屋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多方关注,全国许多研究民俗与古民居的专家、学者及作家都到老屋采风考察,前来参观访古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古主微信 : ycroman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