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情怀|为医的“莫”、“要”、“休”、“该”

所谓“医者”,泛指医疗行业的从业者,以医生为主要代表,其重要使命就是袪病疗伤,为大众的生命健康服务,与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息息相关。因此,医者的使命不可谓不崇高,其责任不可谓不重大。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因“不当媒体人”操弄,大众的认识已有偏差,医者的形象已然受损,医者内部也出现荣誉感的缺失和信心的动摇,医者子弟愿意学医者不断减少,我们的社会确实应该反思反思了。当然,为医者,也得多多自省,哪些“要”?何为“该”?

王芳军医生的自省,反映在原创的诗作中,与各位共勉如下:

七律-医道

莫辨亲疏分贵贱,

医心救死也扶伤。

胸怀释道无求念,

手掌刀针有效方。

济世悬壶休拜印,

登台运术要循章。

杏林繁茂别言止,

应喜独贫万众康。

注  释

莫辨亲疏分贵贱:医者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无论病患者是亲是疏,高贵还是贫贱,为医者都应该一视同仁,用最大的努力,与病患者一道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医患双方可千万不能化友为敌哟!

医心救死也扶伤:此处的“医心”至少有两层意思。古语有云:医者仁心,医者父母心,医者应该以自己的博大胸怀、悲悯之心去救死扶伤,为病患者解除痛苦。此外,医者在救死扶伤之际,也不应该忘记对病患者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要善用人文关怀增添病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

胸怀释道无求念:释者,佛家也,遵循释迦牟尼的教诲,有无欲无求之说;道者,道家也,讲究崇尚自然的无为之念。医者都是知识分子,广义上属儒家门生,当以天下为己任,却应吸纳释道文化精华,舍小我,少些私心杂念为好。

手掌刀针有效方:这一句浅显易懂吧?泛指所有的医疗和康复手段都掌握在医者手中,可要学精了,用好了!如果说得具体些,刀针有效方又可分别代表手术刀(外科)、穿刺针(介入)、中西药物(内科)这三大诊疗手段

济世悬壶休拜印:悬壶济世的成语世人皆知,不必赘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也属耳熟能详。而既为医者,当思治病救人良策,就不应再刻意追求官位,更不应拜倒在“印章”之下,作权力的奴婢。

登台运术要循章:此处的“章”,既指规章制度,也指章法规程。即医者在手术台、操作台、检查台之上,当受党纪、国法、院规等制度约束,也应遵守操作规程、无菌规范,做到忙而不乱。

杏林繁茂别言止:杏林,代指医学界特别是中医学界。据文献记载:三国时期的吴国有一位名叫董奉的医生,家住庐山,常年为人治病,治好的病人只须依病情轻重种植1-5棵杏树为报就可以了,十几年后,病愈患者种下的杏树竟有十多万棵,蔚然成林了。董奉去世后,“杏林”故事一直流传,并为多位后代名医仿效。然而,即便成效不菲,为医者也当“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救死扶伤“始终在路上”,不可停步不前哟!

应喜独贫万众康:此句根据文献典故化裁而得:清代浙江宁波著名中医范文甫为人慷慨仗义,对贫者常倾囊赠药,行医数十年竟家无余资,其医馆前撰有对联“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即为其人生座右铭。清代湖南湘乡有一位开中药铺的郎中也在大门上贴过一联:“只望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与范氏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本文七律创作于2006年4月18日。

欢迎在右下方留言讨论,也欢迎在左下方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