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长期吊针造成满身瘀青,家长心痛,护士叫苦!有何妙招解决?
哪种治疗方法创伤最小?
看过我写的诸多文章后,相信朋友们一定会脱口而出:内科无创,介入微创,外科巨创!说得多好!开卷就是有益,学习就能进步哈!
是呀,内科治疗采用吃药、打针的办法,基本上没有什么创伤;介入治疗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用细小的穿刺针和导管等器材做手术,创伤轻微;而外科治疗是通过切开手术的方式来治病,创伤当然就很大了。
然而,假如我多问一句:内科治疗都很轻松、没有痛苦吗?恐怕答案就会有点不一样。如果让那些慢性病患者来回答,部分人甚至会落下泪来!
我们有时看到他们由于长期需要输液、注药,反复的静脉穿刺造成手肿、脚淤,全身上下都难以找到可用的血管,心中也颇为不忍。如果这样的患者又是年龄很小的孩子,心里也会很难受,护士更是为难;家长听到孩子的哭声,痛苦也是挂在脸上,甚至演变为对医护人员的不满,直至诱发医患冲突!
有没有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以前没有办法,只好忍着。但历史的快车已经进入21世纪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医疗方式怎么的也需要相应改变才行呀!
这不,针对反复输液找不到血管的问题,已经开发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初是应用“静脉留置针”技术,可在一个星期左右不必反复穿刺扎针。然后,又开发出了简称为PICC的新技术。别误会这个PICC,可不是指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而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如果维护得好的话,可免除每天扎针的烦恼长达1年以上。
然而,PICC仍然留有一个经皮的孔道,至少每个星期要换一次药,维护难度比较大,感染机会多,洗澡、运动还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什么是输液港和输液港植入术?
所谓输液港,也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皮下,可供长期静脉输液的血管通道。输液港由港体和留置软管组成,港体约一元硬币那么大,软管约有2mm粗。只所以将其称为“港”,大致是因为它有如“港口”装卸货物的功能一样,是一个输液、用药的中转站。
输液港植入术是一个小手术。先经患者的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处穿刺,将一条细小且可以长期留置于血管内的软管,插入上腔静脉(如果选择在股静脉等处入路则插入下腔静脉)靠近右心房的位置,然后把这条软管与输液港港体相连接。切开皮肤约2~3公分,做一个皮下囊袋将输液港港体连同相连接的留置管完全埋植在前外侧胸壁的皮肤下面,把伤口缝合包扎后手术就完成了。介入医生在影像设备(主要是电视透视)的监控引导下操作,植入位置准确而有保障。
透视下定位准确,可见港体及管头位置良好
为什么说输液港是输液用药的妙招?
输液港植入后,不必等伤口愈合,马上就可以用来输液、用药。7天左右的时间伤口愈合后,它就好象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完全位于皮下,不容易造成伤口感染,洗澡和运动均不受影响,维护也很简单,甚至可以终身使用。
输液港有一定的厚度,一般隔着皮肤能看得见、更摸得着,比找皮下的静脉岂止容易一星半点?当需要用它来输液时,护士只需摸着它,用无创针直接一插到底就好,定位穿刺完全没有难度,“闭着眼睛都可以完成”,比“打屁股针”还要快捷而准确,且不需要脱裤子、脱衣服,只需要把领口拉开一些就行了,多方便呀!
“自从有了输液港,长期打针不再难!”你说是妙,是妙,还是妙?
输液港可以通到动脉里面去吗?
完全可以,只不过此时就不好叫做输液港,而是称为“动脉导管药盒系统”为宜。其实,将导管药盒系统应用于动脉内的介入操作方法,更早应用于临床,输液港植入术应该算是受到其启发后的拓展应用了。
动脉导管药盒系统主要是因应于恶性肿瘤的局部化疗需要而开发出来的介入治疗技术,实现了一次插管、反复多次化疗的目的。而对于需要长期反复局部用药的其他疾病,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治疗,只不过相对来说,并不常见。
输液港或动脉药盒可以留置多久呢?
本文根据以下两本科普书籍的相关内容整合修改而成
巧用光和影,病魔难遁形
影像让“看病”变得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