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唐诗解读——杜甫之《夏日李公见访》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
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
预恐尊中尽,更起为君谋。
注:
夏日:夏天。李公:即李炎,当时担任太子家令。
见访:敬辞,别人 来访。
远林:遥远的山林。
暑气:夏天的热气。
公子:指李炎。
过我游:拜访我,并一同游玩。
类村坞:与村庄相类似。村坞,指村庄。坞,指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
僻:偏僻。
所须亦易求:所需要的东西很容易就求得。
唤:叫唤。
西家:指邻居。
借问:敬辞,请问,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
墙头:墙顶。
过:递过来。
浊醪:浊酒。
展席:展开筵席。
俯长流:低头饮酒。
客意已惊秋:客人李炎心中感到奇怪,为什么感觉仿佛到了秋天。
稠:众多。
苦遭:苦苦地遭受。
此物:指鸟与蝉。
聒:声音吵闹,使人 厌烦。
孰谓:谁说。
水花:荷花。
晚色净:傍晚颜色洁净。
庶:但愿,或许。
淹留:长期逗留。
樽中尽:杯中的酒喝完。
更起为君谋:重新站起来为你去谋取酒。谋,想办法,谋划。
解读: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主要描写杜甫住所夏日的景色、贫穷的状态以及李炎来访宾主相欢的情态。题中的“李公”一作“李有令”,仇注“疑是李炎”,较可信。从“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及“展席俯长流”等句看,杜甫的这个家在长安城南的樊川。所谓“长流”,即自樊川流经下杜城的满水。
首二句写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杜甫对自己的居处环境有详细的描写:在郊野的林间,像农家房舍,偏僻而靠近城南楼,自然环境突显“远”“贫”和“僻”;而人文环境则非常淳朴,所缺之物都可以向邻居求助。“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生动活泼又富有生活气息,写出了邻里之间的随意。
九至十二句,写诗人与李炎的情况,墙头送过一壶浊酒.便展开长席。低头开怀畅饮。清风从身体两侧吹来.在炎热的夏季,客人已经惊奇地感受到了秋意,这又与第一句“暑气薄”相照应。
接下来的六句,写屋舍旁边的鸟喧、蝉呜以及池中莲花的清新净丽,诗人表面上是嫌弃动物聒噪,打破了茅庐的清幽,只钟情荷花,实际上他是喜欢这种活力四射、动静结合的景象。最后两句,诗人怕酒不够,连忙起身再去找酒,如神来之笔,写出了杜甫的贫穷但又豪放好客的性格。
然而,好景不长,这一年秋天,长安地区淫雨成灾,“京城垣屋颓坏殆尽,物价暴贵,人多乏食”(引《旧唐书·玄宗本纪》),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诗人一家自然也深受淫雨成灾的困厄。杜甫在《九日寄岑参》《秋雨叹三首》(前文已说过)中都描绘了这场水灾的严重,也隐隐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将乱的预感。自然,在这种时候,诗人的心情也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