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县,咋这么多?
万众瞩目的焦点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北方重要的大商埠 、全国性商贸会展中心城市之一、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永久举办地。
石家庄市总面积14464平方千米,下辖8个市辖区、11个县、3个县级市共计22个县级行政区。其中,桥西区是石家庄的主城区和老城区,位于石家庄市区西南部;长安区位于石家庄市区东北部,是石家庄的主城区、政治中心;藁城区的前身为藁城市,位于石家庄市东部;新华区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部,西望太行山,北依滹沱河;辛集市位于石家庄市东部;赵县古称赵州,位于石家庄市区东南部,为河北省农业生产大县;裕华区位于石家庄市区东南部,是石家庄市城市副中心和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导区域。
晋州市位于石家庄市东部,是唐朝名臣魏征故里;无极县位于石家庄市东部;新乐市位于石家庄市北部,是石家庄市县级文化经济强市,为河北省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县市之一;正定县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国际机场位于境内;鹿泉区位于石家庄市中心城区西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平山县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部,是环京津、环渤海开放县之一,革命圣地西柏坡位于境内;元氏县位于石家庄市南部;行唐县位于石家庄市北部;栾城区位于石家庄市东南;灵寿县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部,太行山东侧;井陉县位于石家庄市西部,是华北西部军事、经济、文化重镇;深泽县是石家庄地区东部边沿县;赞皇县因境内有赞皇山而得名;高邑县位于石家庄市南部,是石家庄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井陉矿区位于石家庄市市区西部,晋冀两省交界地带。
通过上面两段话(一口气说不完)的介绍,你会感觉,那里的县城咋这么多?而且,这只是石家庄一个市的行政区划,河北省下辖11个地市,总体情况怎样呢?
放眼全国,河北的县级行政区,无论数量,还是密度,都是名列前茅,密度更是首屈一指。河北的县(包括县级市)总量全国第二,第一名的四川省面积是河北的3倍,所以论密度的话,河北远远大于四川。
对于河北与邻省县城数量悬殊的原因,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其他地方曾经裁撤、合并部分县——这对大的格局影响不大,首先,撤县的同时,也有新的县设立,清末山东省有10府、11州(3直隶州、8州)、96个县,与今天山东的地级市、县级市、县的总量相差不多,多出来的十几个县分散在全省,而河北的县多集中在冀中南平原,密度依然遥遥领先。
所以,县的裁撤与合并,并不影响河北县城的高密度的绝对优势。那么,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河北、山东县级地名分布比较
河北县城密度全国第一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四千年间,河北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形成了极其丰厚的历史积淀。
在明星级的古都上,河北或许不如河南、陕西,但河北的名城没有一两个明星,却具有数量上的“群狼优势”,尤其是郡县级别的城市。
河北汉代之前出现的古地名分布图
县的建制诞生在先周就有,到了战国郡县制,县成为郡的下一级行政区——从那时起县域成为中国地方的基本行政单元。当然,战国到汉代,封国与郡县一直并行,但郡县为主流。
商周以来,河北区域就是一个遍地古国、郡县林立的区域。
河北省文物专家张立柱先生曾写过一本书叫《古国寻踪:冀域方国、王国、诸侯国》,研究对象是河北境内曾出现过的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古国。该书统计,从商代到东汉1800 余年间,今河北地区曾活动过110 个方国、王国、诸侯国。
我们看河北平原上的许多县的地名,如隆尧、邢台、晋州、宁晋、赵县、魏县、唐县、行唐、元氏、望都——多数都跟古国和朝代名号有关,仿佛浓缩了一部封建王朝史。
汉袭秦制,郡县区划日趋成熟,但分封诸侯并未废除。西汉自高祖至平帝十朝,先后分封诸侯王国63个,其中18个在河北地区。东汉,自光武帝到质帝的121年间,在河北封诸侯国39 个,列侯、公侯、关内侯及县乡级的侯超过100 个。
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下,县城数量多并不会对经济造成大碍,但是到了社会化大生产时期,县城密集、县域面积过小,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大区域规划;多个县城就意味着多一套县级管理机构,县城多意味着官员多。
多县,让今天河北地区面临着王安石变法中提到的“冗官”。当前我国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中,应该会考虑到河北省的这一问题。
历代的开发和使用,也让今天的冀中南遍体鳞伤:地下水踩空区多、土壤肥力下降、空气污染增多。
河北县城密集:这是一份厚重的历史遗产,也是一个沉甸甸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