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声机、图画板,民国时期的乡村传道画面,老照片带你回味过去的教会宣教生活场景

留声机、图画板,民国时期的乡村传道记忆,借着传道开展教育、医疗、救孤、抚老,为农村社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自从天主教会明末利玛窦开始正式传入中国,后来因为此间经历“礼仪之争”,康乾时期后进入低潮,教会开始转向农村地区,一直到清朝末年重新开放。

当欧美工业化、城市化,开始现代化的初期,反而刺激了基督教的复兴。当时,教会动员很多人来从事社会服务,他们不但服务本国,还愿意献身其他民族,在高等教育并不普及的时代,教会中这些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的人成为中坚力量。

当时传教士建立教会的基本办法是,“大多会选择一重要的城市,以此为中心点,,建造房屋,设立讲道所,教堂,以及学校或医院等”。

然后再以城市为中心点,“推广及各乡村,有传道者旅行至四周附近的乡村,为人民讲道,有信从者就为他们结合了一个团体”。

在民国时期,农村一直是教会传播的重要方向。当时传教士即发现相比城市,农村才是中国社会之主体,遂有不少传教士进入农村,不仅兴建教堂。

天主教会更购置田产后以低价租给佃户种植,改善百姓生活,以吸引更多农民信教,逐渐形成教友村落。这也导致了中国各地都存在历史悠久的天主教村,有些至今仍然存在。

教会发起组织的乡村建设运动,联系当时复杂的社会形势和混乱的政治局面,在乡村开创学校,开办诊所,由于传教士的努力,教会在民间的传播力度与广度大大得以提升。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面,农民的绝对数字是很大的。 当国门打开之后教会从各开放口岸迅速走到了内陆主要城市,随后走向乡村,迅速传播。

虽然历经艰难曲折,全国各地也曾发生多次教难,进入20世纪,更是爆发了庚子之乱,但是其后反而快速复兴,信众人数从1900年的74万快速增加到1920年的256万人,其中大多数依旧来自农村。

教会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传教士走进农村的每个角落,不管是名山大川,还是穷乡僻壤,因地制宜运用多重农业传教方法,使乡村教会成为为农民服务的教会,从而赢得农民的信仰。
乡间讲道携带图板,用画图吸引民众达到宣讲效果
这是一位乡村传道人,利用图画对乡民讲福音救道。看得出这些传教员是非常用心的。
二位传教者用留声机在乡村中讲道的情形,留声机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新奇用品,容易吸引大众眼球。
民国时期社会不稳定,灾荒连年给了传教士深入农村的机会,在赈灾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人民的敬重,和底层百姓建立了友好关系。

民国时期的教会通常集中师资力量开办一个经学堂,把教区里有文化、受过教育、奉教热心的教友集中起来,经过两三年的严格培训,使他们达到传道员应该具有的资质,然后就把他们派到各地堂口作为神父的助手去为教友和望教者服务。

那些乡村有文化、有素质、有专长的乡间精英最大程度的被教会组织起来,把传道当成自己分内的事,当成自己的义务,并以身作则实践自己的信仰,从而形成健康的信仰氛围和凝聚力。

这是民国时期特有风景,在教会主导的乡村,业余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村民的文化生活有序而健康,不好的风俗习惯被先进向上的风气所取代。

教会深入农村,借着传道开展教育、医疗、救孤、抚老等,为改良农村生态,为农村社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在小修院的空地上,摆放着高低不同板桌,闲暇时间大家都坐下来,学习文化,读读圣经,聚众赌博少了,打架斗殴少了,酗酒滋事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