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医学:解读肝功能

本章内容小树解读肝功能相关检测,看文章之前,先复习肝脏的基本知识:

✿ 用什么犒劳肝脏?

✿ 春季您爱ta了吗?

✿ 你给“劳模”点赞了吗?

想弄懂化验单,不仅要知道“上蹿下跳”的箭头什么意思,还要清楚这些指标的真正含义。

瞧,肝脏对营养物质代谢有多重要

此外,肝脏具有分泌胆汁、吞噬细菌、激素代谢、灭活激素等功能哦

功能越强大,异常状态下反应出的指标就越多

按照生物转化,先将报告单上的项目分类

Part one

谷丙转氨酶ALT(0-40U/L)和谷草转氨酶AST(5-34U/L)被认为是肝细胞损害的生化“金标准”

ALT存储于肝、肾、心肌、胰、脾、肺、红细胞、血清和骨骼肌中,以肝脏存储量最高,一般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肝内含量约为血中的一百倍。哪怕只有1%的肝细胞坏死,也可使血清酶活力增加一倍。

Notice:

Ø 因为肝细胞内酶的浓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所以在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无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内转氨酶也可顺着浓度梯度差漏入血中。

Ø 但当肝脏损伤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大量坏死的肝细胞导致 ALT 枯竭,这时血液中的 ALT 降低,而黄疸持续升高,这种现象即“酶胆分离”。

AST也广泛存在于上述诸器官中,以心肌含量最高。

在肝细胞浆内占20%,其余80%存在于线粒体内,所以血中AST显著增高时,在排除心肌病变后,考虑肝线粒体大量破坏、肝细胞坏死。

Notice:

因为AST在心脏中活性最高,并且在骨骼中也具有较高水平,所以两者比值(AST/ALT )更具有临床意义 :

Ø AST/ALT<1:多见急性肝炎和轻度慢性肝炎,虽有肝细胞损伤,肝细胞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 ALT,所以,肝功能异常的表现主要为 ALT 升高

Ø AST/ALT≈1:常见重症肝炎、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肝细胞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 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

Ø AST/ALT>1:多见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 AST 升高明显

应用总结

ALT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

AST考虑肝线粒体大量破坏。

(其实,它俩还与急性病毒性、药物性、慢性活动性、胆系疾病、肝硬化、肝癌等情况有关,这里先不深究)

Part two

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非结合胆红素(间接),主要由红细胞破坏而来。

间接胆红素升高的主要原因有

Ø 红细胞破坏过多:新生儿黄疸,剧烈活动以后造成的红细胞溶血

Ø 各种肝病造成的肝细胞破坏,不能及时转化间接胆红素,会造成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升高

结合性(直接)胆红素是在肝脏内生成,随胆汁排入肠道。

直接胆红素升高的主要原因有:

Ø 各种病因(如胆道结石、寄生虫等)造成的肝内外胆管堵塞,胆红素逆流进入血液

Ø 肝炎、肝硬化等造成肝细胞破坏

总胆红素STB = 非结合胆红素UCB +结合胆红素 CB

总胆红素升高就是黄疸,根据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两者的比例,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类型

Ø CB/STB<20%:溶血性黄疸

Ø 20%<CB/STB<50%:肝细胞性黄疸

Ø CB/STB>50%:胆汁淤积性黄疸

Notice

✿ 正常人每日生成胆红素250~350mg,其中80%~85%来自血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RBC的生命周期120d),其余15%~20%来自骨髓和肝脏(旁路胆红素)。

✿ 依据黄疸程度可分为

Ø 轻度黄疸(TBIL 34.2~171 umol/L):多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

Ø 中度黄疸(TBIL 171~342 umol/L):多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Ø 重度黄疸(TBIL >342 umol/L):多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疸

Part three

反映肝脏合成功能

除了γ球蛋白以外的大部分血浆蛋白都在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严重时这些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

Ø 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60g/l或清蛋白<25g/l

Ø 高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

✿ 白蛋白(ALB)

白蛋白一般用于检测慢性肝脏损伤。

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只有病变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白蛋白下降。

当机体发生慢性肝实质性损伤时,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由于干细胞合成蛋白质功能障碍,引起蛋白质减少,血清总蛋白减低,以白蛋白减少为主,白蛋白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比。

✿ 球蛋白(GLB)

球蛋白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慢性肝炎、酒精肝、肝硬化、慢性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也会造成球蛋白升高。

总蛋白(TP)

总蛋白 = 白蛋白 + 球蛋白。

总蛋白下降一般同时伴随白蛋白下降,两者意义相同;

如总蛋白升高多以球蛋白升高为主,意义也可以参考球蛋白;

在脱水情况下,血液被浓缩,血浆蛋白检测结果也会偏高。

✿ 白球比(A/G)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正常一般1.5~2.5:1

白蛋白下降或球蛋白升高都会引起白球比倒置,多见于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Notice

Ø 由于前白蛋白的半衰期比白蛋白短,故当肝脏合成白蛋白障碍时,前白蛋白下降更早,能敏感反映比肝脏合成功能的轻度损害,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前白蛋白降低愈明显。因此,前白蛋白是反映早期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的良好指标。

Ø 当营养不良、肾病综合症、严重烧伤、大出血等造成蛋白丢失过多,或者甲亢、严重结核病、恶性肿瘤等消耗增加,都会引起蛋白降低。

Ø 分析蛋白检测结果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激烈运动后数小时内血清总蛋白可增高4~8g/l

卧位比直立位时总蛋白浓度约低3~5g/l

Part four

脂代谢功能检测

血清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当肝细胞损伤时,脂肪代谢发生异常,因此测定血浆脂蛋白及脂类成分,是评价肝脏对脂类代谢功能的重要手段。

内源性胆固醇70%-80%是由肝脏合成,血浆中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LCAT)全部由肝脏合成,在LCAT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羟基上,生成胆固醇酯。

当肝细胞受损时,LCAT合成减少,胆固醇酯的酯化障碍,血中胆固醇酯减少,在肝细胞严重损害(肝硬化、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时,血中胆固醇也降低。

当胆道阻塞、胆汁淤积时,由于胆汁排出受阻而反流入血,血中出现阻塞性脂蛋白X(大颗粒脂蛋白,是一种异常的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肝合成胆固醇能力增加,血中总胆固醇增加。

营养不良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血中总胆固醇减少。

Notice

Ø 肝功能生化检查敏感程度有限,而且肝脏代偿储备能力很强,因此肝功能检查正常不一定表示没有肝脏功能问题

Ø 肝功能生化检查中的很多指标都缺乏特异性,所以肝功能异常也不能只考虑肝脏本身疾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