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文!以后发文章将会有这些变化!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一经发出,便引起文艺界学术界热议。对于我们发报纸文章来说,却是结结实实有了文件支持。
以前,学术界发文章很少有人会考虑刊登在报纸上,主要还是报纸的新闻性、趣味性色彩比较浓重,很难让人跟学术文章的学术性、严肃性对等起来。再者,评职称一般认可的是期刊论文,很少有文件会对报纸论文做出相应细则的。
2017年浙江大学首次将网络文章划入评职称的材料之一,而后,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将网络文章、报纸文章纳入评审的范围里。网络文章也正式在学术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2021年,五部联合引发的《意见》强调,……要把文艺评论工作纳入繁荣文艺的总体规划……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平台要加强评论选题策划,推荐重点评论工作……可通过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等方式为文艺评论工作提供激励,改进学术评价导向,推动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要文艺评论成果纳入相关科研评价体系和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制度……
当然,这个文件内容比较深奥,我们能看懂的可能也就红色部分,日后,科研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可能会考虑重要的文艺评论成果。
那么,这些内容和我们发文章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大了去了,总结一句话:以后,发主流媒体文章(包括报纸)将会成为主流趋势,甚至影响力大的文章甚至可以等同于核心期刊。
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平台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政府网站、报纸等代表官方发声的主体。中央级包括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等网站,以及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电影报等中央级报纸;地方级包括各地区当地的网站及报纸,例如河南的大豫网、大河报等等。
这些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应当做好评论选题策划工作,推进重点评论工作。有政府背书,提供发声的平台,那么从内容上来说,就是鼓励大家向这些网站也好报纸也好,去投稿理论性评论性的文章,共同推动文艺评论工作的欣欣向荣。
对我们而言,比较重要的一句话在于,“可通过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等方式为文艺评论工作提供激励,改进学术评价导向,推动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要文艺评论成果纳入相关科研评价体系和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制度”
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针对来稿,可以给予优厚的稿酬,也可进行针对性约稿,做到特稿特酬。不仅要做到有酬征稿,优酬征稿,还可借此改进学术评价导向,将报纸上的发表文章也作为科研评价、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这也是中央文件首次将报纸文章纳入评审制度,对于我们发文章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相比于发核心,杂志社既要求单位职称,又要求文章质量。报纸其实是更好地选择,首先,报纸是没有单位限制的,只重视文章选题和质量。(响应文件中 平台要加强评论选题策划工作)其次,报纸也可以挂课题,既然文件要求是推动纳入评价体系,而我们评职称和项目结项也是有重合的部分,因此,报纸上发文章挂课题也是大趋势,可以挂上的。再次,报纸并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整改。经历过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的整改,我们会发现普刊发表现在也是越来越难,甚至很多文章都是临出刊前终审被退的,这主要是因为前期期刊杂志社受市场影响,未经过严格的三审三校对流程,刚开始整改就会问题频发。而报纸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阵地,是有严格的三审三校流程的,每一编校都会留有档案,以备后期不定时抽查。因此,发报纸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到整改的风险。
最重要的一点,现在作者的目光都还在紧瞄期刊论文,报纸的市场尚且属于空白领域,发报纸文章就等于抢占先机。在营销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期刊论文发表经过太长时间的磨合,已经达到白炽化阶段,我们可以发现,像思政等专业已经开始因为选题类似不出新而被频繁拒稿了。
反观报纸文章,当下用于评职称的报纸文章还在“人无我有”这个阶段。别人没有意识到有影响力的报纸/网络理论文章可以评职称用,当你看到这条微信推送,开始有意识的发报纸文章,属不属于到“人无我有”呢?!更遑论国家已经开始逐步认可报纸文章,如果你有,那么评职称的胜算就比别人要多的多。
在之前的调查中,我们已经了解到:
江西财经大学认可发表在法制日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教育报、文汇报、中国旅游报、江西日报、解放日报、文艺报等报刊上的理论文章;
四川传媒学院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评价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事实上,我国不乏已经把报纸和媒体文章列入职称文件的高校,相信,不久的将来,发报纸文章可以评职称将会成为主流趋势。但是需要考虑的是,到那时,报纸文章是否会挑人、挑单位呢?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