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县域如何逃逸大城市的虹吸效应?

根据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目前有30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300万人,其中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有6个;位于500万到1000万的特大城市增至10个,济南晋升为特大城市;此外,位于300万到500万之间的I型大城市有14个。

至此,超、特大城市最新名单扩至16个。

前十名除了武汉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对区域的带动引领能力日益增强,但同时大城市也有很强的虹吸效应。

周边县域如何更好融入城市群发展?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下,还需要强调融入大城市吗?

文 | 孙文华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副秘书长

我一直在研究城镇发展。不管是长三角、珠三角或者是环渤湾地区,现在关键的是现存的发展要重新定位。城市和县城的区别一个是在城区,一个是在乡村。除了城市就是乡村,县域实际上是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载体。

第一,国家提出了全面“乡村振兴”;第二,提出了“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的格局;第三,提出了高质量发展。

这些方面都无疑推动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现在的县城作用跟以往不一样。原来在往大城市走,大家都往城市上,人口往大城市搬就可以了。现在是提出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实际上乡村这个阵地需要县城去好好地把握。包括最近国家粮食战略,作为国家安全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如果全部去了城市,农村谁来?

这里边很重要的概念:县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县城就是一个小城镇,原来我们讲的是县政府所在地,它是一个政治文化交流中心,但是如果光靠一个县城去跟城市群进行融合,那人口全部被吸纳了,因为城市有一个虹吸效应。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呈现了它应该要赋予新的功能,应该来引领县域所在城镇体系化发展,形成一个城镇之群,去形成和城市群呼应的,能够有互动联动的这样一个区域经济。也就是说,相当于倡导县域的特色发展,能够把县域的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经济能够互补起来。这样的话,形成城乡统筹,也就是说我们讲的“国内大循环”,城市缺的农村能够提供,既能够保障农村的粮食生产功能,又能够保证地方老百姓的发展,又能够服务于城市群,这样一些多功能的发展。所以,总体定位不一样。

第一,城乡二元结构,原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制度,一个是户籍制度,原来不能够流动流通,现在各个城市都抢人,户籍政策逐步放开,连上海、深圳、北京都在放开户籍。

第二,土地制度,是我们国家根本性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经济要素制度,打比方说以前集体建设用地没有直接入市的可能,2019年已经通过了《土地管理法》的第五次修改,加上现在宅基地在试水,没有真正的推出。但是这些信号就意味着将来城乡要素之间的双向流动,原来农村的土地叫“集体用地”,城镇土地叫“工业用地”,只有农业土地变成工业用地才能交易。实际上是使用分城分地的方式,通过改革,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经营权分制,能够实现农村的精细要素交易,这些要素的变革,将会为下一步城市向农村流动的经济要素,提供了一些通道。

所以,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在往这个方向推,它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所以不能强调融入城市群,融入城市群就完蛋了,虹吸掉下去,县域就没了,农村永远就会被被边缘化。

案例解析:

在四川省内或者成都周边许多县城,都想积极和成都同城发展,也想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这一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中,这些县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把握住哪些方面的机遇,才不至于被远远甩开,更好的融入成渝经济双层圈?

文 | 戴显天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

大城市既有虹吸作用,也有辐射作用,成渝都市圈目前仍处于虹吸作用大于辐射作用的阶段,因此成都周围一直无法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形成比较发达的地级市和县城、小城镇。

通常来说,一个大型城市群或者都市圈内部,最先接受辐射的是近郊区,然后中远距离的郊区,再然后才是远郊区。周边城市到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距离与接受的辐射强度成反比,距离越远,衰减的越快,而虹吸作用衰减的却比较慢。因此,临近核心城市的近郊区往往会因为城市群发展而受益。

目前,成都有明显的城市南进进程,南部的天府新区、双流区因为成都的开发而快速实现城市化,变成了成都的新城,经济和城市也因此发展起来。眉山市是离成都南部地区比较近的一个地级市,但是与双流区比起来仍旧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被虹吸的压力。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这些成都周围的小县城应该坚持产业立城,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再参与到成都都市圈的分工。有产业基础的周边城市,即便距离不是最近的,但因为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支柱,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人口个资源流向成都市区,另一方面,还可以与成都形成更加深度的产业互动,壮大自己的经济力量,形成反虹吸的能力。

以苏南为例,上海因为转型第三产业,不再重点发展制造业,但是上海保留的企业总部、研发、营销、商务等智能却需要和周边城市形成互动。受此影响,苏南的昆山、太仓、常熟、苏州、无锡等地主动扮演上海的“生产车间”,形成深度的产业分工。在过去几十年不仅没有被上海虹吸成“贫困区”,反而发展成了全国排名前列的发达地区。

成都周围地区的小县城同样如此,若不想成为被虹吸的对象,就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产业立县的道路。有了产业,当地人就会留下来安心工作,而且还可以借助离成都近的优势发展起各种配套产业,经济更上一层楼。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看懂小程序APP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号:kdjjbeibei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号:fuxuejun1234

看懂经济热文 点击即可查看

1、人行是全球硕果仅存的有节操的货币发行者

2、扶优惩劣!消金公司迎来“三六九等”监管评级

3、从字节跳动进军商业保理浅谈“类金融”业态

你“在看”我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