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的酸甜苦辣——长河拾萃(三十三)
插秧的酸甜苦辣
——长河拾萃(三十三)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不急不徐。洗得树叶更加碧绿,洗得鸟鸣更加清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仿佛看到小小的村庄沐浴着烟雨,一田田秧苗咕咚咕咚地喝着甘甜的雨水,在茁壮成长。
一幕幕往事,又来到眼前飘荡。广袤的田野,一个个身影躬而行,拔秧,插秧。
农村里的活计,看似简单,要想做得好,得到别人的赞美,需要一定技巧,讲究一些方法。让人一眼就知道,这个人会不会做事,是不是一个劳动能手。
拨秧,需要一些技巧。
原本以为只要把一丛丛秧苗从秧田里拨出来,洗净根上泥土,再“把”起来就行了。其实不然,那样的秧把,插秧时连我们自己也懒得用,因为它们一坨坨拢在一起,一点儿也不好分开,实在不好用,影响插秧的速度。
真正的秧把,有一个“秧门”,就好比一只手样,握住为拳,张开为掌,四指与拇指结合就是那个门。秧苗在掌心中一排排地排好,手掌一握两边就合在一起,宛如门状,用蘸湿已经变得柔软的稻草一扎,从双腿之间往后一丢,一个个秧把顺从地在身后排起了一只蜿蜒的队伍。
插秧之时,只需把捆扎的草头一拉,秧把松开来,整齐地平摊在手中,几棵一组撕下来,插入泥中。
插秧的技巧,更多。
插秧有“耙齿行”和“退步行”,也就是横行和纵行,早晚稻的株距大约二十多公分,所以便有五棵秧和七棵秧,父亲最多可以栽九棵秧。
指法有讲究,父亲会“二指条”秧,就是用食指和中指夹起秧苗竖起来笔直插泥中。这样的洞口小,秧苗直,容易成活,秧苗也不会随风摇摆而飘浮起来。
我们呢,只会三指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出几棵,插入泥中,洞口呈锥形,秧苗也是倾斜的,它们要想活过来,必须先慢慢挺直身体,渐渐恢复元气,比父亲的秧苗就差了一长。三指秧洞口大,插入浅,常常因为风的原因让一些秧苗飘浮起来,失去了生命。
步伐也很重要。
我们的步伐散乱,一左一右两个巨大的脚印在泥水中格外显眼。这样就会带来一个“成果”,就是五棵秧慢慢变成了七棵秧、九棵秧,直到伸手够不过来,才发现问题,怎么办?只好丢下两棵,或是在转弯的地方,栽着栽着,自己五棵秧变成四棵、三棵,身体也转不过来,只好又加上两棵,重新变成自己的五棵。这些我们看起来的麻烦,父母亲轻松去除。
站在田埂上,捂着酸痛的腰,瞅着自己栽下的秧苗,在微风中东倒西歪,不合时宜点缀在整齐的丛中,还有一些可怜地飘浮在水面上。父母栽得秧苗整整齐齐,脚印几乎成一条直线。有些不好意思,父亲安慰说:秧丑稻不丑,没事。
我们插的秧苗成长的过程长势明显差一些,所以在施肥时,父亲就需要在它们身上多花上一些肥料,好让整片稻子齐头并进。
父亲去世已经多年,那个为我们解决了粮食问题的老人也已去世,插秧只能在回忆中去品味它的酸甜苦辣。
最后用布袋和尚所作的《插秧歌》作为我的收束吧: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2021年5月24日。
作者:大漠枭雄
◆大漠枭雄:你是个普通人吗?——长河拾萃(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