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淘出的国宝,33年默默无闻,近年来突然走红,惊艳世界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曾经涌现了许许多多国宝级文物。有一些文物,大家耳熟能详,家喻户晓,比如说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等,有的文物其实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精美程度上并不逊色,却因为各种原因,并不为人熟知。然而,在机缘巧合之下,这件已经33年默默无闻的文物,却突然走红。

那是在1984年,陕西安康市石泉县的农民谭福全一家正在当地的前池河淘金。这份工作听上去让人羡慕,实际上一天淘不到多少金,也非常辛苦。然而,谭福全的儿子在挖掘的过程中,突然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品,翻出来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它虽然浑身淤泥,却无法掩饰起金色的底光,显然就不是普普通通的物品。谭家人挖到宝贝的消息,立即传遍了整个村庄。当地本来就是三秦之地,活跃着很多文物贩子,他们闻讯而来,啧啧称奇,有人甚至开价8000元收购。

这是在八十年代中期,8000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谭福全抵制了诱惑,没有轻易答应。他向文物贩子表态,要去省城鉴定,如果是国家认可的宝贝,那就不卖。没有多久,谭福全说到做到,拿着这件宝贝找到了西安历史博物馆。

结果,专家一看,就被这件文物惊呆了。经过清理后,它露出了真实的面貌,实际上就是一只鎏金铜蚕。它长为5.6厘米,腹围为1.9厘米。虽然它表面的鎏金都已经脱落,露出了铜色,但是却完全掩饰不住它的珠光宝气,富丽堂皇。

这只小小的铜蚕通体饱满圆润,形象栩栩如生,全身首尾之间,分为九个腹节,做出昂首吐丝的样子,非常有趣。根据仪器测试,它是汉代的铜器,这也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已经对蚕的生理结构非常熟悉了。

这只鎏金铜蚕的发现,也弥补了中国考古界的一个空缺。因为早在晋代人陆翙编著的《邺中记》中,就已经记载了发现过这样的“金蚕”,而且是在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墓中发现。书中绘声绘色地写道:

金蚕数十箔,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

可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现了这种金蚕之后,文物考古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它的身影了。所以,谭福全发现的这件文物,是迄今唯一的鎏金铜蚕。在得知国宝的价值之后,这位家境并不优越的农民,马上下定决心,将其无偿捐赠给博物馆。

鎏金铜蚕立即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但是却并不出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陕西文物太多,赫赫有名的秦陵兵马俑都在此地,另一方面,鎏金铜蚕虽然珍贵,但实在有些过于纤巧了,无法与我们印象中的国之重器相联系。

但是,就在鎏金铜蚕被发现并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第33个年头,它突然走红。那是在2017年5月14日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国家领导人的演讲中提到,鎏金铜蚕见证了中国与世界通过丝绸之路友好交往的历史。通过这个契机,鎏金铜蚕走红网络,声名鹊起。在2018年的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上,它被确定为安康市城市新名片。

虽然鎏金铜蚕的走红,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所具备的历史价值,迟早会大放异彩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