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扎心评论刷屏的网易云音乐,到底是什么鬼?
蓝媒汇
互联网原创内容生产商
作者:张熹
来源:蓝媒汇
这两天的除了股市的大盘不红,我看什么都是红红的,昨天的朋友圈更是让两股强大的红色势力给刷屏了,一个是苹果,另一个则是网易云音乐“扎心”的评论。
3月20日,网易云音乐发起了一个名叫“乐评专列:看见音乐的力量”的营销活动,他们承包了杭州市地铁1号线的车厢以及江陵路地铁站,车身以网易云音乐红为主色调,车厢内部各个角落都分布着精选的网易云音乐精彩评论。
众所周知,网易云音乐的UGC模式(用户原创内容)质量一直很高,很多人都因此养成了“边听歌边看评论”的习惯。
2016年10月24日,民谣歌手赵雷的新歌《成都》在网易云音乐首发,24小时之内,超过三万条评论被贴在了歌曲底下,每条乐评背后都有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
如果说知乎的王路飞是一人分饰244个角色,那么可以说网易云音乐的每一位用户,每一首歌的背后都有9999+个故事。
有时候,评论所带来的慰藉感甚至大过歌曲本身,让用户去打动用户,受众很容易感知温度,引发共鸣。
乐评内容火爆的同时,评论区里的“同城”和“附近的人”,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知从何时起,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变得充满了暧昧的情愫。
寂寞的男女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开场白——
“好巧,你也爱听这首歌”
“是呀”
“我们找个地方一起听好吗?”
“嗯,这个想法真棒。”
有了此项功能的网易云音乐也因此被诟病成为“老司机们的约炮圣地”。
说实话,网易云音乐能做出“乐评专列”这样直击内心的活动,我却并不感到意外。
因为这个应用软件太奇葩了好吗!
比如最近女生节,网易云音乐联合邵贝夷、徐梦圆、高荧等音乐人,一起推出了《一首写给她的歌》专辑。歌曲前半部分诉说女生日常生活的烦恼,后半部分歌词由著名女性的名言组成。
再早一些,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网易云音乐发布了《一首听了就不挂科的歌》,给广大饱受考试题库、出卷老师、寒冷天气折磨的考生朋友送上了鬼畜、电音、古风及纯音乐四大版本的亲切慰问,走了一波二次元宅腐基风。
还有云村影响力第一的“空虚小编”、网易云音乐微信幕后写手“云波切”,甚至连每天敲代码的开发组成员,都深谙社交媒体的传播艺术,从艺名中就可见一斑。
有人问,年轻人为什么喜欢用网易云音乐?
这得从云音乐的老板丁磊说起,在今天互联网公司普遍焦虑,不断寻找寻找战略突围的今天,网易显得有些自我,无论是养猪,公开课,或是网易云音乐,网易做东西都有一个宗旨——是丁磊喜欢的。
有传言称,丁磊本人就有音乐情结,2012年春节,他在美国休假,想在听一些高质量的音乐,发现所有的中文音乐应用都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于是他打算自己做一个——满足自己对音乐需求的应用。
在杭州的一个酒吧中,丁磊找到了时任网易娱乐频道主编王磊,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音乐人,一头长发的他总在周末帮别人制作歌曲。
他们讨论要做一个提升中国人音乐品味的音乐应用——这听起来不像个互联网CEO的愿景,而是一个大学生或者文青,那天他们在酒吧喝得晕晕乎乎,讨论的是“中国人整个音乐审美水平太低下了”,俩人一拍即合,网易云音乐就这么诞生了。
网易云音乐涉足音乐领域是最晚的,当时江湖上还有其他7大音乐应用,百度、QQ、多米、虾米、酷狗、酷我、千千动听,但一年半后,网易云音乐就积累了4000万用户。
“屌”除了周杰伦之外,似乎也是丁磊的口头禅,在说到自己的产品时,他经常会用“屌”来形容。网易的产品在这个时代有着鲜明的特点,丁磊就是网易最大的产品经理,他甚至会去“扣产品”,会关心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
有人说,网易云音乐首创的歌单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发明。歌单是下一代音乐的承载模式,牛人帮你收集好音乐,你直接听就行了。
曾有一项惊人的调研结果显示:全世界每年的音乐产量中,中国人大部分每年只听到其中的千万分之一(四五十首不超过一百首的样子),不是千分之一也不是万分之一,是千万分之一。
既然主动搜索不能满足用户懒的需求,排行榜等推荐也不够个性化,网易云音乐把这事帮大家做了。需要强调的是,不同于其它产品的大数据机器算法,网易云音乐是人工推荐与机器推荐的结合。
网易云音乐的社交属性不仅体现在评论上,也体现在丰富的歌单中:每个用户都能利用歌曲,来表达不同的心情,即将歌曲整理成自己的歌单,掌握了以前只有音乐编辑才有的权力。高度个性化的歌单也成了社交媒介,用户能借此发现趣味相投的人。
网易云音乐是2015年音乐应用市场的最大黑马,还要感谢微信的帮忙,年初的时候,微信朋友圈莫名其妙地屏蔽了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等一系列阿里系产品。网易云音乐借机做了一系列公关营销,使其支持率爆增。
去年8月,网易宣布:已于4月将旗下网易云音乐从原属的网易杭州研究院的二级部门“音乐产品中心”升级为一级部门“网易音乐事业部”,并开启了音乐硬件、音乐人打赏等诸多新业务和功能。
如果说网易云音乐有难以攻克的问题,当然有,那就是版权。有人说,互联网音乐行业的生存法则是还得靠布局,不是你去布局,就是你被布局。这句话确实可以透露出互联网音乐行业竞争的激烈。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5.03亿,较去年底增加176万,占网民总体的68.8%。显然,随着在线音乐流量红利期的结束,移动在线音乐市场的竞赛已从抢占用户过渡到构建生态的第二发展阶段,决定成败的因素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版权;二是用户量。
对于在红利期借势大环境获得了用户高增长的网易云音乐来说,腾讯、阿里的音乐版权对版权蛋糕的蚕食对其造成了很大限制,要知道,后两者的版权时长超过了市场的60%:腾讯音乐早就开始与各大唱片公司进行版权合作,多年积累后已占据全行业八九成的音乐版权,拥有国际三大唱片公司索尼、华纳、环球的音乐版权;阿里音乐则获得了滚石、华研国际、S.M.娱乐的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