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夏” 主题有奖征文丁东作品
夏日乘凉晚会
丁东(江苏)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热在三伏,“伏”即伏藏的意思。古人对暑字的解读:暑,煮也。韩愈有句诗:“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甑就是蒸锅,天气又湿又热,仿佛坐“镬子”里蒸,这滋味绝对不好受。
何以消烦暑?网上戏言,“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那一趴”。好一个小资白领避暑的绝妙境界。能有这境界,首先得感谢那个叫威利斯.开利的美国人,是他发明了空调。假如没有空调会怎样?有人说,那肯定会热死很多人。事实上,空调的发明,也就100多年,之前每年热死多少人,没有人考证,也就没有具体数字。但没有热死成千上万的人、人类并没有消亡,这是客观事实。
且不说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回想我们这一辈没有空调的童年,必然引发集体记忆。每到三伏,老少爷们光膀子赤脚成了“标配”。忙了一天,捱了一日,吃过晚饭,想在黑黢黢的屋内待着,在不透风的蚊帐内躺下,那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除非你有病。如何打发这炎热、难耐的黄昏呢?唯一的选项就是乘凉。所谓的乘凉,简言之,即拿把蒲扇,哪有风哪待着,哪凉快哪待着。
傻待着自然也不是个事呀,总得找点乐子、图个热闹。于是,大人们今天聚赵家,明天聚孙家,后天聚李家,开起了“乘凉晚会”。晚会没啥程序和套路,除问声好、骂个俏、逗逗娃外,聊天是重头戏。用大人们的话说是“说洋话”。“说洋话”也叫“开洋船”,无主题限定,内容包罗万象。大到中外风云、古今传奇、天文地理,小到家长里短、养殖种植、年景收成等,无话不说、无所不聊。你方聊罢我登场,大伙儿极尽所能、开动脑筋,把脑瓜子里储存的知识翻个底朝天,一古脑儿晒出来。有些话看似朴实,但从那几个虽没多少文化,却有丰富阅历的老农嘴里说出来,既充满了生存的智慧,又饱含了人生的哲理。就这样,皎月星星点灯,夏虫蛙鸣伴奏,小孩嬉戏,大人聊天,人手一把蒲扇,略带孔明神韵,其乐融融,一直热闹到深夜,散时仍意犹未尽。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在没有空调,也没有电视的日子,人们以清风、乡愁、亲情消暑,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悠然、恬淡和宁静。
童年置身于大人们的“乘凉晚会”,算是去了远方。一次次耳濡目然,一次次潜移默化,在内心涌动的是天真的快乐、朦胧的是非、远方的向往。既学到了不少社科知识,又领悟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诸如古代的传说、名人的逸事、时令的变化、交往的礼仪、英雄的气节、穷人的骨气等,给本没有对错的童年以真善美的引领、灌输和教育。此外,那一个个关乎人间冷暖的细节,恰如一场场珍贵的雨,擦拭了苦难,在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美好的种子,激励我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晚会”已远,记忆犹新。
【作者简介】丁学东,笔名丁东,男,1967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教学、教研及教育管理工作,曾任江苏张家港市政府副市长,现任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
如果觉得好看,请您点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