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博美人一笑,皇帝要砍伐寺庙大树,主持以一首诗换来安宁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们总是相信自己的作品能有令人着迷的魔力。哪怕是在刀兵相向的战场,先要发出檄文,以示师出有名。战事不力时,往往还要寄出声情并茂的文章,期待“一纸书信巧退敌”。其实,在武力面前,这些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基本上没有实际效果。倒是在民间,有一个和尚利用一首诗歌,保护了寺庙的古树,保全了寺庙的安宁。
那是发生在南宋度宗晚期的一个故事。当时,宋度宗宠爱阎贵妃,不仅给予她大量的赏赐,恩荫她的族人,甚至还将唯一的女儿,交给阎贵妃抚养,反倒是将皇后晾到了一边。阎贵妃结党营私,与朝中的丁大全等奸臣沆瀣一气,宋度宗不但不闻不问,反而还是更加宠爱。
有一次,阎贵妃提出要建立自己的功德寺,焚香许愿。宋度宗完全赞同,而且发了疯一样在民间收集珍贵的木材,弄得百姓怨声载道。这一幕,像极了当年宋徽宗到处搜刮奇石。有识之士就已经哀叹,南宋即将重蹈北宋的覆辙。
然而,宋度宗却全然不顾,他规划的功德寺,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家庙,雄浑壮丽。只不过,当时大殿的主梁无法解决。后来有人向他提出建议:杭州灵隐寺的古松,枝繁叶茂,是参天古树,完全可以砍伐以博美人一笑。
宋度宗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个提议,于是官府派人前往灵隐寺准备砍伐古树。灵隐寺的松树为什么能长这么大?那还不是因为它是晋朝时就栽种下来,历经几百年上千年的风霜雨露,一点点长大的。在皇家看来,它是上好的木料,但在和尚们看来,这就是灵隐寺的魂魄所在。
然而,皇命难违,诸位和尚只能面面相觑,不敢阻拦。就在官府即将砍伐的时候,灵隐山的主持元肇禅师突然冲出来。他拦在官府来人之前,并在古松下贴了一张写着诗歌的纸条:
不为栽松种茯苓,只缘山色四时青。
老僧不许移松去,留与西湖作画屏。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单,却流露出主持的霸气。它讲述了青松的难能可贵,更是强硬表示“不许”砍伐,是赤裸裸地藐视皇权。最后一句诗中,一个“留”字,将对古松的眷恋之情展现无余。“画屏”二字,更是化作了美丽的诗境,如同展开了画卷一般。
面对老和尚的执着,官府也无可奈何,只能将此事向上级汇报。地方长官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最后闹到皇帝宋度宗那里。宋度宗固然是不折不扣的昏君,但这一次,居然也被元肇的坚持打动,更为这首奇诗所折服。他放弃了砍伐灵隐寺古松的打算,准备另寻它法。
后来,阎贵妃的功德寺还是修建完工了。她气派非凡,富丽堂皇,人们称之为“赛灵隐寺”。皇帝的倒行逆施,元肇没有办法阻止。但他好歹还是以一首诗歌,保全了寺庙的灵魂,保全了寺庙的安宁,也算功德无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