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旅读:顾盼万里红尘事,怀抱天下君子心

漫谈诸葛亮的北伐——秦岭随想

父亲,故乡的感怀

太原会战的句号——祁县子洪口旧战场勘察散笔

家史,即国史——流浪八十二年,橡树回家散记

过太行山随笔:我的远方,不是诗与远方

旅读:邺城,少为人知的隋唐明清都城之父

旅读:抗战,由华北浅说日军侵华战略

清茶薄酒,共话往事。自右而左,原徐州"剿总"参谋长文强将军公子文定中、民国第一豪侠陈其美之孙陈泽祯、抗战民族金融家康心如之孙康宏同等老师为橡树讲述往事。

离开蜀地天府之国,一路穿秦岭、渡黄河、过秦晋、越太行,沿途风情景色不提。

车过高碑店,油门猛轰,沿京港澳g4公路北上,炎炎烈日泛出血色而渐渐浅于天际,霞光之间,北京早已隐约可望。

掐指一算,这天,正好端午。

对我而言,北京并不陌生。进入五环,天色尚早,我便一路驱车穿城往北而去。

父祖口碑相传,自我高祖以上,祁县渠氏子弟多由山西到达北京、天津。

数百年间,和三晋商户类似,我的祖辈以此为据点,南自大运河收购茶叶、瓷器,北出张库大道抵达恰克图买卖城,大囫囵(即大库伦,今乌兰巴托)甚至莫斯科更远贸易。

茶叶、瓷器、皮货、票号等等与京、津之地,既是刻在DNA上的记忆, 北京对我而言,自然颇具不可名状的特殊感情。

如今北京,四九城已成老北京人梦中的传奇、故事。

走马观花,随街而望,印象北京,却是稍微放大的成都。

——年轻、时尚、繁华、喧哗。

目睹绚丽、崭新街景,如此一来,想起自明清以来,北京承载极为厚重的家国往事,抚今追昔,更是让人感慨万端。

唐、宋之后,受频繁战乱、气候变化、以及蒙古、东北民族向中原融合等等影响,古中国政治中心东渐,经济重心南移,军事重心也由西北河西走廊,转移到东方的辽西走廊。

北方诸多名城如西安、洛阳、开封、安阳等地,繁华光景日渐式微。

然而,北京自宋、辽之后,独秀于传统中原与东北、蒙古边地。

元蒙时期的城市。

华北平原坦途千里,本来是四战之地,水资源极为紧张,似乎不适合城市发展。

然而,天赋北京,坐拥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

平时,这些水系为北京提供生活用水、耕种灌溉;战时,这些水系大多自西向东走向,又成为京畿重地的军事屏障。

此外,历经燕京、涿郡、幽州、中都、大都时代反复建设,北京又得大运河运输便利,位处传统中原与蒙古、东北分野,区位优势明显,可想而知。

五胡十六国而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代。

然而,这绝非课本上温情脉脉的大融合。

伴随着自东北、蒙古崛起势力向南冲撞,以及中原传统文明日益北渐,混杂着战争、商贸、文化、政治等剧烈碰撞,几番浮沉,几番杀伐,燕赵大地久经杀伐,浸染鲜血,饱经沧桑。

岁月荏苒,尘埃落定,原本幽燕边镇,也就自明朝开始,成为现在的北京。

最初,明朝老爹朱元璋以平定北方之地之意,将元蒙大都更名为北平。

后来,朱元璋儿子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叛乱大成称帝。随后,朱棣自南京迁都北平,在1427年改北平名为北京,与传统首都南京对应,成为明帝国两京之一。

靖难之役是明帝国内战,也是白热兵器混杂时代一场极为典型的战争。

朱棣为诸王之首、常年率兵,善战果敢。

然而,在他的个人能力之外,燕军能够自北京南下,势如破竹击溃南京明军,很大程度上也预演了初具火器装备的北方快速部队,俯冲华北平原,直线突破传统江淮天堑的可能性。

衔接中原文化与东北、蒙古文化,自明清之后,北京军事价值更为重要。

1644年,崇祯殉国后,明清战争爆发。

5月,福王朱由崧被四镇拥立于南京。史称弘光南渡。

不过,弘光南渡,君臣不思振作而急于争权,终于再没有西晋永嘉南渡、南宋建炎南渡的运气。

1645年,满清多尔衮以豫王多铎率军,大举南侵。

彼时,多铎清军对南京的攻击,基本上正是朱棣在靖难之役的攻击路线。

当时清军既有训练有素的规模化的骑兵,更有成建制装备红衣大炮等火器军队。一战之下,江淮天堑崩溃,南京随即陷落。

满清迁都北京,随着基业初定,北京衔接东北、蒙古高原和中原,其军事、政治价值,自然凸显。

乾隆时代,清廷修撰四库全书,在明一统志开篇卷一,即采用明朝名臣李贤等人对北京的一番见识,准确评价了北京的战略价值:

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

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

平心而论,北京确实天府之国。

满清建国,带东北嫁妆融入中国,天下已经不再囿于传统中原范畴。

——随着传统中国版图大变,现代中国版图雏形初定,北京战略地位直线上升。

即便今天,此言再读,更是不虚。

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其中太行山脉西山,与燕山余脉军都山在南口关沟相交,无论古今驿道、高速、铁路,均是咽喉之地。

至今,南口依然是北京及华北平原军事屏障。

至于京津联璧,更是挡在辽西走廊通往华北平原最为重要的要塞。

国共内战期间,军力最为强大的四野自东北入关。

正是四野会合华北兵团攻占平、津,于平津战役彻底清除了三野、二野腹背战略威胁,这才奠定了各部发起长江战役,一战而下南京的战略基础。

占领北京,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前提。

反之,民国北伐成功而不能定都北京,抗战胜利又偏安于囿于传统中原概念的金陵故都,何尝不是败走台湾的原因之一。

抗战文化、湘系文化和衡阳会战历史的守望者,原衡阳参议长、衡阳市长杨晓麓先生公子杨安先生与橡树闲话往事留影。

当然,这是闲谈。

幼时,家父经常教我认识地图,顺便说过一些晋商历史。

旧时,山西晋中祁、太、平地区毗邻太行、太岳山脉,既有昌源河灌溉,阡陌纵横,物产丰富,人们在此生息,多以商、读传承。

平心而论,晋商能够走出山西,在明、清期间构建了今人难以想象的商业帝国,最初原因,根本不是如现在书生困坐书房,臆断出来的为贫困逼迫。

读史明智。

最早,自北魏统一北方实施汉化,到隋、唐由陇西崛起,再到五代十国连年杀伐,散布河西走廊各国、各部军事集团世代鏖战,九死一生,后裔代代迁徙,大多落户山西。

疲惫战乱,每每新朝建国,他们大多无缘新王朝主流社会,隐身表里山河,杰出者或以经商,不过聊以宽心。

商场犹如战场。

如是勾勒当初晋商经营路线图,即可发现,晋商运营与军事联系极为密切。

自富庶、平坦的祁、太、平地区穿越太行八陉之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险要捷径,南下物产丰富的两湖、粤、赣、闽、江、浙等地,规模化采办、加工丝绸、棉布、水果、瓷器、大米等。

随后,商队经过运河、海运北上,在京、津地区集结。

在深度加工,重新分包之后,浩浩荡荡的外贸商队再度启程。

过南口经张库大道,远赴恰克图买卖城和库伦,甚至莫斯科。

影视剧《乔家大院》里面有一个桥段,乔家掌柜在祁县乔家大院一声吆喝,商队启程。

——实际上,晋商规模化的商队绝不会由深藏表里山河的祁县启程。

离开北京,当年的晋商也无从说起。

当然,和抗战神剧类似,文艺的导演,往往可以不知不觉改变历史。

近代说起晋商,不太了解晋商历史的朋友,多以晋商票号及低吸高抛的商术为晋商精髓。

然而,晋商以战法经商,才有了明清鼎革时代走出山西,在京、津之地,策划、运作了极为先进的、系统的商业理念,恢弘的商业路线,这才就此纵横天下,上演了史诗般的商业活剧。

当中间商吃差价,不过商业的末端小术。

商业之道,譬如战略,重在理念宏图,打破壁垒,构建战略型架构。

可惜,人人心急,不曾细想。

自京津出发往草原深处的晋商。

话说当时,晋商探明俄国人、西亚人、东欧人等文化习俗、商业规则,而后即与湖广茶农携手,精心培育、制作红茶,很大程度改变了俄国人、西亚人、东欧人的饮茶习惯。

用功至深,晋商特制的、分量极为标准的红茶,几乎成为销售地的硬通货。

不拘泥传统,博采中西文化所长,晋商为俄国人、西亚人、东欧人等量身定制,专门采购、加工了风格化的丝绸、瓷器等等中国商品,当年风靡欧亚大陆,自然不是意外。

如今,人人都知道商场如战场,真的进入战场,诈术谙熟无非小聪明小格局,其实无用。

话又说远。

曾经,先祖数代每到成年之后,往往背井离乡,自井陉穿越太行,进出北京,远走恰克图买卖城和库伦。

自晋中过井陉,自古便是轻军奇兵于腹背进入华北京畿的重要军事线路。

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

井陉于峰峦重叠间,低调着半掩门户,不仅是韩信背水之战古战场,更为古往今来喜好军事的人们尤其看重。

1661年,顾炎武穿过太行山到山西、陕西游历。

才出井陉抵达晋中祁县,顾炎武便结识了著名学者傅青主。

两人肝胆侠义,眼光既高,学识渊傅,更对地理军事尤为热衷。

联床夜话间议论形势,并肩漫步时指点江山,时间一长,两个学者借据丹枫阁谈吐文章,豪气震荡,闻名大河南北,竟然引来天下300多名英雄云集祁县。

丹枫阁所在,正对峰峦重叠间半掩门户的井陉。于是,民间便流传了北有丹枫阁,南有水绘楼的很多故事。

传说,顾炎武和傅青主等亲自坐镇在分水岭立擂,邀来豪士戴环、戴玖兄弟守擂,拳打脚踢,连败清兵多名将官,使得稳坐北京的满清雍正帝为此寝食不安。

于是,清廷立刻调钱派兵,怀柔剿灭双管齐下,丹枫阁自然当场灰飞烟灭。

北京四周山势险要,隘口极多,多有蒙金战争、明清战争、直奉战争、抗日战争旧战场。

——那日,天蓝云淡,穿过北京而登顶盘山,东北远眺,山峦连绵如浪。转向西南,隐然可识紫禁城,自有邃九重之正位,迈往古之宏规的景象。

视线滑翔远处,残阳如血,太行山已然渺茫。

情景交融,陪我同行的北京当地二、三位朋友听了丹枫阁故事,无不感慨。

出川之后,沿途际遇,都是好行好读的朋友。果然群以类聚。平时相隔何止千里?茶叙面聊,说起读书,感慨真的相似。

于是,下山回京城之时,口占:

亦读亦行迈俗流,且携诗书万里行;

顾盼万里红尘事,怀抱天下君子心。

原来真的如此。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博学深究,不拘一格,如此读书方才尽兴。

——风尘仆仆才回成都,谨以此文,权作闲聊,问好一路同行的朋友们。

鸣谢情谊赞,关注朋友请注明请加:zksd1222

抗战温故随谈,军神早已死去

国魂千秋,瞻望抗战

侵华日军师团的战力有多强

中国空军抗战:重庆长空,英魂碧血

重温九一八,再论张学良

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戎马传奇

抗战防御战略简述(下)

抗战防御战略简述(上)

普及:影视剧外的抗日战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