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文物(092)|黄筌《写生珍禽卷图》卷

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绢本,设色,纵41.5厘米,横70.8厘米

文物年代:五代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写生珍禽图》卷,五代,黄筌作,绢本,设色,纵41.5cm,横70.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手卷,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画面中24只小动物均匀地分布,它们之间并无关联,亦无一个统一的主题。画幅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仅从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黄筌的作品之精妙,可以想象到黄氏其它作品的巨大魅力。正由于黄筌长期不懈地细致观察并坚持写生,经过不断的磨练,才能获得如此成功,并成为一个画派的开创者。

五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写生珍禽图》局部

《写生珍禽图》乃其传世珍品,图中画了鹡鸰、麻雀、鸠、龟、昆虫等动物二十余件,排列无序,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

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至此已经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

勾廓填彩,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方法,但与早于此图的唐代人物画与山水画相比较,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

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似乎有些接近于现代的照相再现。

该画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

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画幅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

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

鸟类10只

鸟儿有麻雀、腊嘴、白头翁、大山雀等,有的静立,有的飞翔,有的低头觅食,有的翘首凝视,有的侧耳倾听,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麻雀

两只麻雀,一老一小,相对而立,雏雀扑翅张口,嗷嗷待哺的神情,惹人怜爱;老雀低首而视,默默无语,好像无食可喂,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鹡鸰(jí líng)

大山雀

灰椋(liáng)鸟

北红尾鸲(qú)

丝光椋(liáng)鸟

白腰文鸟

太阳鸟

白头黑鹎(bēi)

昆虫类12只

昆虫有天牛、蚱蜢、蝗虫、蝉、金龟子、蜜蜂等,大小不一,刻画得十分精细,鲜活如生。

一只豆粒大的蜜蜂,两翼画成虚幻的影子,正在振翅飞舞

胡峰

龟类2只

两只老龟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它们不紧不慢,一步步向前爬行,两眼注视前方,有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毅力。

黄筌强调真实描绘,重视形似与质感,勾勒填彩,每一虫鸟的特征、羽毛鳞甲、组织结构,都画得准确、工整、细腻,一丝不苟。每一动物的神态都画得活灵活现。大小间杂,动物之间或有联系或无联系,但作为一件独立的创作作品来看,仍然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在宋代刘道醇著的《圣朝名画评》中,他把黄筌列入花竹翎毛门中的神品。神 、妙 、能 、逸四品的划分,带有明显的文人画见地 。综合历代的解释,神品当指画艺功力卓绝,出神入化而形神兼备 。因此,从这种对照中,大家不仅可以体会黄筌的卓越画艺,也可意会古代画评的真正涵义。

图文由【博古格物】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