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山走出的教育家——李廉方

一生为人师表,两袖清风的教育家——李廉方

李廉方先生,一生从事教学和教育改革事业。他治学严谨,教育有方,是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

同时他也是筹组辛亥武昌起义最早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个卓有成就的史志专家。他除了撰写《辛亥武昌首义纪》和《京山县新志》等书外,还对修志学提出了卓识远见,并写成专论:《新修京山县志草例》。但他为人非常谦虚谨慎,从不夸耀自己。

例如1981年笔者与张学玉同到武昌洪山路28 号专访他的女儿李仲英说:“1903 年我父亲经黄兴介绍到湖南曾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历史教员,与徐特立同为老师。此时毛泽东也在该校读书,按理我父亲也曾是他的老师。但父亲在解放前后,从来不提此事,只有徐老、董老少数几个人知道……”如此“学富五车,德高望重”的杏坛巨匠,世间不多。

现尽我所知,将他的生平考述如下:

李廉方,原名李步育,1878 年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曹场乡邓李村。其父李茂秀为清末举人,以塾师营生,养活一家六口人,家境十分窘困。

廉方自幼习文,玲珑聪慧,有神童之称。12 岁,族人卖掉祖传基业——清明会田,资助旅费府试,考中安陆府秀才第一名。1896年,经京山县教谕推荐入湖北经心书院,习经史、舆地、算学、铬致、兵法等科,1901 年毕业。1902年5月,为适应湖北大力兴学需要师资之要求,清廷总督奏请派两湖、经心、江汉三书院优等生赴日专习师范,廉方与李书城、程明超、谈锡恩、陈文哲、陈英才、李熙、张继煦、万声扬等湖北籍学生30 人官费入日本弘文学院师范部学习,同入者另一人为湖南籍学生黄兴。李等皆与结为挚友,因而先后加入同盟会,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主张,在日本学习不到一年,因参与创办《湖北学生界》、《汉声》杂志宣传社会改革,被清政府取消学籍,勒令返国。

回国后,寓居武昌花园山孙森茂花园。时兴中会会员吴禄贞任职武昌,由吴发起,吕大森、李书城、耿伯钊等许多学界进步青年和归国留学生,常到花园山李廉方寓所聚谈,宣传反清思想,商讨革命方略,联络各地志士,并最早介绍进步知识青年潜入新军,作“运动新军”的工作,李廉方寓所被称作“花园山机关”。在花园山聚会期间,李廉方等二三同志常驻机关,负责日常事务,对外联络以及经费的筹集。

“武昌花园山聚会虽然没有正式名称和确定的组织形式,但实际上是湖北革命团体的源头。”(贺觉非、冯天瑜著《辛亥武昌首义史》第66页)为湖北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1903 年底,“花园山聚会”引起清政府的警惕,湖广总督张之洞将参加聚会的骨干分别遣离,“花园山聚会”遂告解体。经黄兴介绍,李廉方被调住湖南任长沙市明德、经正两学堂堂长,后任湖南京务处史学专员兼长沙市中路师范学校历史教员。在此期间,得以与涂特立相识,并和他常谈中国的前途与改造。此间,他还在清肃王府教读一年,与之甚密。

1906年回武汉,公开身份是湖北师范学堂堂长、两湖师范教员,与正在该校任教的董必武结识,“过从较密”,并介绍董加入同盟会。同时,继续凭居武昌花园山孙森茂花园作为秘密革命机关,联络留学东西各国学生,与黄兴、吴禄贞等谈及革命方略。与李书城、刘成禹等主编《湖北学生界》两期、《汉声》四期,撰文题句云:“光祖宗之故业,振大汉之天声”,传播“振兴民族,复兴中华”的革命思想。在豫鄂两省影响极大,因而再次被湖北警方驱逐出省城。后充任安陆府初级师范学堂监督。其间,应孙中山先生邀请,法政府派驻天津参赞欧吉罗来汉考察党务,刘敬庵、胡瑛、张难先、朱子龙、梁钟汉、季雨霖、吴贡三、殷子衡等在江边圣公会召开欢迎大会,相继发表演说,后在汉阳琴台开会,被叛徒告密,连同李九人被捕。廉方托彭养光致函肃王,奔走京都说情,九君子均免死刑。张难先在《为五十六年前的一笔历史帐答客问》一文中写道:“第二天早晨,突然那看门的小老爷进来,向我作个揖说:‘恭喜张先生!’我说:‘怎样?’他说:‘这几天你们真危险,我就愁你们昨天要出危险的,到了晚间,得到督署的消息说肃亲王有电给宫保,叫他把刘敬庵一案要和平办理,因为恐酿成严重的外交问题。宫保得电后,你们案件就缓和下来了,请张先生心要从此放宽。’随即拱手而去。’”

1911年10月,接京山永漋河刘英密件,告知武昌首义,先生从安陆府兼程赴汉,任黎元洪都督府首席秘书三月,积极推举黄兴为民军总司令,赴汤蹈火参与汉口保卫战。1912年1月,先生赴襄阳任卫戍司令,支持北伐,收复中原。湖北光复后,就任宜昌府知府,旋调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辑刊《鄂故丛书》几十本。

嗣后,服务教育界,充任教育部视学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武昌师范大学事务主任兼教育系主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长、开封实验教育区主任委员、教育部小学教材编审委员。

1941 年,随教育部人川,担负长江流域小学流亡教师指导工作,并由湖北省推荐任国民党参政,得与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徐特立二位老友相会,畅述别后胸怀,董、徐二老常到私邸坐谈两党两军情况,介绍许多政治书籍,“尤以主席毛先生新民主主义论和其他政论得以诵习,开拓了不少新知识。”从此,“在两届参政会上成为不提案、不发言、不举手的三不人。”

1945 年,应聘回鄂,担任湖北省通志馆副馆长兼总纂,将《辛亥武昌首义纪》和《京山新志》编印成书。在《新修京山县志草例》中以“搜新”和“葺旧”为题,阐述了修志的新观点、新方法,对前人的修志学说进行了评述。

1949年,武汉解放前夕,与张难先、李书城等发起成立武汉和平促进会,支持国内和平,并与地下党员李声寅起草文稿,印发宣言,保卫大武汉。9 月底出席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特邀代表。建国后任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教育部副部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在任期间,努力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把学习笔记寄给党中央和董必武同志,中央和董老复信,热情赞扬其治学精神。

1959 年,李老身患重病,在病榻继续著书立说,总结经验,草稿完成之日,便与世长辞。湖北省人民政府庄重公祭,副省长孟夫唐致悼词,省政协赠送挽联:“遗著犹新与辛亥革命历史长存,此生无憾见祖国社会主义实现。”

附注:此文根据专访李先生小女李仲英回忆笔记和涂平鹤李廉方小传文章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