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春夏宜发汗
麻桂剂是《伤寒论》中的解表名方,但是今天临床很多医生对于在夏天使用这两个方子存在很多顾虑,甚至有“夏月香薷胜麻黄”之论,这与仲景“大法春夏宜发汗”之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认识误差的原因在哪呢,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
《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曰:“大法春夏宜发汗。”
此语医术之至要,万病之关键也。盖既曰大法春夏宜发汗,则秋冬不宜发汗可知也。今试论之。
夫春夏之为时也,阳气上达,行暄热之令,万物由此生长,人亦从斯令,其身之阳气亦能升,四肢百体得养焉。且阳主发泄,故凡人遇春夏,则腠理疏开而汗易出,风、寒、湿、热之邪易于侵入,邪气一侵入,则营卫不流畅,而阳气之升不盛,遂见头痛、发热、恶寒等证焉。
盖诸发汗解肌之药,其味辛甘,其体轻浮,其性升发而助阳气,阳气一升则营卫盛、津液发达,邪气乃从汗而解也。此仲景示人以诸发汗解肌之法,为里和表病者之设,而非里虚表病者之所宜也。
若夫秋冬阴气用事,主收藏,行凛冽之政,万物由此闭蛰,人亦从斯令,阳气内秘,腠理致密,而邪不易入。当此时感于邪者,非夫里和表疏而邪易侵之比也,必也因饥饱失时,劳役不节,元阳由此衰,脾胃由此弱,饮食之精气不盛,使卫气不能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邪气乘虚侵入矣。
小编:秋冬外感,多有内因,非麻桂剂适用的里和表虚的情况。
夫如是者不恤其脾胃之虚、津液之少,而妄用发汗解肌之剂,则素少之津液阳气尽飞越于外,里气顿空,致种种病变难以名状,轻者引日,重者至死。仲景曰“冬时发其汗,必吐利,口中烂生疮”,是示其一端也。
虽间有邪去病愈者,而正气受伤,后日致不测之患焉。故秋冬感外邪者,须详脉证,补脾胃、固阳气为主,脾胃一强,阳气一复,则营卫自盛,津液发达,微邪解围自去,不须复用解散之药矣。若大邪阻滞不去,乃可议解散焉。
此仲景所以立发汗大法于春夏,而不行于秋冬之微旨也。
或曰:如子之说,则桂麻二汤,似为春夏之良方,而秋冬之禁药。然而今也,有冬月用之取神效,春夏用之反致烦躁、狂谵、斑黄、衄血等变者,何也?
曰:夫富人逸客,身无出汗之劳,心无忧贫之苦,奉养甚厚,口饱肥甘,身足轻暖,围炉张帐,重被厚褥者,虽秋冬而有春夏之气存焉。又素禀(bǐng)壮实,阳神内盛者,虽常劳苦,亦不至虚其里焉。《内经》曰“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四时之风,必重感于寒,外内皆然乃病”是也。
如是二种人(富人逸客、素禀壮实),则秋冬幸得夫二汤,告即效耳。
若夫春夏用之反致变者,必里虚里热之人也已。
夫脾、胃、肺、肾素虚,阳气衰少者,虽春夏犹有秋冬之气,如此而感邪者,当先补其里,如建中、理中、复脉、四逆是也,而反用桂麻,则素衰之阳气尽飞扬于外,内虚而外实,乃致夫斑黄、狂谵、烦躁、衄血等变矣。
若素有里热而感邪者,当用辛凉双解,如大青龙汤、白虎汤、葛根芩连汤、小柴胡汤是也。若误用桂麻,则辛热亡液,阴气受伤,邪阳益炽,冲突经络,奔迫气血,亦致夫斑黄、狂躁、失血等变矣。
如此二种人,于春夏犹然,况于秋冬乎?且如夹食、夹气、夹痰、夹酒之病,亦非桂麻之可独用也。
然则秋冬之有效,暗合舍时从证之权道,而春夏之有害,斯不详脉证所因之谬耳。
- Read
图解感冒的问诊和辨治思路
以其有效立法,以其有害立戒,以违圣人之大法,所谓守株而待兔,惩羹而吹齑者也。遵其法,守其戒,不复善读仲景之书,徒啜前人之涎唾,而著数卷之书,所谓一犬吠虚,而万犬吠声者也。今天下充栋之医书,用之无功,徒为阁上之美观者,以此故也已。昔徐镕之著《辨惑论》有云:今世凶险之徒,粗知字义,辄撰医法,未阐轩岐,不面仲景,如《金匮钩玄》之钩镰人,《古今医鉴》之为医剑,《诸证辨疑》之变于夷,与夫《医学入门》之未入门,《万病回春》之刑于春,《医学正传》之失其传,诸如此类,不可枚举。余始闻其言大惊,后读其诸书,乃知徐氏之言诚当也。噫!著书立言者,可不慎哉?
本文摘自《医经解惑论》注评。作者:[日]内藤希哲,张耕铭注评。
你也可能感兴趣
- 温中止泻汤治疗虚寒性腹泻
- 常用经方治验举例
- 四味芍药汤治疗三叉神经痛
- 张驰:瘟疫小识浅注
- 柴胡桂枝干姜汤到底如何抓主症
- 黄煌: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 十六个方剂消灭常见病症
- 小青龙加石膏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COPD急性发作
- 经方黄连汤妙用辨治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