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葵 楚金禅师碑琐议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中年书迹,颜体风格未完全成熟,王世贞吐槽说“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也非无根之言。但毕竟其“脱胎右军处尚有行迹可寻”,故亦为习颜者取法;而碑的另一面,吴通微书丹的《楚金禅师碑》则几乎无人问津。

楚金禅师碑

两碑都为楚金禅师立,虽然同刻一石,但有时间先后。天宝初年,楚金禅师持诵《法华经》有验,先后获舍利三千余粒,于是构筑多宝塔。此事竟然“感通帝梦”,玄宗皇帝赐下财帛,并御书塔匾额,以示高度重视。《多宝塔碑》立于天宝十一载(752),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史华刻字,碑在安定坊千福寺。

楚金禅师乾元二年(759)七月七日圆寂,春秋六十二,法腊三十七,碑文谓“右胁薪尽火灭”,这是佛祖双林入灭的典故;于是“天子悯焉,中使吊焉”,聚集“真白凡数万人”,如法荼毗,安葬于长安城西龙道原法华兰若。至贞元十三年(797),由深得唐德宗宠幸的宦官窦文场奏请,为楚金加谥号“大圆禅师”,贞元二十一年(805)立碑,镌刻在《多宝塔碑》的阴面。

楚金禅师碑(局部)

楚金禅师碑全称是“唐国师千福寺多宝塔院故法华楚金禅师碑”,由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文,正议大夫行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柱国东海男赐紫金鱼袋吴通微书丹。飞锡是楚金的道友,《多宝塔碑》说:“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传止观之精义;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宋高僧传》称赞飞锡“神气高邈,识量过人,谓其“外研儒墨,其笔仍长,时多请其论撰,如忠国师、楚金等碑”。

楚金禅师碑(局部)

通常根据楚金禅师碑树立时间,认为飞锡撰文也在贞元二十一年,其实不妥。僧传未载飞锡生卒,但他既与楚金“分座御榻,同习天台”,年齿差距应该不会太大。贞元二十一年飞锡已近遐龄,即使尚在人世,恐怕也没有能力写长篇文章。仔细研究一下碑文,此碑当是楚金禅师去世当年,即乾元二年八月建塔时所作。从碑题来看,如果作于楚金取得谥号以后,标题中理应出现“大圆禅师”字样,而不是含混地呼为“国师”;飞锡自署“紫阁山草堂寺沙门”,据《释门正统》谓其“入京止终南紫阁峰草堂寺,敕住千福法华几三十载”,可见撰碑乃在飞锡住持千福寺法华院之前;从碑文来看,叙述楚金禅师的葬礼,参与人等乃至禅师的表妹“万善寺上座契元”等皆详细记录,也不像是时隔久远的追忆,更可能是建塔当年所为。楚金禅师碑原本竖立在龙首原,四十余年后楚金取得“大圆禅师”的谥号,主事者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没有另撰碑文,只是将飞锡所作的志墓文章重书了一遍,再缀上一段关于谥号的说明,甚至没有另择碑材,直接刻在《多宝塔碑》的背面。

楚金禅师碑(局部)

全碑书法一律,当然是吴通微贞元二十一年所书。或许因为与颜真卿字迹反差太大,《楚金禅师碑》的书法恶评如潮。唐代流行王书,学者各有取法。宋人不明乎此,片面夸大《集王圣教序》的影响力,乃至将所有习王者都归在《圣教序》名下。《东观余论》说:“近世翰林侍书辈多学此碑(指《圣教序》),学弗能至,了无高韵,因自目其书为院体。由唐吴通微昆弟已有斯目,故今士大夫玩此者少。然学弗至者自俗耳,碑中字未尝俗也。”言下之意,吴通微是所谓院体“俗书”的始作俑者。王世贞进一步发挥,说《楚金禅师碑》“清圆有余,遒劲不足”。《语石》谓唐代书家名不副实者有王行满、吴通微、苏灵芝三人,斥云:“王书如病痿痹,麻木不仁;吴书轻纤,靡若无骨;苏书圆熟,如脂如韦。”此论未免太苛刻,吴通微、吴通玄的书法见赏于当时,《宣和书谱》谓通玄“当时名臣碑刻,往往得其书则夸以为荣”,非浪得虚名者。通微累世奉道,颇会老子清虚无为之旨。前人论陶弘景书“如吴兴小儿,形状未成长,而骨体甚峭快”,移来形容《楚金禅师碑》,也是恰当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