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最爱在各种地方写的,一定是喜欢的人的名字—《情书》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专注13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本人新书悬疑惊悚小说《熔炉》已经上市啦,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今天又要说一部关于北海道的电影,上一次说北海道的电影,是因为里面的阳光,这一次说北海道的电影,让我回忆起了更多往事。
上一次讲的关于北海道的电影是这个。
曾经我总是会去北海道,喜欢在北海道一家叫做ONCE MORE的酒吧里喝酒,我记得最开始正好是个冬天,一月份,北海道的街头堆着成堆的雪,我和一个秃顶(一直很怕秃顶,所以对于这个特征很在意)的哥们(日本人)聊起来,他说外国人了解北海道应该都是通过《情书》这个电影吧,我没有反驳他,但实际上我觉得不是,我了解北海道,还是从葛优的《非诚入扰》开始……
《非诚勿扰》里的北海道,我其实见的不多,因为我主要就在北海道的首府札幌附近晃悠,偶尔会去个小樽,不过就算是城市化的札幌,也透露出和大城市不同的宁静……
一个人走在圆山公园,一个人走在人烟稀少的街头,一个人享受着绚烂的阳光,这些都是我对于北海道的美好记忆。
《情书》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有点复杂。
讲述了博子因为想要纪念自己逝去的前夫,而寄信给了他小时候生活的地址,她想寄往的其实是天堂,但没想到,收到了回信,回信的人居然和自己的前夫一个名字,并且认识前夫,还和自己长得很像,原来前夫对自己的一见钟情早有伏笔……
这是博子。
日本的纯爱电影,很久没有看过了,因为经常很惨,得个绝症,死个人简直太平常了,而《情书》这部电影也类似,但是在剧本技巧和处理方式上,却要高明许多(最近有个游戏的剧本恶心到我了,就是完全不重视剧本的技巧)。
《情书》里面死去的女主角博子的前夫叫藤井树,而给博子回信的女孩也叫藤井树,电影用了两段情感,讲述了人生中两段恋情的不同。
在博子那里,藤井树是她的丈夫,她怀念他,爱他,两人的感情是明确的,但博子也是不安的,更是苦涩的,在发现另一个藤井树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之后,想要追寻自己的前夫到底是不是因为另一个藤井树才爱上自己的。
而在女性的藤井树那里,博子的前夫是自己的同学,自己因为博子想起了他,但并不知道他喜欢自己。女性藤井树的记忆是单纯而快乐的,她从没有想去追寻男同学藤井树的想法,但最终却确定了,他曾经是那么的喜欢自己。
这是女性藤井树。
电影的结局,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女主角都是悲伤过后的喜悦,一个是放开,一个是明白,也是一种殊途同归的轮回吧。
高中生恋爱,有时候确实充满了纯真和美好(起码我那个时候是),但其实我们并不是因为越小的时候,才越快乐,而是越单纯的时候,我们越快乐。
我们想要的少,得到的少,就不会因为没有得到或者失去而痛苦。
最近这些年,一个人看日本电影少,尤其像讲述北海道的电影,可能也是我不想去面对北海道的美丽风光,因为那会勾起许多回忆。
我至今仍然记得,我21岁时,第一次来到札幌时的情景,当时我是一个人去的,并且订的行程,也只有短短的一天,我从东京坐着近乎于包机的全日空航班,来到了北海道……一下飞机,就被10月初那疯狂的低温给吓到了,赶紧把外套穿上。
从札幌到小樽大概要坐一小时的电车(日本的城铁),途中会看到海,夏天的话,那蔚蓝的海面真的令人心旷神怡。
小樽的运河,海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
说实在的,人类记忆和情感的组合非常讨厌,实际上,我们是很少回味那些依旧拥有的东西的,我们会去回忆的,会去想的,一定都是我们失去的,再也无法拥有的。
打个比方,比如你和你的爱人依旧生活在一起,依旧非常和谐,那你一定不会没事闲的去回味曾经的美好,一定想着该如何更舒畅地过当下或者未来。
《情书》里的两个女主角也是这样,对于回忆藤井树所表现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情绪。
博子苦涩,女性藤井树却觉得有趣,甚至有些时候甜蜜。
因为博子得到了藤井树,又失去了他。
女性藤井树却从未得到,也就不存在失去一说,回忆也是由博子勾起来的。
最后说一下标题,在电影里,博子的前夫藤井树,总喜欢在一些冷门书的借书卡上写上藤井树这个名字,但实际上并没有人会整天写自己的名字.......我们真正喜欢写的,一定是喜欢的人的名字(我就是其中之一)。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
我的新书小说《熔炉》,其中涉及了病毒的感染,不过我这里讲述的更多是精神与人格上的一种变异以及融合,并非单纯肉体上的灾难。
就像这次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群魔乱舞的情景,病毒是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因为病毒而惊恐,导致去歧视,去作恶,而去变成另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