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这幅千年古画,画出了三重时空!
名称:《重屏会棋图》
尺寸:宽40.3厘米,长70.5厘米
类别:绢本设色画
年代:南唐(原迹已佚失,今版本为宋人临摹本)
作者:周文矩
文物现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1000多年前的古画,乍看之下,是描绘古人会棋对弈的场景。可再仔细一看,作画之人竟画出了三重时空。这幅神奇的画叫《重屏会棋图》,作者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由于深藏故宫多年,所以并不为人熟知,但它的价值并不低于《清明上河图》。因为采用重屏(“画中画”)的构图形式,在中国古画中极为罕见。
三重时空怎么体现呢?画名中的“重屏”二字,就已显现出先人超前的脑洞。首先是我们看到的四人围棋对弈;其次是四人背后屏风中有一幅“男主即将就寝侍女在服侍”的画;而在男主床榻后面的屏风中又有一幅《大好江山图》,三幅画通过这种空间重叠毫无违和地出现在一幅画中。
更妙的是,这幅三重画所讲述的场景和故事是有因果和时间线的,并不是简单的空间重叠。
三重画解析
场景一
首先在主画面中也存在三重时间线,画面左侧有一个投壶(可拿箭或竹签在一定距离投入其中,古人的一种娱乐活动),预示着四人下围棋之前发生的活动,为过去式;画中四人对弈,为现在式;侍女准备好膳食置于食盒内,等待主人们下完棋享用,为将来式。这三个场景分别交待了四人下围棋前、下围棋时、下围棋后的情况,组成了一个连贯的动态场景。
场景二
再将目光移至画中的屏风,这时你会发现屏风中的画已经发生了时空转移,这里是另外一场正在进行的活动——一个慵懒的汉子躺在榻上,旁边妻子在侍奉他。这幅“画中画”是白居易诗作《偶眠》的意境:
白居易《偶眠》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屏风中的画也不简单,它跟主画面一样有三重时间线——过去式是主人在读书用功;现在式是累了之后准备上床睡觉;而将来式则是他已进入梦乡。这种过去,现在,将来的一系列动作,将空间引向极少数人能看到的山水。
场景三
在床榻之后的屏风当中,有一幅《大好江山图》,寓意着画中主人公们乃坐拥江山之人,分别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逿,景达。最终指明图中人物具体方位的是清吴荣光《辛丑销夏记》所录庄虎孙的跋语:“图中一人南面挟册正坐者,即南唐李中主像;一人并榻坐稍偏左向者,太北晋王景遂;二人别榻隅坐对弈者,齐王景达、江王景逿。”
三重画中的玄机
星象玄机
古人对于皇室题材还有诸如星象宿命的玄道讲究,比如此画当中隐藏的星象玄机,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其奥秘就在于棋盘中的棋子全为黑子且排列有序,构成了一幅北斗星象,以及孤子“北极星”。
棋局玄机
在只有黑子摆列的棋盘中 ,我们似乎窥见了一种隐隐的杀气,那种含而不露的力道和算计,也许是围棋精神的一个侧面,那是智慧的较量,也是权力的游戏,更是命运的博弈。
画中的主角李璟正手持记谱册记录这一棋盘的格局,他面色坦荡笑意微露,看起来对这一局面很是满意。在古代的棋局中,人们讲究的是内心的笃定、动荡的心绪,以及时间的悄然流逝。这种内部的“静”和外部的“动”,似乎就是棋盘上的星斗,遵循着秩序和步步为营的变化。
座位玄机
这幅图有意思的地方,还在于四兄弟围坐棋盘前的座次与姿态。与主人公李璟坐同排的是他的三弟晋王李景遂。在“以左为尊、以东为主”的古代仪制中,三弟大方地与李璟并排而坐是否有越矩之嫌呢?
这还得说到当时的政治背景,李璟登基时局势并不稳定,长子李弘冀羽翼未丰,而自己的几位弟弟均军力雄厚,在内忧外患的情势下,他颁布诏令实行“兄终弟及制”(即皇帝过世由弟弟取代太子继承王位),并在先皇墓前起誓会信守诺言。如此一来,他与同榻并肩而坐的三弟就成为了“并肩王”,意即弟弟是王位继承者,也是国家的主人。
坐在他对面的是四弟齐王李景达,另一位是五弟江王李景逿。二弟在他们切磋棋艺前已经夭折,所以无缘参与这场艰难的博弈。
全图欣赏
后记
这幅画画好后,由画家呈给了李璟,其时年幼的李煜也许并未想到,这幅画最终会传到自己手上。叔叔们并没有继父亲之位,反而是生于乱世死于乱世的他,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南唐后主。命运的诡谲,并不像围棋那样有缜密的逻辑和筹谋,也正如《重屏会棋图》的屏风中题写着白居易的《偶眠》:“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何劳画古贤呢?那被后世记取的,不是屏风前的棋局,也不是历史的波澜。那棋道中流传的,也不全是人们内心经受过的挫折与聚散,抉择与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