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丈夫离家后想再娶,糟糠妻派人送了首情诗给他,他愧疚地回家
读古代才女们的作品,会发现它们和男文人的作品相比,往往多了一份真性情。
别的不说,仅以爱情诗词为例,大家就能窥见一、二。男文人也写闺怨情词,但很多情况下他们写的都并不是自己的感情,仅仅是为了为写情而写情。当然,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多情或痴情种除外。
但才女们不同,她们但凡写情词,十有八九都是在写自己。从本质上来说,长期身处闺房的她们,不需要为了功名、面子、应酬写诗词,因此她们的作品也就更加纯粹。读一首她们的作品,其实就是看一段爱情故事,每一次都能让读者跟着她们或喜或忧。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首诗,诗名叫《写真寄夫》。它的作者名叫薛媛,是晚唐才子南楚材的糟糠妻,多年来她一直陪着南楚材,吃了不少苦。后来许昌有一个长官很欣赏南楚材,想招他为女婿。南楚材狠下心来,回到家拿了自己的东西,就表示要和薛媛断了关系,从此不会再回家了。
薛媛是个聪明的女子,知道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于是她当即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然后又在画上写了这首寄夫诗。就是这首40字的小诗,挽救了一段婚姻。丈夫读完后愧疚不已,赶紧回了家和她团聚。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写真寄夫》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说起来这首诗确实挺简单,就是写自己对镜发愁的情形。前两句,写自己准备画幅小像,还没下笔,却已被镜子的寒意扰乱了心。其实寒的并非宝镜,而是她的一颗真心。这个“寒”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三、四两句,从细节来描写镜中人:镜中的她容颜憔悴,鬓发枯残。这两句用了两个动作,一个是已惊,一个是渐觉。突然看见如此憔悴的容颜,心里觉得很惊讶,怎么自己就成了这幅模样呢。再细细看鬓角,才发现自己没有看错。这样一个从惊到觉的过程,是很有感染力的,让人很心疼。
接下来的两句,写自己画小像时的情形。添上一笔泪珠,对善于画画的她来说是很容易的。但她再厉害,也画不出自己内心的愁苦。大诗人高蟾在《金陵晚望》一诗中,曾写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在这里女诗人要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只是她把能画及画不成的事物,都具体化了,这样的改写是很高明的。
最后的两句,是画完话后赠诗。对于薄情的丈夫,女诗人并没有太多的抱怨,只是说怕对方忘记了自己,希望他能经常把画像打开看一看。这种卑微的爱情观,以现代女性的爱情观来说,应该是不太能接受的。但在古代,它是正常的、普遍的。其实咱们换一种角度来看,之所以卑微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痴情,所以做这样的选择也自有她的道理,在当时是无可厚非的。
抛开古今爱情观的不同,单从诗作本身来看,这首40字的小诗是很有水平的。首先,从结构上来看,它基本上做到了抒情、叙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拿起镜子准备画,到最后赠画,把画小像的过程、心情都写进了诗里,一气呵成。
其次,它虽然写得很大白话,但却很真挚感人。愁苦、思念、无奈,种种情绪都夹杂到一起,写进了这首诗里,让读者跟着她一起伤怀。丈夫之所以能被打动,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一个“真”字。
可惜,薛媛平生仅这么一首诗存世。其实大家读多了才女诗词就会发现,她们存世的作品都是非常少的,很多人就只有那么一两首而已,但却足以让她们在文坛留名。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作品本身真实感人,所以整体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一般来说作品背后都有一个类似薛媛这首诗这样的小故事,自然就比较吸引人。大家还知道哪些这种诗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