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古代文献治疗湿疹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本文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古代中医文献治疗湿疹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湿疹提供参考,并期望开拓新的治疗思路。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检索汉朝至清朝时期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湿疹的医案、医话,将检索到的方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治疗湿疹的用药频率、药物的性味归经经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产生新方。
结果:通过对所检索的103首处方、198味中药进行分析,治疗湿疹使用频率最高的十位药:
甘草、当归、黄芩、生地黄、防风、白芍、茯苓、连翘、栀子、大黄。治疗湿疹主要以寒性、温性药物为主;五味以甘味、辛味、苦味药物最常见;主要归:肝经、脾经、肺经、胃经。利用“组方规律分析”版块,形成25组常用药对,其中使用频次高于20的有8组:
甘草、当归,黄芩、甘草,生地黄、甘草,生地黄、当归,当归、白芍,甘草、防风,栀子、甘草,甘草、白芍;核心组合6个:亚麻子、知母、木通,连翘、黄芩、茯苓,黄柏、苍术、牛膝,苦参、荆芥、大风子,连翘、黄芩、栀子,牛膝、枸杞子、杜仲;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法得出新方3个,新方1:亚麻子、知母、木通、苦参、荆芥、大风子;新方2:连翘、黄芩、茯苓、栀子;新方3:黄柏、苍术、牛膝、枸杞子、杜仲。结论:1、古代医家多从肝脾来论治湿疹,以清肝胆湿热,健脾利湿,养血柔肝、润燥止痒为主要治则
。2、主要使用苦寒类药物以清热利湿,配以甘温类药物以补气健脾、活血通络,并佐治过多使用苦寒药而损伤脾胃,配以甘寒类药物以滋阴清热、润燥止痒。3、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出
新方1(亚麻子、知母、木通、苦参、荆芥、大风子)是消风散的核心药物组成,有疏风、清热、除湿的作用;新方2(连翘、黄芩、茯苓、栀子)主要是以清热燥湿为主;新方3(黄柏、苍术、牛膝、枸杞子、杜仲)此方是三妙散的加减,主要治疗湿热下注兼有肾阴虚的湿疹。...
目的:基于数据分析我院中药治疗肛周湿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符合肛周湿疹诊断标准的门诊初诊病历,录入有效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统计肛周湿疹患者共237例,其中急性肛周湿疹患者129例,亚急性肛周湿疹患者46例,慢性肛周湿疹患者62例;应用中药煎剂外洗患者189例,采用中药煎剂口服患者215例;涉及中药87味。
结论:外洗中药以清热燥湿止痒为主;急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以燥脾、清热利湿为主,亚急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以健脾、祛湿止痒为主,慢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以补脾、养血祛风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