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文献研究寻常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收集四大中文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关于中医药治疗寻常痤疮的文献,提取其中的证型、方药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寻常痤疮的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有关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寻常痤疮的文献,检索词为“中医”、“中药”、“辨证”、“证型”、“痤疮”、“粉刺”、“青春痘”、“暗疮”,以上检索词用布尔逻辑运算符and或or连接起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将纳入文献中的证型、用药建立数据库,统计各类药物使用频次及各证型频次,对使用频率≥10%的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并对使用频率≥10%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从而系统总结出寻常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共纳入58篇文献,收集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组方64首,18个中医证型,140味中药,5364例病例。2.通过频数分析得出,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依次为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湿热瘀阻证、肺胃热盛证及阴虚火旺证;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依次是
甘草、黄芩、生地、连翘、蒲公英、金银花、白花蛇舌草、丹参、桑白皮、牡丹皮、赤芍、栀子、黄连、枇杷叶、黄柏、茯苓、知母、当归、薏苡仁、大黄、茵陈、野菊花、夏枯草、白术、旱莲草、女贞子、紫花地丁、泽泻、浙贝母、鱼腥草、苦参、山楂、陈皮
;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是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泻火及补气类中药。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以寒性药物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温、凉、平;药味分析结果显示,苦味药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甘、辛、酸、淡;药物归经结果显示,归肝经、心经、肺经、胃经、脾经的药物使用频率较高。3.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将使用频率≥10%的33味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获得关联规则32条,得出两味药组12条,支持度最高的为金银花→连翘;三味药组17条,支持度最高的是连翘、甘草→黄芩;四味药组3条,支持度最高的是金银花、连翘、甘草→黄芩。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将使用频率≥10%的33味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择系统聚类,生成聚类分析谱系图,可分为6类药组,分别为C1(墨旱莲、女贞子、知母、黄柏、生地黄、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甘草)、C2(茯苓、白术、泽泻)、C3(桑白皮、枇杷叶、山楂、黄芩、栀子、牡丹皮、黄连)、C4(野菊花、夏枯草、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茵陈、苦参、蒲公英、丹参)、C5(大黄、薏苡仁)、C6(赤芍、当归、浙贝母、陈皮)。结论:1.寻常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湿热瘀阻证、肺胃热盛证及阴虚火旺证常见。2.中医治疗寻常痤疮的药物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泻火及补气类药物为主。3.通过性味归经分析,得出中医治疗寻常痤疮的药物以寒性药物使用率最高;药味以苦味药为主;药物的归经以肝经、心经、肺经、胃经、脾经为主。
4.通过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可得出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组方多以
二至丸、知柏地黄汤、消风败毒散、黄连解毒汤、消痤汤、枇杷清肺饮、清胃散及五味消毒饮为基础方灵活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