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二)任务驱动性作文“石礅堵车”导写示例(《作文指导报》)
任务驱动性作文“石礅堵车”导写示例
江西省大余中学程秀全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县城西边横跨章江有座“中大桥”,它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在成了沟通工业城与南安大道的主要通道。但受施政者当时眼光的影响,它承载不了大型货车,所以长期以来一直限载限宽。
为阻止重型车辆通过,交管部门在桥两边各放置了两块巨大的长宽高各一米的水泥礅,把桥口分成三个宽度为2.3米小入口。这一做法极好的把重型车辆阻挡在桥面之外。但我们发现,那四个大水泥礅,几乎每天都被过往的小车蹭烂,撞歪,现已遍体鳞伤——水泥礅尚如此,小车受伤程度可想而知;同时,一到上下班高峰期,桥面与桥两边被行人与车辆堵得水泄不通——通过小车为免被石礅蹭挂,都以极缓慢的速度通行。于是车主、行人纷纷对交管部门这一人为设置的障碍吐糟。有人以为这种做法愚昧落后,限制了重型车,干扰了小车与行人,隐患不小于重型车通过;有人建议去掉石墩改用摄像头,拍下了违章车辆还能跑得掉……
对于交管部门的这种做法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带着任务、带着目的进行写作。它一般任务明确,首先要求就事论事,对材料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作此类作文,不可如新材料作文一样,抓住一个点,然后任意发挥。
一、审题扣住重点
这则材料讲述的是一个社会现象。因为桥承受力不足,要限载,交管部门采取了两边立石礅的做法。这一做法解决了限载问题,把重型车拒之桥面之外;但同时,这一解决方案又“繁殖”了道路拥堵和存在安全隐患这两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滋生出两个问题,貌似完美,实则有隐患。作文要求“对于交管部门的这种做法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你有何看法”,我们写作的时候,就应扣住这一点,对“这种做法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发表你的看法;这是完成这次作文的根本,切不可如新材料作文一样,扣住前文中“受施政者当时眼光的影响”或其他的话,谈“把眼光放远”等话题。
二、立意与行文结构
在写作过程中,无论你是赞同或反对,都要集中笔墨有条理有层次地阐明你持这种观点的理由。如果你持肯定意见,你应说明载重车一旦经过所可能产生的危害,同时申明滋生出的两个问题在与重型车经过所造成的危害上比较,不值一提。如果你持反对态度,在指明滋生出的两个问题同样会对民众造成危害且其危害不小于载重车的同时,最好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这样既做到破,又做到立,有破有立,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才更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还有一点可以提出,就是无论你持肯定或否定态度,如果于文末,你能就这个问题进行延伸拓展:如持肯定态度,讲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抓住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持否定态度,强调解决问题要彻底,万不可解决一个问题滋生更多问题,造成“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局面,就更好了。
【佳作展评】
用好一座桥
江西省大余中学陈飞宇
“中大桥”是一座老桥,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当时设计的限制,现已无法承载重型车辆。为了阻止重型车通过,交管部门在桥两侧各放置了两个水泥石礅,这样既可让小车通过,又阻止了重型车辆。这似乎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它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最尴尬的是小车的车主。如果开车从这里经过,小入口只有2.3米宽,一不小心就会碰到石礅,损伤小车。现如今,四个大水泥礅已被磳烂,撞歪,石礅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小车了!小车的车主如同飞蛾一般,明知前面有火,却“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尴尬!
过桥的人都着急。因为小车车主为了避免被石礅磳挂,都以极缓慢的速度通行。“中大桥”虽号称“大桥”,但只能供三辆小车并排行驶,所以一到上下班高峰期,桥面与桥两边被堵得水泄不通。大家都赶着上班或回家,不愿相让,让原本堵塞的桥显得更拥挤,只能在心里——着急!
过桥的人都危险。堵车一般在上下班高峰期,不仅车多,人也多。如果有人骑车为了赶时间,骑得快,很容易撞车或撞人,造成交通事故,这是其一。其二,由于车辆经过桥速度变慢,在桥上时间增多,所以桥承载的车辆也增多。如果车多到超过了桥的承载能力,这座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桥,很有可能会塌陷,其后果不堪设想。真——危险!
最烦忧的是附近居民。他们除了要经历以上三种“磨难”,还要承受噪音。桥一堵,人一急,心就烦。司机摁住喇叭“BB——BB——”。有的司机,长按不放,以示自己的不满与烦燥。附近的居民不时听到“BB——BB——”噪音——真烦。
有鉴于此,只是简单的采取加石礅的方法是不行的。因为地形限制,不好另架新桥,可以考虑像解放桥一样,在两边加宽桥面,至少要大一倍。然后对原本的桥进行一次大整修,加固,让重型车可以通过。这样既缓解了交通,又可以有经济效益,因为重型车的通过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安排摄像头也是颇有必要的。“中大桥”人流量大,安装摄像头,便于执法。这样,使“中大桥”发挥最大的效用,用好这座桥。
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说理层次清晰。作者持反对态度,从“小车的车主”“过桥的人”“附近居民”三个角度讲石礅所还来的危害,条理清晰,说服力强;同时,每段段末用破折号突出“尴尬”“着急”“真烦”,不仅让层次更清晰,态度也更明确。另外,文章结尾在破之后,还提出改进方法措施,有破有立,说服力强。
阻挡的不仅仅是载重车
江西省大余中学吴昊然
经常会看到中大桥两头与桥面聚集着大量的小车、摩托、自行车和行人的画面,同时发动机轰鸣声、喇叭声与行人的抱怨声响彻整个桥面上空。这是什么引起的呢?不是别的,是边两头的那四个大石礅。因为桥建于上世纪,承载不了重型车辆,所以交管部门在这座桥的两边安放了四个大石礅,一下子把路面缩小,从而引起交通堵塞。我对交管部门的这种做法,实在不敢恭维,因为它太缺乏人情味了。
桥的中间放置水泥礅,阻挡的不仅仅是大货车,还有小车与路人。上下班高峰期,每个人的时间都很紧,都迫切地想缩短在路上花的时间;然而水泥礅却不懂人们的急,顽强地挡在桥的两边,让小车只有缓慢行驶才能通过,一时桥两边、桥面上便排起了车的长龙,其中夹着摩托、单车和行人。曾经遇到过一位女司机,可能因为是新手,在进入桥面的路口,进进出出好多次,踩了几次油门都没有过去,折腾了好几分钟,最后还是一位后面等待的老司机实在看不下去、等不下去了,帮她开过去的。而这几分钟的停留,车堵得像什么样子,想想都让人害怕。
而车子通过,车体被撞伤、刮伤,谁来赔呢?本来开车高高兴兴上路,然而爱车却被刮伤,车主心里怎么也不舒服。找谁来赔呢?交管部门?保险公司?或自认倒霉?这也是件想想都烦的事情。我一个表哥是老司机了,开车经过时,一不小心,左边刮了一下,新车上一条深深的口子,回家被嫂子骂了一顿;第二天去做汽车美容,花去几百块钱,内心郁闷得不得了。而这种现象却时不时的都有发生,这四个个原本为了保障安全的礅子,竟成为了一个老百姓总填也填不满的荷包。车主不断往里掏钱,怨声一片,保障人民安全之举竟成了损害人民利益之举,何来为人民服务?如此伤财的礅子,留之何用?
因而,虽然水泥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大货车的通行,但更多是带来出行的不便,造成种种不和谐的现象。这与桥本身的承载力有关,更多的是交管部门没有具体调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根本解决问题。表面上解决一个问题,实际上造成更大的问题。
这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在桥的两旁安装摄像头,对过桥的货车实行记录,扣分处理,不是就可以了吗?为什么红绿灯路口车子不敢闯红灯,因为有摄像头;因为闯红灯要扣分罚钱。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大的便利,为何交管部门不用,而还采取这么古老的限行方式,确实让人有点想不通。
点评:
本文条理清晰,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称其“太缺乏人情味”;然后扣住“人情味”,从阻挡大货车的同时也阻挡了“小车与路人”和“车子通过,车体被撞伤、刮伤,谁来赔呢”两个角度展开,层次清晰;并且,行文中举有女司机过桥的尴尬与男司机车被刮之后的无奈两个事例,让文章更有说服力。文末,一方面指出这种做法是治标不治本,不可取,另一方面提出用摄像头来代替石礅的建议,让读者不得不对其观点信服。
致交管部门的一封信
江西省大余中学袁维静
尊敬的交管部门领导:
您好!
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这封信。我是县城的一名普通学生。我想向您反映一下“中大桥”的道路安全问题。
因为“中大桥”承载不了大型货车,所以贵部门长期以来一直采取在桥两边放置了两块长宽高各一米的水泥石墩来限载限宽。这一做法极好的把重型车辆阻挡在桥面之外,但同时却又为行人与小车车主还来了不小的麻烦。
“中大桥”本身并不窄,但因为这石礅,桥口只剩下三个宽度为两米三的小入口,一下子就变窄了;重型车辆是不能通过,而小型车辆在水泥礅的阻碍下也只能勉强通过。水泥礅几乎每天被过往的小车磳烂、撞歪,现已遍体鳞伤。如此坚硬的水泥礅尚且如此,更何况小车呢?贵部门安置石礅的初衷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安全,但这一做法在保障百姓利益安全的同时,是否又间接损害着百姓的利益,又带来了另一安全隐患呢?我们暂且不说上下班高峰期时桥面与桥两边被行人与车辆堵得水泄不通耽误上下班的宝贵时间,也不说汽车尾气让桥面上空污浊不堪,单是汽车刮碰这一点,想必与贵部门为保障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应是背道而驰吧。既然如此,那么这一做法确实弊病不小。
并且安置水泥礅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水泥礅的存在,小车只能勉强通行。慢本是好事,不易出车祸;但车辆多了,汽车、摩托、自行车、行人混在一起,再慢,也容易出事。我每天从桥上经过,就目睹了许多小车与摩托、自行车相撞的事件,也遇过几件行人被摩托车撞倒的事。人多车多,前方司机一遭遇特殊情况,急刹车,后面又的车与行人不得不跟着急刹车,前后撞击的可能性太大了;车靠人,人靠车,车辆稍微一偏,人稍微一转,便易出现撞倒事件——这一切,极大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而,安置石礅确实不仅弊病不小,而且弊大于利。
其实,“堵”向来是件不明智的举动。古代有鲧禹治水的故事。鲧用“堵”的方法,最终失败了;禹用“导”的方法,最后才成功。治水不能“堵”,“中大桥”桥面限载要根本解决,也不能“堵”。“堵”了大型车,也堵了行人与其他车辆,这是问题的“繁殖”,与贵部门的初衷应相违吧。贵部门何不运用高科技的电子摄像头呢?何不在高峰期的上下班时间派出交通警察加以维护秩序呢?何不在允许的情况下,向上级部门建议加牢加固中大桥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针对现状,开到脑筋,及时改时,我想,贵部门一定能找到一种既能堵住重型车辆又能放行中小车辆的两全之策,最终做到服务人民的初衷。
希望贵部门对我反映的这一问题能给予适当的考虑。谢谢!
此致
敬礼
明华
10月20日
点评:
本文采用书信体,开篇与结尾语言得体,很符合书信的规范。论述问题时先从小车经过磳坏有违“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论述,再从水泥礅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角试想阐述,有理有据有节,很有说服务;再从鲧禹治水的“堵”与“疏”的角度讲,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出不可让问题“繁殖”,从而期望交管部门对这一做法进行整改。理由充分,用语得体,是本文的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