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名艺术生排队“出血”的背后,蕴含着什么逻辑密码?

当双十一变成了11天的狂欢季,据说仅淘宝系的消费额达到4982亿,共23.21亿单。好多人在马云爸爸的诱惑下“出血”,成为“尾款人”,直到“吃土”,好长时间缓不过劲来。
“出血”还有一种形式,即无偿献血,献血后两三天,血液会自动补上,对个人的影响甚微。但让人以这种形式“出血”,非常不容易。纵然钟南山、姚明等明星和着几万血站人使劲地站台吆喝,每年也不过1500万人次参加,与仅仅11天在淘宝平台诞生的23亿次相比,不值得一提。
无偿献血,即便是面对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动员他们参与也不容易。
上周,在山东艺术学院做了一次宣讲,不但看到了效果,还得到了数字的印证,很值得记录纪念一下。
这次宣讲是省献血办公室王淑荣主任推荐的,对象是山东艺术学院青马工程的学员,这是我第一次在校外做专题的献血宣讲,如何切入?我觉得单讲无偿献血显得过于功利,就捎带着讲了跑步、写作等内容,目标是帮助同学们在大学里培养能带出校门的品质和习惯,也切中团课的要求和同学成长发展的现实需求。
现场听课的大约有100人左右,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同学们隔一个座位就座,且戴着口罩。我讲到了个人对无偿献血的认识,自己的献血经历,社会对无偿献血的误解,以及大学生如何参与无偿献血,更以“为7岁男孩献血成就济南好人”的案例解读了什么是正确的献血观,尽管不能完全看到他们面部的表情,但通过他们的眼神看到,我所讲的,还是触及到了他们的灵魂深处,多数人在100分钟时间内保持了专注。
希望能有反馈,现场加了微信群,但肯定不会活跃,一般是我单项发信息的平台。看我的公众号,新增关注的人并不多,好在有四五个个同学私下加了微信,这就足够了,我可以通过他们听取同学们的心声。
先是一名女同学给我发了信息,表达了献血的意愿,而且已经成功动员了她的舍友加入进来,连那个尚不满18周岁的同学都跃跃欲试了。
后来,有个蜜蜂公益团的姜姓同学给我发来信息,同样表达了献血的意愿,她说原先对女生献血有误会,通过我的科普与解答释怀了,要“好好运动,早睡早起,多做公益。成为一个您这样的平凡而不凡之人。”我动员她“多多动员身边的同学,带着大家做好事,大家都受益。”
我把同学们反馈的信息发给团委孟书记,孟书记回复:“艺术的孩子特点很鲜明,认可的人,认可的事,那是真认可。”
那这些“认可”了我的同学,在接下来周四周五的采血活动中,会有什么表现呢?我十分期待。
周四,忙了一天,没太注意山艺的消息。小姜同学的朋友圈里,只是转发了学校采血活动的通知。并告知她的朋友们,周五上午她现场服务,欢迎大家前来。
周五,还是小姜同学,兴奋地发来了现场的照片和自己的感受。
“开心ヽ(○^㉨^)ノ♪一次很棒的体验!!!”
我问她两天有多少人参加。
“非常多!昨天排到天黑,比去年宣传得到位,同学们特别积极!大多数都选择了400cc!都很支持!”
这很多人,是多少人呢?
从孟书记那里得到了答案,“这次宣传工作做得好,224人,去年同期的采集量是50多人。”(“热血战'疫’,用爱心为生命加油”山东艺术学院大型公益献血活动圆满落幕)
这里的宣传工作,应该包含着我的讲课。
而献血者中,400毫升数量居多,224人,81600毫升,人均364毫升,远高于校园献血单人次300毫升左右的平均值应该是我在课上的特别说明起了作用。
“关于采集200/400毫升的问题,一般会建议你采集400毫升。400毫升对血站来说,性价比更高,对于患者来说,更重要,一是少一次化验,省费用,二是少一分输血反应的风险,多一份安全。这个要在献血前征询阶段做好充分的解释,不要等上车后再让大家做选择。”
得到如此效果,甚是欣慰。将这个情况反馈给了献血办的王淑荣主任,她跟我说:
“太好了,谢谢,今年采血量很大,昨天最后一天人很多,想下周再去一天。”
而更让我确信并为之感到高兴的是,这次献血活动,大多数人是奔着“救人”的初心而去的,这是我追求的校园献血的最佳效果:
多一些参与,少一些功利,让无偿献血为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助一份力量。
本周末,面向齐鲁工大2020级全体同学做了一场类似的宣讲,有现场听的,有线上听的,受众更多,期待下周4天的校园采血活动能有好的效果。

别忘了点个在看哦!转发那就太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