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有365块骨头,对吗?
金栋答:不对。此乃“天人相应”附会推演而来,与现代解剖是风马牛不相及之事。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认为,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三百六十五络、三百六十五腧穴、三百六十五溪谷等。但临床观察,“天人相应”未必皆然!那么,人与天地如何相应?
《灵枢·邪客》说:“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天有雷电,人有声音。
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天有五音,人有五脏。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辰有十二,人有足十趾,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
天有阴阳,人有夫妻。
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
地有高山,人有肩膝。
地有深谷,人有腋腘。
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
地有泉脉,人有卫气。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
天有昼夜,人有卧起。
天有列星,人有牙齿。
地有小山,人有小节。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聚邑,人有䐃肉
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
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
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张介宾《类经》:“人身小天地,即此之谓。”
金栋按:本节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应之理,但牵强比附之处颇多,实际则未必皆然。(河北医学院校释《灵枢经校释》)
任应秋《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灵枢经〉》说
“这段讲人与天地相应,我的看法是这段文字对医学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其与董仲舒《春秋繁露》的'天人合一’基本是一个调子。《春秋繁露》中论阴阳、五行,及其他岁露等,都是围绕着'天人合一’来讲的,认为天与人是相互对应的,天上有什么人体就有什么。我认为不能把董仲舒的思想搬到中医学里面来,董仲舒所阐述的'天人合一’有上下尊卑的关系,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完全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所以不能拿他的话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内经》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与董仲舒的思想差不多,所以我说《内经》中有汉朝意识形态中的东西,这就是个例子。有人认为中医学也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提法值得商榷,《内经》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讲三维,天、地、人相关。”
下面再看看先秦西汉典籍又是如何牵强比附的!
《文子·九守》说:“头圆法天,足方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节。天有风雨寒暑,人有取与喜怒。胆为云,肺为气,脾为风,肾为雨,肝为雷,人与天地相类,而心为之主。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
《韩非子·解老》说:“人之身三百六十节,四肢九窍,其大具也。”
《吕氏春秋·达郁》说:“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说:“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是故人之身,首颁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虚实,象百物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
《淮南子·精神训》说:“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肢、五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
《淮南子·天文训》说:“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
《素问·气穴论》说:“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溪谷三百六十五会穴,亦应一岁。”
是否同调?一脉相承?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耳目者,日月也”,是否随意附会?
天有三光日月星,神有三目二郎神、马王爷。难道二郎神、马王爷的三只眼是这么比附来的吗?而人有几目、几耳?
天有“三百六十日”“三百六十五日”“三百六十六日”,人有三百六十节、三百六十五节、三百六十六节。晋·程本《子华子》说:“倮虫三百六十,盈宇宙之间,人为之长。一人之身,为骨凡三百有六十。”以此推衍,人身有三百六十块骨头吗?可见,天(地)人相应,并非皆然! 何则?此乃天人相应,类比推演而来,其推演之结果,或然性,即不确切,甚至不准确!
天有四时,人有四经;天有十二月,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天有二十八宿,人有二十八脉;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络、腧穴、骨节者等;“天六地五,数之常也”,人有五脏六腑十一脉!人体到底有多少经脉、多少络脉、多少骨节、多少腧穴?
——是否有点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