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杨七郎的历史原型, 与杨六郎并肩作战, 活到八十一岁
熟悉杨家将故事的人一定还记得,在杨家第二代中有个骁勇善战的杨延嗣,因其排行第七,故又名杨七郎。他的武艺在杨家七兄弟当中是最高的一个,故此在沙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不过,这位勇冠三军的猛将,最终的结局却是非常悲惨。他没有倒在两军阵前,却被奸臣潘仁美所害。《杨家将传》第十九回是这样描述的:“(潘仁美)叫军士将酒灌醉七郎,缚于树上,乱箭射之。胸前攒聚七十二箭。七郎既死,仁美令陈林、柴敢抬尸丢于桑于河内。”后来杨延昭进京告御状,杨七郎才得以昭雪。
小说中的这个故事是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历史上并无杨延嗣这个人物。历史上的杨业杨令公的确有七个儿子,《宋史·杨业传》中为延玉、延昭(初名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其中并无延嗣 。至于被潘仁美害死的说法更是子虚乌有,因为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潘美也并非陷害杨令公的凶手。故此,小说中杨七郎及其故事都是文艺作品的虚构。
杨七郎的故事从何而来呢?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元人朱凯所作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一剧中,杨七郎的形象开始出现。该剧中的杨令公被围两狼山时,派杨七郎冲出重围去请救兵,却被潘仁美射死,后来又托梦杨六郎,告之自己的冤死经过。从这个杂剧来看,有关杨七郎的故事应该在该剧出现以前就已经在民间开始流传。
杨七郎的故事,后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在《杨家府演义》和《杨家将传》问世之前,元明无名氏所作《八大王开诏救忠臣》在该剧中,杨七郎的形象再度出现。故事与《昊天塔孟良盗骨》较为相似,同样是冲出两狼山搬救兵,同样是被潘仁美陷害,射死杨七郎的凶手则变成了副帅贺怀简、刘君期,杨七郎最终身中一百零三只支箭,其中七十二支穿透胸膛。这个情节后来也被《杨家府演义》和《杨家将传》所采用,这两部作品问世后,杨七郎的故事逐渐风靡一时。
说完了杨七郎这一艺术形象的来源和发展之后,再来谈谈另外一个问题。杨延嗣这个人物有没有历史原型呢?其实还是有的。尽管在历史上并无杨延嗣这个人物,但在历史的真实当中,有一位同样姓杨的将领曾与杨延昭并肩作战,共同抗击辽国的侵略。这个人的名字与文艺作品中的杨延嗣仅有一字之差,此人叫做杨嗣。
关于杨嗣的历史记载,《宋史》中有专门的人物传记,下面就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杨嗣,瀛洲人氏,与出自麟州的杨家将并无亲属关系。杨嗣的哥哥名叫杨信,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手下爱将,《宋史·杨信传》中曾记载赵匡胤曾经当众夸赞杨信“真忠臣也”。杨信曾历任贺州刺史、控鹤都指挥使、殿前都虞候、汉州防御使、殿前都指挥使、建武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等职,深得宋太祖宠信。
杨嗣的仕途得益于哥哥杨信,他经杨信推荐担任了殿直,不久即被连续晋升三次,任崇仪副使、火山军监军,后来又历任知军、都监、知州等职。
宋真宗赵桓继位后,杨嗣被任命为奖州刺史、保州刺史等职,曾与杨延昭并肩作战,多次击败辽军的入侵。《宋史·杨嗣传》载:“嗣与延昭久居北边,俱以善战闻,时谓之'二杨’”。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杨嗣曾经与杨延昭并肩作战,加上又是同姓,后世的民间艺人和剧作家们便将这个人物进行了改造和加工,将其变成了后来众所周知的杨延嗣即杨七郎这个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宋史》、《昊天塔孟良盗骨》、《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杨家府演义》、《杨家将传》